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游戏玩不好,一定不是好领导!

01

广东韶关,6岁的女孩小丘躺在医院,

承受着大面积烫伤的剧烈疼痛。

她是今年的一年级新生,

9月29日这天,她像前几天一样,

拿着自己的水杯去接水。

一名11岁的男生走过来说:

我帮你扭盖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丘以为遇到了好心的哥哥,

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但谁能想到这个好心的哥哥,

竟将整瓶开水,

对着小丘的额头倒了下去!

瞬间烫得小丘哇哇直叫,

滚烫的开水,顺着额头快速流下,

面部、脖子、胸口、肚子、大腿,

所到之处,皆是钻心的灼烧之痛!

如今还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小丘,

身上到处都是被烫伤后鼓起的水泡,

每晚睡觉都会做噩梦,想要妈妈抱抱,

可是满身溃烂的皮肤,稍有碰触就会剧痛无比。

看着女儿的痛苦,

妈妈想抱抱给予安慰,

却又不敢去抱,心痛无比!

爸爸更是不敢看向受伤的女儿,

我知道,他一定会想去杀了那个伤害女儿的混蛋。

02

事发后,

当地媒体采访、报道过此事,

教育局和涉事学校的负责人在回应时,

却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恶作剧”!

教育局副局长接受采访时说:

这是临时起意的恶作剧,

不存在蓄意或恶意的伤害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把锅甩给了饮水机。

解释说:饮水机出现故障,

原本应该是40度的水温,

却被加热到了100度。

饮水机究竟坏没坏,

没人知道!

但傻子都能看出来的故意伤害、校园欺凌,

却被堂堂的教育局副局长说成是“恶作剧”,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

离谱到家了。

跟全国人民玩起了文字游戏,

简直是对民众智商的侮辱!

而男孩的家人的事后的致歉,

也是轻淡、薄情、毫无悔意!

男孩妈妈说:

孩子不知道水温异常,平时就比较贪玩。

这叫贪玩?不知道水温异常?

言下之意就是凉水可以随便往别人头上浇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轻飘飘的认错态度,

怪不得孩子是个坏种,

有其母必有其子!

庆幸的是,

事情发生后小丘的父亲第一时间就报了警,

10月12日晚上10点左右,

小丘家人收到了警方的认定文书:

对方的行为属于故意!

警方说:由于对方年龄只有11岁,

因此不能对他进行处置或批捕!

03

警方的认定,

给这件事的恶劣程度定了性,

也狠狠地打脸了教育局和校方。

其实,即使不需要警方的认定,

我们也能通过一些细节,

来判断出这名11岁男孩行为的性质,

就是故意的!

04

“故意”的四个细节

我们先不讨论水温的问题,

只从浇水这个行为上来分析。

细节一

首先,他是一名11岁的六年级学生。

你认为他会不清楚把水从一个人头上浇下去,

这种行为的性质吗?

这种行为是善意友好,还是恶意欺辱,

你觉得他心里不明白吗?

或者换个角度,

如果有人把水从他头上浇下去,

他会很开心,还是很生气?

结果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节二

把水从头上浇下去,

水会流下去,流到脸上,

流过脖子,浸湿衣服。

这个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一定有。

所以,他是明知道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但还是做了。

细节三

哪怕他没有被雨淋湿过,

但总有过夏天出汗,

衣服被汗水浸湿,

贴在皮肤上黏呼呼的感觉吧。

他生活在广东,

这种感觉一定有过。

并且当时是在学校,

衣服湿了没得换,

女孩小丘只能穿着湿衣服回教室。

这样的结果,他会预料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既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不好的结果,

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小丘是充满恶意的,

但是却义无反顾地动手了。

如果这都不叫做“故意”,

那法律怕是需要重写了!

05

细节四

不但是故意的,还是有预谋的

女孩小丘是去接水的,

因此她的水杯里要么没水了,

就算有也不会太多。

有孩子的朋友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孩子的水杯里是不会装开水的,

不保温的杯子拿起来烫,

保温杯装开水孩子喝水时容易被烫伤。

所以就算杯子里还有一些水,

也一定不是开水。

从小丘的话中我们知道,

是男孩主动搭话,

要帮小丘扭盖子的!

这个扭盖子的说法,

不知道是拧开,还是拧紧,

我认为这是男孩想要拿到水杯的一个说辞。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也可以逆向推理一下,

如果男孩真的是充满善意地,

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小丘的话,

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由此可知,男孩一开始就没安什么好心,

是有预谋,有计划地想要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里面存在一个疑问:

小丘被烫伤时水杯里的开水,

是小丘自己接的,

还是男孩帮忙接的呢?

这个疑问涉及到男孩有没有可能知道水温,

只是目前无从查证。

这个疑问不影响对“故意”这个性质的判定,

但影响对男孩行为的“恶劣程度”的判定。

如果男孩名知道是开水,

还故意这么做,

那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06

而如此赤裸裸地故意欺凌、蓄意伤害,

却被教育局和校方定性为“恶作剧”。

你也许会跟我一样产生不少的联想:

尼玛,这孩子是副局长的外甥吧?

孩子爸妈跟副局长关系匪浅吗?

这孩子爸妈是不是握着副局长的把柄呀!

不然,

为什么教育局和学校要如此袒护这个男孩,

拉下老脸、扭曲事实也要为男孩开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教育局和校方这么做,

是想淡化事件的影响,

想通过降低对“恶劣程度”的定性,

来减少民众对事件的关注。

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方法!

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客观正面地去回应和处理,

而总要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种充满逃避、推诿、不负责任的做法呢。

这种被我们称之为“和稀泥”的处理方法,

或许能够平息舆论,降低影响,

但也是最无能,最无效的。

最重要的是,施暴者会因此受到鼓励。

08

这也是我觉得有人在保护这个男孩的原因。

他对别人做了如此恶劣、严重的伤害行为,

你们这些做局长的、做校长的,

却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恶作剧。

你觉得男孩子知道这些后心里会怎么想,

他会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其实也没那么严重,

毕竟局长和学校都在帮他开脱、说情。

他内心会有自责和内疚吗?

会感觉到害怕和恐惧吗?

会产生以后再也不这么做的想法吗?

我觉得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父母也在帮他解释,为他找理由,

似乎大家都想帮他逃脱罪责和惩罚。

这何尝不是某种形式上的认可或鼓励呢!

男孩脑子里或许不会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但潜意识里一定能体会到。

这就是成年人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举个例子大家会更容易理解:

一名同学故意撕烂了你家孩子的语文书,

孩子回家后哭着跟你说了情况。

你知道后地到学校质问,

那名同学的家长跟你解释说:

孩子调皮、贪玩,他不是故意的!

老师也在一旁帮那个孩子开脱:

他没有恶意,

只是在跟你家孩子闹着玩,

搞的一个恶作剧而已。

这种情况下,

你觉得那名同学能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吗?

家长和老师的说情、解释行为,

是在帮他摆脱别人的问责,

减轻别人指责,逃脱需要承担的责任。

这不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嘛!

09

那名说是“恶作剧”的副局长,

请你去看看被开水烫伤的小丘,

如今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全身大面积起着水泡,疼痛无比;

内心受到惊吓噩梦连连,

巨大的心理阴影更是不知道会伴随多久。

面部二级烫伤,面容尽毁,

将来会不会因此遭到嘲笑、排挤?

可以说女孩的一生已经被改变了,

往非常坏的方面改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些,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只想着降低影响,减轻舆论的压力,

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就没想过公正客观吗?

为什么要降低影响,

为什么不能让男孩承受滔天的骂声!

做了坏事,毁了别人一生,

他没资格被保护,

没资格继续上学,

没资格自由的生活在社会上,

更不配有未来!

监牢才是他唯一应该呆的地方!

10

但人在做、天在看,

你如此罔顾事实地大玩文字游戏,

把故意伤害轻描淡写地说成“恶作剧”,

有没有想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你想保住的乌纱帽,

很可能就此而丢掉!

政治家纳撒尼尔·培根说过:

一次犯罪不过污染水流,

而一次不公正的裁决,污染的却是整个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犯罪对社会来说,

只是破坏了一次秩序,

影响有限,

只要给予公正的裁决和惩罚,

甚至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一次充满不公正的裁决,

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会污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处事态度。

这一次把故意伤害说成是“恶作剧”,

如果就这么过去了,

一定会出现下一次定性为“恶作剧”的故意伤害。

就如同现在的“临时工”顶雷,

出事就把责任推到临时工身上,

会成为一种不良的操作惯例和社会风气。

11

学校在“保护”作恶的男孩,

教育局在为男孩“开脱”,

父母在为男孩“找借口”,

警方虽然认定为故意伤害,

但对年仅11岁的男孩也束手无策;

受伤的小女孩躺在医院,

身心煎熬,

她妈妈在哭,她爸爸也在哭。

女儿被伤成这样,就是个“恶作剧”?

换作是谁恐怕都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强烈推荐的电影《第二十条》中,

有这样一句话: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

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可我们期待的,

校园施暴者被刑拘、被严惩,

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务教育该改改了,

对于那些“坏种”,

要给予学校开除的权利,

不能任由他们赖在学校,

肆意妄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该改改了。

没办法惩罚孩子,就惩罚他们父母,

子不教,父之过!

老祖宗几千年前总结出来的话,

得信,得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