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13390,阅读时间:约34分钟

编者按:在甲午陆战的后半段,清廷面对日军的侵略还是想方设法的在弥补。比较典型的就是反攻海城的战役。但反攻为何没有成功呢?后半段的清军表现又到底如何呢?

日军攻陷海城

当日军在侵略辽东的战役中不断发起攻势的时候,山县有朋在1894年11月3日向日本大本营提交了3种方案:

1.从山海关登陆,攻击北京。

2.向北攻打奉天。

3.与辽南第2军会合占领辽东、渤海湾沿海城市并长期驻防。

但是3个提议都没有被大本营采纳。因为第1条攻击北京必定引起他国干涉。后2条则需要在辽东的冰天雪地里长距离行军,日军的补给就成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大本营没有批准山县有朋的作战计划。

但山县有朋还是命令第3师团在12月1日继续向西面的析木城(辽宁省鞍山市下辖市海城市析木镇)、海城(辽宁省鞍山市下辖海城市)发起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观战场甲午战争3》:海城、辽阳、凤凰城、牛庄地理位置示意图

海城此地南临渤海湾、东连凤凰城、北近辽阳。因此也成为了日军第1军的重要目标。但由于日本第1军大量兵力都被牵制在了凤凰城。因此山县有朋只能派出第3师团单独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观战场-甲午战争3》剧照:海城、辽阳、奉天地理位置示意图

而桂太郎其实也反对冬季作战,但身为山县的弟子只得执行命令。只不过当他在12月8日刚行军到岫岩的时候,山县接到了明治天皇的诏令:因“病”回国,并要上朝奏报。这下子山县只得“被迫”回国。而第1军统帅则被萨摩藩出身的野津道贯接任。(山县有朋出身长洲藩)

那么野津道贯会继续执行命令吗?

事实上,野津道贯并不打算改变山县有朋的策略,因为接管第1军的他有必要在军队里树立自己的威信。因此在12月8日第3师团从岫岩出发准备先攻打位于海城东南25公里处的析木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析木城旧照

12月9日桂太郎兵分三路向析木城进兵。

清军这边对于日军要进攻海城、析木城曾提前做了布防。此时的析木城里总共集结了有奉军、练军、毅军等27营8000余人。其中聂桂林统奉军13营、丰升阿统帅练军盛字4营守城南、蒋希夷则统毅军希字8营全部在城西南、马金叙统毅军仁字2营守城。但是这批清军又都是来自不同的“阵营”。

12月11日上午10时,双方开始交火。日军前锋大岛久直的第5旅团率先向聂桂林的阵地发起攻击并且很快突破了防线。丰升阿虽然不断派兵增援,但当日军炮兵不断赶至后很快压制住了清军的火力。

至下午3时半聂桂林、丰升阿本想撤入城中坚守,结果这一撤直接演变成了溃败。而且这一溃败很快影响到了城中、城西南的清军。入夜之后所有清军全部撤向了海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148页

如此一来,日军只用了1天就兵临海城城下。

海城此处位于辽南平原内的小盆地区。虽然城周边地势开阔,四周却有小型山脉环绕:东南荞麦山、西南晾甲山、西北欢喜山、东北双龙山。这些小型山脉也对海城的防御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地理防线。

除此之外,海城的城墙高2丈,以石块筑城,并设有女墙,城中除了原先守军外还包括了退守的聂桂林部守荞麦山,丰升阿部守晾甲山。

12月13日上午10时日军开始进攻海城。率先交战的是急行军的日军第6旅团第19联队与在荞麦山伏击的聂桂林部。但日军在遭到伏击后短时间便调来了越来越多的火炮,同时日军第6旅团长大岛久直命令后续第7联队向聂桂林部发起侧击。而聂桂林在遭到夹击后抵挡不住日军的火力,只得撤向了海城并在城南遭遇了桂太郎亲自指挥的攻城日军。

聂桂林在城墙上清军火力的掩护下再次与日军激战,但随着外围阵地的不断丢失,日军渐渐将全部兵力、火力投入到了攻击海城的战斗。中午时分双方开始了巷战,守城清军在被逐步消灭后日军在下午攻下了海城。

收复海城的前哨战:感王寨之战

海城失守对于清军来说就意味着只要南线大连湾、旅顺的日军能够北上攻克盖平就能实现汇合,因此此时最危险的就是在正处于两路日军交叉口:盖平的宋庆部。

而本来想要支援旅顺宋庆为了收复海城便只留下从南线退回来的徐邦道和原本驻守盖平的嵩武军、广武军总计8营5000人。自己则率毅军10营、铭军10营先赶至海城西的牛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观战场甲午战争3》:盖平、牛庄、感王寨、营口地理位置示意图

具体的行军部署则是刘盛休所部铭军为他“开路”:被安排在感王寨(今海城市下辖感王镇)设防,然后自己走在铭军后面。

12月18日,日军侦查部队探知了这一情形后,桂太郎判定清军是要收复海城。19日探明清军动向的桂太郎亲自率领2个旅团,携带众多火炮冒着严寒对感王寨展开了突袭。但是12月19日日军担任主攻的第5旅团长大迫尚敏一开始的进攻并不顺利。

这是因为刘盛休“学聪明”了:先是在感王寨东的树林里设伏,再加厚寨中原有围墙只留下射击孔并以此布置了两道防线,最后沿感王寨东围墙向南排列7门火炮以抵御从海城方向攻过来的敌军,同时分遣1营于寨北的马圈子村、1营于寨西的祥水泡子村。

到了下午1时15分,第5旅团第18联队才在18门火炮的掩护下在离马圈子村还有400米的时候就对镇守的清军发起了白刃冲锋。只有1营的清军抵挡不住,只得撤回了感王寨。

下午2时20分日军在全部火炮部署完毕后朝着感王寨主阵地发起了猛攻。但面对感王寨坚固的防御体系日军的火炮优势就很难发挥,而且此时过膝的大雪严重迟缓了日军的进攻速度。

但此阶段的清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雪中也无法发动反击。于是战斗进入了僵持阶段。

战至下午4时,桂太郎亲临一线后将他的第6旅团也投入到战斗并立刻反复发起了白刃冲锋并在4时30分攻入了感王寨外线的清军阵地。但是面对清军的第二道防线进攻日军同样无法用炮火摧毁其防御工事。此时在不远处的宋庆如果派兵增援,那么不仅可以守住感王寨,更可以在入夜之后对已成疲军的日军发动反击。

可惜的是不仅宋庆没有派援军,对清军更不利的是此时的祥水泡子村也被日军突破,如此一来感王寨中的清军便被三面包围了。刘盛休只得带着余部撤出了战斗,(出于对宋庆的不满居然直接回了合肥老家)而日军虽然攻陷了感王寨,此处却并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

只不过桂太郎倒是意识到了此时的处境:日军第1军其实已经无法再扩大战果,只能固守海城,为此他便向旅顺方向的第2军发去了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158页

日军的汇合:盖平、大平山战役

感王寨之战也让日军第1军统帅野津道贯明白了:海城其实正处于清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尤其是北面的辽阳,清廷已经调来了东线的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30营、吉林将军长顺率20营。在海城以西以的田庄台、盖平、营口等地集结的宋庆部更是达到了50余营,而且还有更多的援军正在驰援奉天的路上。

而日军第3师团除了要分兵防守岫岩、析木城以外防守海城的只有1个旅团的兵力。第5师团更是被牵制在辽东的凤凰城。因此从全局来看日军第1军实际上处于被清军分割包围的状态。但是日军第2军已经攻占了金旅,可以随时威胁清军的辽南地区。所以桂太郎早在12月15日就致电野津道贯要转请第2军派兵向北推进至盖平与第1军汇合。

只不过当时第2军正准备在威海卫登陆以便彻底解决北洋水师,大山岩并不愿意分兵策应海城方面的第1军。但经过山县有朋在日本大本营的“运作”,到了12月19日大本营命令第2军需派1个混成旅团进攻盖平。大山岩便只得在12月23日下令所属第1师团的乃木希典率第1旅团向盖平发起了攻击。

但是为了应对冬季行军的后勤困难和侦查清军布防以及可能的动向,乃木希典直到1895年1月3日才开始进兵,达到盖平城下已是1月10日了。

可惜这段时间清军对于乃木希典的进攻不但没有提前布防,宋庆居然还将原本部署在盖平周边的徐邦道调往了牛庄。

那么光靠盖平当地守军能撑到援军的到来吗?

盖平此处位于辽南半岛北端的大清河北岸(今辽宁省营口市盖县),东连岫岩、北通海城、西接田庄台、营口,南面则直接面对日军已经占领的金旅。当地驻守的清军包括总兵章高元(出身铭军,曾随刘铭传赴台抗法)所部嵩武军4营、广武军2营和新募福字2营,总兵张前所部新庆字5营。总兵力合计13营约5000余人。

清军临时的防御部署为:新庆字及嵩武军分统杨寿山守卫盖平城东门外的制高点凤凰山,嵩武军守卫盖平城南门外清河边部署“防御工事”:在城南的清河河道上撒水以加厚冰层和让周边土地成凹凸状,人数最少的广武军则守城西南策应。

1月10日早晨5时30分乃木希典兵分3路,并自己亲自指挥中路向城南发起了攻击。但在清军临时加固的“防御工事”面前,火炮“开路”战术失去了效果。因此此处的进攻并不顺利,而且受到这种地形限制的还包括进攻城西南的日军,于是双方便在清河两岸僵持。

当这两路进攻不利后盖平城东门外的凤凰山就遭到了日军不间断的进攻,双方从上午7时40分就爆发了激烈的白刃战。但随着嵩武军统领杨寿山的殉国,清军失去了指挥,日军也得以一举攻占了凤凰山。这样一来不仅盖平的制高点被日军所掌握。此处的日军也开始包抄清河北岸的章高元部。原本还在清河南岸的乃木希典便趁势发起白刃冲锋。9时40分清军开始退却。

至10时,日军攻陷盖平。

而本来留守的徐邦道部则更加“匪夷所思”,此时的他正在被宋庆调往牛庄的路上,因此宋庆在接到日军进犯盖平的消息后,立刻命令徐邦道回防。结果几天后宋庆接到了一个错误的情报:进犯盖平的日军只是佯攻,于是宋庆又命令徐邦道继续北上,但在第二天宋庆又接到了盖平守军的求援的消息才发现进攻的日军根本不是佯攻,由此只得再命令徐邦道回防。

这样一来被折腾的够呛的徐邦道虽然此时已经精疲力竭但仍然还在回防路上的时候,盖平就被攻破。这也意味着此后清军即将展开收复海城的行动将要面对的是已经在辽东、辽南逐渐汇合的整整两个师团的兵力。

那么清军会怎样进攻海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168页

清军五复海城

1895年1月6日依克唐阿、长顺两军集结完毕后选择的策略是将海城周边相邻的村庄全都构筑能防御工事,然后逐步推进,并且盛京将军裕禄还派出一部分清军佯攻凤凰城想要以此来牵制东线的日军。

1月17日,清军第一次向海城的日军发起反攻,而且还集结了包括敌忾军4营、镇边军11营、靖远新军6营、练军22营5哨、吉字12营、豫军3营5哨、民团3营,总计61营10哨,2万余人,炮13门。

而此时的日军已经攻占海城月余,而且桂太郎还沿着海城周围的地形修建了东起双龙山、晾甲山、欢喜山西至唐望山的多个山体炮台,火炮数量达到了30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清军第1次收复海防进兵路线示意图

上午8时,主攻东路的长顺所部率先朝着日军的双龙山阵地发起了攻击:从西北和东北同时向山顶开炮,然后便在火力掩护下开始仰攻。但该山山腰处积雪使得进攻无法继续,于是对于双龙山的进攻刚打了一半就结束了。

西路这边的依克唐阿则于上午10时30分从二台子出发列炮阵于波罗堡子后向欢喜山发动攻击,并且在一开始就投入了全部的炮兵火力。此举也让炮弹落在了野津道贯与桂太郎的指挥所,可惜清军的炮弹威力小没有炸伤此二人,但二人也立即命令加强火力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双龙山、欢喜山剧照

而当清军的火力被压制后,日军便发起了反冲锋,至下午5时日军将阵线推至波罗堡子后清军撤兵。

1月22日清军发起了第二次收复海城的战役。这次依克唐阿和长顺准备一起攻欢喜山,结果只有长顺僵持下欢喜山下,而依克唐阿却在1时15分行进至徐家院子的时候中了伏兵后败退。

2时西南方向晾甲山的日军也朝依克唐阿发起了追击,而赶忙跑去支援的长顺居然没有和依克唐阿一起夹击追击他的日军,反而想要趁势攻打晾甲山。但到了发起攻击后才发现原来追击的只是步兵,炮兵还在,因此当攻势被日军火炮压制后长顺只得再次选择了撤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清军第2次收复海防进兵路线示意图

到了2月12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为此想要求和的清廷为了在谈判桌上多点主动便在16日发起了第三次收复海城的战役。同时“输红了眼”的光绪还把老湘军都调去了海城战役的前线,兵力则达到了3万余人。

进攻战术则是兵分三路:长顺依然进攻双龙山;依克唐阿则进攻欢喜山;湘军悍将李续宾次子李光久则率老湘军5营在海城西阻击晾甲山、唐王山方向的日军。

但日军此时各山头不仅加固了防御工事,还将火炮增加到了43门,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方向的攻击都有足够的火力可以压制。

上午10时长顺部率先向双龙山发起了攻击,依克唐阿部也在11时包抄到位,但两部的攻击面对日军居高临下的炮火依然只是送人头。反倒是李光久的老湘军攻占了唐王山日军一半多的阵地,可惜在半路上中了日军伏兵,后续老湘军虽然作战勇猛,奈何没有火力支援。至下午3时,清军停止攻击开始后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清军第3次收复海防进兵路线示意图

但此时为止日军已经3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但在战略上仍处于清军的包围圈内,面对此等困局,野津道贯在2月16日定下了如下策略:

  1. 东线日军第5师团开始佯攻摩天岭、鞍山一线。
  2. 第3师团北上鞍山与第5师团汇合后进攻牛庄。
  3. 南线第2军第1师团攻占营口。
  4. 集结3个师团的兵力一起进攻田庄台。

2月21日,清廷再次向海城增兵至6万,并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火炮发起第四次对海城的反攻。

战术依然是兵分三路:长顺部攻双龙山以东;依克唐阿部攻欢喜山;老湘军和宋庆部徐邦道的拱卫军则进攻晾甲山和唐王山。上午10清军炮兵在沙河边列阵完毕,开始轰击双龙山,在重火力的掩护下长顺部与依克唐阿部向各自的主攻方向发起了冲锋。

尤其是依克唐阿部中的寿山率领的清军一度抢上山顶,但此时清军又面临着一个问题:越往山顶,仰射支援的火力越弱。因此当日军反冲锋后,清军刚攻占的阵地便再次易手,而且一退就直接退回了沙河。

另一路的老湘军则在上午10时30分开始从西面向晾甲山发起进攻,同样在重火力掩护下差点攻上山顶,甚至有一小部分的老湘军对海城发起了奇袭。但后续的老湘军却遭到了日军从盖平前来支援的第18联队的截击,这也导致了老湘军无法对晾甲山顶及海城的日军发动持续的进攻。

而当晾甲山顶日军开始反冲锋后,海城门口的老湘军在夹击下很快便只能撤退,好在徐邦道部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老湘军的进一步溃败。

随后的三路清军都停止了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清军第4次收复海防进兵路线示意图

2月27日清廷严令向海城发起第五次进攻。此次清军不再分兵,而是将主攻方向定在了晾甲山,担任主攻的则是老湘军,另外几路清军则在周边负责策应、截击援军等任务。

战斗打响后,老湘军很快攻上了晾甲山,并且朝着唐王山的日军也发起了攻击,依克唐阿部也阻击了相当多的日军援军。得势之后的清军将日军分割在了各自不同的阵地,使得各山头的日军无法发起反冲锋相互支援。

但是随着冲锋在最前面的老湘军副帅刘桂云在阵前殉国后,老湘军在阵前失去了指挥,双方对峙到28日凌晨3时日军列阵于海城北门、西门。

4时日军发起反攻,双方激战3小时后日军仍然无法突出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纪录片《微观战场-甲午战争3》:日军海城防御体系炮兵布阵图

但在3月1日天,东线的日军朝鞍山发起了突袭。

由于鞍山此处距离辽阳仅不到一天的路程。清廷再次产生了严重战略误判:日军仍然是要进攻奉天。因此清廷只得将海城前线正在激战的军队北调驰援,于是清军的5次反攻海城就这么草草收场。

而这也使得日军等待多日的战机也出现了,面对撤离海城的清军,日军突袭了鞍山后,不仅使得当地驻守的清军居然干脆直接撤向了辽阳,甚至连被围困在海城中的日军也非常轻松的北进到了鞍山。于是野津道贯在2月16日定下第3、5两个师团在鞍山汇合的策略便轻而易举的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鞍山旧照

而甲午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巷战也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197页

牛庄战役:老湘军的抵抗

3月4日,日军第1军2个师团汇合后对牛庄开始了突袭。

牛庄(今辽宁鞍山海城市牛庄镇)此处位于辽河下游的平原地带,是清军东征海城的后勤基地,距离海城西50里,往西便是辽西走廊的锦州,往南可通海港营口、田庄台。

整座城没有城墙,也没有防御工事,周围是一片开阔平地。而海城前线的清军将领直到3月3日晨8时才得知日军佯攻辽阳其实是要进犯牛庄的消息后,一开始并不相信这消息,甚至觉得是奸细的谎报。但还是临时抽调了老湘军另一统帅:新疆布政使魏光焘由海城前线率领6营约3000人的武威军赶回牛庄进行防守。

而作为商业城镇的牛庄唯一利于防御的是其中富宅大院很多,而且此类庄园都是用坚固的石头砌成。此类建筑虽然不能防御火炮,但防御枪弹的效果并不比野战工事差。因此在这一天的空隙,老湘军临时增设了不少防御工事,然后魏光焘分兵3路迎击日军:左中右3营守西面、前后2营守东面、自率亲兵守中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魏光焘布防示意图

3月4日上午9时第3师团率先以2个旅团的兵力从牛庄西、北两个方向在24门火炮的掩护下发起了攻击。

9时30分,日军前行至只有100米时,魏光焘下令发炮还击。日军在庄前的开阔地根本没有躲闪的余地。冲在最前面的18联队付出了惨重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日军进攻牛庄路线示意图

中午11时第5师团从西面迂回到牛庄南面后切断了清军南退的道路后也朝牛庄市区发起了攻击。

在2个师团的合力下11时30分日军突破了牛庄的外围阵地,此后老湘军面对突袭进来的日军非常熟练的使用老式武器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巷战:

老湘军在城内或以墙为堡、以墙眼、门窗为枪眼射击,或在屋顶上、巷街阴暗处伏击、包抄。如此一来在城区内失去重火力优势的日军面对这样的战法,出现了重大的伤亡。但日军仍然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将牛庄团团包围。战至下午4时,李光久所部老湘军从海城前线赶至,并且很快突破了日军在外围的警戒攻入城中,也因此使得城中的湘军撑到了入夜。

而在入夜之后,双方开启了甲午期间最大规模的白刃战。经过整夜惨烈的白刃厮杀之后李光久终于将城中湘军接应出城,随后两部分湘军开始撤向了田庄台。

而占领牛庄之后的日军又一次开始了屠城。甚至在屠城后还用火炮将牛庄移为了平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241页

日军第二军的牵制:大平山、营口战役

清军收复海城的行动失败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无法彻底包围海城。因为海城南部的盖平被日军第2军攻占后,随时威胁着清军的南侧,因此宋庆留了部分军队想要守住辽南最后的地理屏障:大平山、营口。但这两处也是日军第2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只不过乃木希典所部同样也立刻会受到海城方面清军的威胁,为此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决定增援乃木继续向北面的大平山发动攻击。

2月10日山地率第2旅团长从金州出发,2月19日进入盖平。而此时的清军正在准备第四次反攻海城的战役。因此为了解除南部的威胁,宋庆命姜桂题率铭军11营3哨(此时刘盛休辞官)、马玉昆率毅军右军9营、宋得胜总兵率毅军左军5营、程允和率和字4营等布防于大平山。

大平山此处海拔只有约20米,山势从西北向东南长约5公里之多,位于营口东南海岸线,也是清军分割南北日军最后的地理屏障。对此宋庆的具体部署则是:马玉昆驻守大平山。姜桂题驻守大平山北面的老爷庙准备随时增援大平山。宋得胜、程允和驻守大平山侧翼的营口东南白庙子为策应。

但马玉昆赶至大平山布防后才发现原来凭大平山的海拔根本守不住。因此只留下了少量兵力后便将大部分兵力屯在山体东西两端的东西七里沟以及北面的老爷庙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营口、大平山剧照

2月24日山地元治下令日军兵分两路发起进攻:

乃木希典率第1旅团并配属秋山好古的独立骑兵团攻东七里沟、老爷庙等地的清军主力,西宽二郎率第2旅团攻西七里沟,师团本部为预备队。凌晨3时30分乃木命秋山好古和第1联队率先向老爷庙发起攻击。虽然被姜桂题部击退,但老爷庙方向的清军此后就被日军用少量兵力牢牢牵制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225页

上午7时乃木的主力开始发动攻势并很快就占领了之后少量兵力防守的大平山,但在随后对清军主阵地七里沟的攻击一直未奏效。直至下午4时,日军在风雪中架设完火炮阵地后在24门火炮的掩护下日军冲入清军阵地,随后双方开始了白刃战,虽然马玉昆不断发起了反冲锋。但由于援军被牵制在了老爷庙一带,至下午5时30分,孤立无援的七里沟处清军再也坚持不住。

由此大平山防线也失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甲午陆战》截图:侵略日军攻击大平山剧照

到了3月5日,也就是牛庄失守的同一天,南线日军也同时向营口发起了攻击。

营口位于辽河入海口,西北通田庄台、东北连接牛庄,东边不远就是大平山。因此当大平山被日军突破后,清军如果还想要由西向东发起截断南北日军汇合点的反攻,那么营口就是最好的前沿阵地,反之对日军来说也是攻入辽西的必经之地。

而营口本来就建有炮台并配置了克虏伯炮12门,炮台周边驻有城墙墙和护台河,清廷在和日本开战后还临时增布了水雷、地雷以增加防御。宋庆部清军在接连失地后退防此处的兵力达到了50余营,但在3月4日宋庆抽调了大部兵力回援田庄台。如此一来镇守营口的清军只有5000人的兵力,而且还有大量新兵。

3月6日凌晨5时第2军第1师团长山地元治下令兵分两路向进攻营口。4时40分主攻营口东的西宽二郎的第2旅团开始率先与清军留守部队接触。结果此处清军一触即溃,直接撤向了田庄台。上午7时主攻营口西的乃木希典也开始发起了攻击,而镇守营口西的清军早在前一晚就提前撤走,因此日军只用一个上午便在基本没有与清军交火的情况下占领了整个营口外围阵地。

同时在上午6时30分日军骑兵第1大队长秋山好古开始向营口北派出搜索队以寻找第1军的第5师团。中午11时山地元治下令向营口市区发起总攻,下午2时,整个营口的清军已经撤得无影无踪。

唯一还在抵抗的是西海岸炮台的海防兵,镇守此处的清军将领是记名提督乔干臣,攻打此处的则是乃木所部的第1联队。

战斗从中午12时10开始至1时40分炮台的外围阵地已经被日军完全攻克。但由于炮台周边布满地雷导致了日军无法前进,双方僵持到入夜后乃木希典命令夜袭炮台的水雷营。占领后将炮台周边的地雷线剪断后发起了攻击,孤立无援的清军在坚持苦战一夜后至上午10时除了乔干臣被亲兵救出撤往田庄台外其余都被日军歼灭。

而日军在攻克营口后不仅再次获得了大批物资,也获得了急需的军用船只。而对于清军来说营口的失守是灾难性的,因为南北两路日军的战线可以彻底的连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关、锦州、营口、田庄台、牛庄、海城位置示意图

甲午陆战的最后一战:田庄口

田庄台(今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地处辽河下游西北,清军一直将此处作为反攻辽东、辽南的后勤基地。日军如果占领此处,那么对清军而言将不仅是南北两线日军的汇合,更是辽南与辽东两个地理板块都被日军侵占。

为此宋庆才不得不抛下营口,驰援田庄台。如此一来田庄台的清军此时总共集结了36营的毅军、11营的铭军、5营的庆军,另有嵩武军8营3哨、凤字5营,总计兵力2万,并配有火炮40门。而宋庆的部署是马玉坤率毅右军9营驻守田庄台东的辽河西岸面对北线日军,姜桂题统率的铭字军11营守西南面对南线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史话—甲午陆战》:田庄台遗址及目视东方士兵雕像剧照

战斗则在3月7日打响,这天已经攻克营口的南线日军第2军第1师团开始从营口出发,准备向田庄台发起攻击。但此时北线日军的桂太郎的第3师团已经开始发动攻势,宋庆便派马玉坤率与宋得胜分兵迎击,日军面对兵力众多的清军几次冲锋都被击退,双方激战一日日军未能突破清军防线。

于是野津道贯便趁夜来到南线日军在营口外围的驻地与山地元治举行军事会议,策划更大规模的进攻。

3月8日晨日军第3师团第6旅团从东面向田庄台发起了第二次进攻,清军隔着辽河以30门火炮压制了日军在辽河东岸的火力和一次次的冲锋。不久后第5师团赶至,日军加强了冲锋的兵力,但依然被清军挡在了辽河岸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甲午陆战》截图:清军镇守田庄台剧照

为此日军第1军和第2军接连举行军事会议,会上定下了9日晨同时从南北两线发起攻击。3月9日凌晨3时30分日军总共调集了91门火炮对清军猛轰,至上午7时清军火力被压制后,日军从南北两线同时发起了大规模的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日军进攻田庄台进兵路线剧照

8时50分南线日军首先攻入田庄台,此后双方在田庄台西南开始了巷战。而在北线,宋庆在坐骑被击毙3次的情况下依然亲自督战,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但在上午10时,第6旅团大岛久直亲自带队发起白刃冲锋后,日军终于冲散了清军的防线,此时开始北线也进入了巷战阶段。

在此阶段中,清军面对已经陷入了日军的包围的现实,宋庆依然指挥剩余清军顽强抵抗,但面对日军越来越近的猛烈炮火,城中的清军渐渐被分割包围在了各巷区内。最终在马玉坤、宋德胜合兵后才将宋庆救出,然后向西冲出了包围圈。

而当日军占领田庄台后,再次实施了屠城,不仅偌大的田庄台居民被日军屠杀一空,然后将整城抢掠一空后放火烧掉了全城,最后还将数千清军俘虏也一起活活烧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田庄台被屠城剧照

至此,清廷在辽河流域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日军攻破,此后辽中、辽南的大规模战役基本结束,而在辽东的日军则依然被牢牢牵制在了摩天岭以南,日后也未有突破。

但是等待清廷的却是屈辱的条约。

1895年3月19日,日本马关出现了李鸿章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361页

总结:后半段甲午陆战中的清军表现

辽东、辽南两地区的清军表现前两文已经总结过,本段落就对从海城战役开始的后半段甲午陆战做个总结: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清军为何越来越被动?

首先谈谈清军为什么没有守住海城。

如果光说布防的兵力,那么清廷在北至奉天、东达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靠大连湾的偌长战线上总共部署了15万的兵力,山海关附近还留有10万的预备队。但问题是处处设防只能处处被动,日军在取得制海权后机动优势非常明显,只要想攻哪里,哪里就有兵力、火力优势。再加上坐镇后方的清廷高官门只能根据前线战况调兵,这样一来被攻取的地方连撑到援军的到来都不可能。

而被攻取的地方如果是海城,那么形势将会更加危急,因为奉天的门户是辽阳,辽阳的门户便是海城。

那么清军到底有没机会收复海城?

实际上日军攻取海城后,已经处于孤军深入的状态,在海城的日军处于被清军三面包围中,不仅防守兵力不足,后勤更是上不去。宋庆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命刘盛休屯兵于感王寨。同时寄希望于盖平、大平山一线的留守部队可以多撑几日,借此先切断日军南北两线之间的联络,并准备伺机收复海城。

而桂太郎为了争取军事上的主动便主动进攻了感王寨,借此不仅消除了一个清军可能发起的攻击点,也为南北两线日军的汇合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更改变了此时日军的不利态势: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后海城周边便被布下了“铁桶阵”,而宋庆的攻势还没发动便被化解。(关于宋庆为什么没有救援刘盛休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无解,有史料的读者可留言也让笔者学习下)

只不过感王寨之战并没有改变清军想要收复海城的意图,因此才有了甲午期间最大的反攻,但问题是清军进攻时的兵力投入对攻打海城真的有用吗?

从实际角度来看根本没太大的用处,甚至在中了日军伏兵后引起了更大的混乱,而且当日军执意要防守的时候,此前丢失了大量重火力的清军已经无法光靠兵力优势攻克海城,因此双方便在海城外围僵持了下来。

更“奇怪”的是清军每次都是在大白天对各山头发起强攻,这让日军连侦查都“省”了,所以每次只需要对着仰攻的清军用火炮轰,清军便伤亡越大越不能持续。

在此过程中,本来依克唐阿和长顺都想要向东迂回攻击日军的补给线。但这样的策略居然被清廷直接否决,而且还认为他是怯战,因此另派了山海关统帅吴大澂率老湘军和依克唐阿一起继续攻击海城。

然而这个吴大澂带的老湘军虽然作战勇猛,但根本不会使用近代火器。结果这批人在进攻时不得不依靠“友军”提供火力支援,这就给桂太郎看清了清军的实际实力:只是兵多。

所以野津道贯便主动对部署在海城北线的鞍山清军发起了攻击,而镇守鞍山的清军根本意料不到日军会主动出击,仅仅4个小时城池就被日军攻破。

这个举动也给清军造成了判断的失误:鞍山比海城更靠近奉天。为此当海城外围的清军正准备支援奉天的时候,日军以第3、第5两个师团的兵力突袭并攻取了牛庄。

这也让营口、大平山的大部分清军撤向了田庄台,这也意味着日军可以实现更大的战略意图:南北两线一起进攻北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南北日军战略意图示意图

因此辽河就成为了阻挡北线日军的最后一道地理防线,双方也在此处发生了最后一次战略级决战。但是此时的清军由于此前一连串的败仗导致了重火力皆为日军所有,光靠一道辽河(当时结冰)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田庄台也终为日军攻占。

至此,西田庄台沿辽河,北起鞍山、东至鸭绿江、南抵大连湾的大部分国土皆为日军占领,想要从山海关驰援奉天就只能走崎岖山路,清廷再也无法大规模调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辽东、辽南日军作战区域示意图

但如果就此认为清军在战场上一无是处却也并非如此。比如说守住摩天岭的聂士成,多次击退日军的马玉昆、姜桂题、魏光焘等在后半段都给予了日军较大的杀伤。(尤其是老湘军参与的牛庄战役,3000人火炮不足10门面对侵略日军11800人,火炮59门毫无惧色,据当地史料记载众多老湘军都慷慨赴死)

而且清军已经在战争中逐渐学会了怎么和侵略日军作战:利用战略纵深“拖”。这点上依克唐阿、长顺想要切断日军补给线就是明证,刘坤一更是在当时就提出了“持久战”的建议。而这一切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经验与实际战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陆战》截图:锦州亮甲山甲午清军埋骨处

附录1:甲午清军军级陆军编制(未完全统计)

关内

淮军:

  1. 盛军:合肥人周盛波、周盛传在同治元年(1862年)设立盛字营、传字营,同年被李鸿章编入淮军,甲午战前由卫汝贵统领。平壤之战后卫汝贵被撤职改由聂士成接任。战后被编入武毅军。
  2. 毅军:1861年(咸丰十一年)宋庆同太平军作战有功,获赐“毅勇巴图鲁”号。1862年宋庆获统3营兵。称毅军。1866年入豫剿捻,此后和河南当地嵩武军一起被编入豫军。
  3. 武毅军:李鸿章弟李昭庆于1866年募编,甲午战时先由叶志超统领,后由聂士成接任。
  4. 铭军:1862年刘铭传设立铭字营,1867年称铭军。甲午战前多次扩编,比如徐邦道拱卫军就是其隶属。感王寨之战后刘盛休辞官,姜桂题接任。
  5. 庆军:1853年吴长庆父吴廷香创办团练,原属湘军。1861年三河之战后吴长庆设立庆字营。1862年被编入淮军由黄仕林统领。金旅之战革职后黄仕林被革职。张光前留营效力归宋庆指挥。

嵩武军:1866年河南巡抚李鹤年为镇压捻军募编的豫军一部。后大部随左宗棠西征,未赶上甲午之战。

山东防军:原属豫军嵩武军,甲午战时被调防山东沿海。(参与战役会在甲午海战篇叙述)

北洋护军:原属淮军亲军,北洋海防开建后移防刘公岛(参与战役会在甲午海战篇叙述)

老湘军:湖南巡抚吴大澂率刘树元募编7营、魏光焘募编武威军8营、李光久募编5营、吴元恺募编4营。其中魏光焘是魏源的后人,早年追随过左宗棠。李光久为湘军悍将李续宾之子。

关外

奉军:1875年左宝贵募编。平壤战后由聂桂林统领,但聂桂林丢了海城后被发配新疆。

练军:1862年直隶总督刘长佑募编,太平天国也捻军被剿灭后,清廷在内地大范围裁撤军队,却将练军编制“推广”至关外。甲午战时,投入了所属齐字营、吉字营、盛字营等部。

靖边军:1881年(光绪七年)吉林将军铭安募编边防军。甲午期间由吉林将军长顺统领。

镇边军:1889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募编边防军。此后一直由依克唐阿统领。

台湾

台湾防军(包括湘淮军)与黑旗军:整体编制会在甲午台湾篇叙述

附录2:刘坤一“持久战”论(收录于《刘坤一遗集》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六电奏《寄督办军务处》)

夫利顿本难逆睹,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近得探报倭新卒多以老弱充数饷亦不继。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圜之计。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着。

参考资料:

电视剧《甲午陆战》

纪录片《北方史话-甲午战争》《微观战场-甲午战争》

书籍

李英全著《甲午中日战争陆战研究》第12、13、14章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树强主编《甲午战争始末》第9、10章 中国文史出版社

戚其章著《甲午战争新讲》第5章 中华书局

其余参考书籍

日本旧参谋本部著 何建军 王建英译《甲午战争日本官方纪实》上海远东出版社

《鞍山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中日甲午陆战辽海战事纪 编写组

徐平著《甲午战争中日军队通览1894—1895》解放军出版社

《中日甲午战争全史》战争卷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编委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