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了千百年。都知道科举制的最高级别就是状元。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所有参加科举制度的读书人都要经过层层选拔。那时候的状元可比现在的状元含金量高太多太多了。不过古代中探花的人比状元都高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跟科举制度的传统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科举制度要经过四层选拔。不同的朝代,层次叫法也不一样。有的是分为乡试,殿试,会试。头衔也有不同的称谓,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具体的分类叫法更是一箩筐,但是最高的称谓只有一个,那就是状元。在经过最后的选拔后,有高中三甲的说法。三甲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乡试第一名被叫做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谓会元,最后一关的殿试才可以成为状元。现在的考试,都说某省的高考状元谁谁谁。按照古代的说法,称为“高考会元”似乎更恰当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第二名是不是应该叫做“榜元”比较合适呢?

其实在宋朝以前是没有榜眼这种叫法的,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才有榜眼的说法。据说殿试的第二名,第三名都叫做“榜眼”。因为榜的意思就是“上榜”“中榜”的意思,站位的之后分别立在状元的两边,如同左右两只眼睛。故此称为“榜眼”。

“探花”一词出现的就比较早了,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据说当时科举考试过后,会选择同期进士中年轻俊美的男子进入杏花园,采摘花枝来迎接状元。这个活动也有专门的称呼叫做“探花宴”,而那些年轻俊美的进士们被称为探花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徽宗时期有个叫黄彦正的人,一家六兄弟有三个都中了进士。宋徽宗大加赞赏,赋诗赞曰:“胜似状元和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由此可以看出,探花一次从唐朝一直到北宋晚年都一直流行,最后才成为殿试第三名的专有名词。

后来渐渐演变出来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中探花的人,必须要长得好看。状元,榜眼,探花作为科举考试的终极前三名,被称为“三鼎甲”。受唐朝流传下来的传统,能够被称为探花的人一定要非常俊美。探花也成为了才华与美貌集一身的代名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举制度是全国人民自上到下都认可的正途,而中进士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能够成为前三名更是难上加难。成为前三名,又长得非常俊美。这一定是人间极品了。怪不得古代中了探花的人,心里比状元还高兴。这是才华与美貌的象征啊!

探花一词也给人风度翩翩的感觉,要不会有“小李探花李寻欢”这么鼎鼎有名的存在。武功又高,又有才华,长得还俊,又温柔又智慧。作为一个男的我都动心了,更何况万千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穿越到了古代,选择成为全国第一的绝对实力派状元,还是选择成为才华与美貌并存的第三名探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