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鹿鼎记》中,陈近南是一位大英雄,有人说“平生不识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是否真有其人,一直是个历史之谜。不过,很多人都相信,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部将陈永华,就是陈近南的原型。
一、陈近南和陈永华
陈近南,翻阅正史史书自然是找不到的。
但有人认为明末陈永华是陈近南的原型,甚至有说法称,陈近南就是陈永华的化名。
比如温雄飞在《南洋华侨通史》中说,陈近南乃郑成功部将陈永华自称。郑成功退居台湾,民事交由陈永华处理。郑成功眼见虏运日强,难以力取,又担心人心涣散,于是创立秘密团体,四处传播反清理想。“是天地会者,陈永华与郑芝龙之部曲组织者也”,“其人殆智识阶级,而又沉痛于亡国者也,明季人物,眼光学识足当此巨任者,惟始终辅佐郑成功之陈永华,足以当之”。
根据《星岛环球网》报道:台湾洪门认定陈近南就是郑成功的军师陈永华。当年陈永华精通兵法,跟随郑成功来台。此后陈永华又被派回大陆,化名陈近南。
那么陈近南真的是陈永华吗?
二、陈永华事迹
《鹿鼎记》里,总舵主陈近南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长得帅气,忠义无双,但也是个悲剧角色。
历史上的陈永华,生于1634年,福建人,举人陈鼎之子,郑成功解放同安时期,召陈鼎为县教谕。永历二年,清军攻陷福建同安,陈鼎在县学明伦堂自缢殉国。此刻的陈永华只有15岁。当时郑成功驻守厦门,图谋匡扶,招揽天下士子。陈永华进入郑成功幕府。郑成功考校陈永华奏后认为他是当世卧龙。
台湾学者真的认为陈永华是个诸葛亮式的人物,文能治国,还有运筹帷幄。可翻阅史料,陈永华却不是文武全才。第一,历史上没有一场战斗是陈永华直接或亲自指挥的。杨英《从征实录》是记载郑成功军旅生活的重要文献,对陈永华只字不提,甚至在郑成功光复南京、东收台湾的时候,陈永华只是留守后方。郑经时代,郑经在厦门、铜山等地与勾结荷兰的清廷作战,陈永华仍负责后方护卫家眷的工作。1674年吴三桂反清,郑经出兵助战,7年的三藩之乱,陈永华仅仅担任东宁总制使,在台湾负责政务。
陈永华只发表过两次对军事的看法。第一次是郑成功实力最强大的时候,拥兵20万,麾下战将如云。关于是否北伐光复南京,郑成功内部陷入纷争,僵持不下之际,陈永华力主北伐并以如不北伐,即便诸葛再生也无力回天为名,打破了争论僵局。但光复南京失败,郑成功损兵十之六七,大将或死或降。自此以后,在战略上郑成功只能被动防御。第二次是郑成功关于是否收复台湾,部下也陷入争论。陈永华只是和稀泥,一方面说不攻台的利弊,一方面又说收台的利弊,最后还是要“藩主(郑成功)裁之”。这种言论,和积极倡导收台的杨朝栋相比,逊色许多。
可见陈永华在军事方面毫无建树,从这方面讲,陈永华其实和陈近南相去甚远。
三、陈永华的文职能力
清代夏琳在《闽海纪要》中说陈永华是王佐之才,为郑经文臣第一。辅佐君主治理国家,首先要会用人、会提拔人。1657年郑成功决定北伐,曾派人拜见永历帝,希望永历朝廷自西南进攻,配合郑军。陈永华便推荐杨廷世,他说,杨廷世口才好“能成事”。后来杨廷世果然表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当永历帝问他郑军实力时,杨廷世张口回答“舳舻千艘,战将数百员,雄兵二十余万,粮饷虽就地设处,尚有吕宋、日本、暹罗、交趾等国洋船可以充继”。永历帝听后大喜,遂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赐尚方剑,便宜行事。此外,邱辉本是草莽出身,专门从大陆拐卖妇女到台湾。其后他想投奔郑经,大多官员嫌弃其出身,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招降了邱辉。此后郑经西征,参加三藩之乱,邱辉鼎力相助。清军收台时,邱辉更是身先士卒抵抗清军,成了明郑最后的捍卫者。
其次,陈永华颇有萧何守后方之姿。郑经西征期间,郑经诸弟违法,百姓怨声载道。陈永华在劝阻无效后,力推自己16岁的女婿郑克臧为监国。郑克臧明毅果敢,有郑成功之风,监国期间不避权贵,铁面执法,郑家子弟多为忌惮。郑克臧这次监国着实在郑经面前表现了一把,被郑经视为继承人。
总的来看,陈永华的确是一位地道的文臣,内政方面有萧何、诸葛亮之姿。
四、品德问题
陈永华辅佐郑家20多年,堪称郑氏第一辅臣,虽然取得了宰相地位,但他还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陈永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台湾通史》记载,陈永华闲居时“布衣疏食,淡如也”,“其举止翩翩,有轻裘缓带之风”。
家风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据记载,陈永华家风严谨,家庭和睦。每日清晨起床,夫妻都相互行礼,相敬如宾。其女嫁给郑克臧,《台湾府志》称她“知书守礼,不以贵家女自居”。
陈永华掌握郑氏财政,但其生活清贫。郑经曾打算送他一支商船队,填补家用,被他婉拒。按照《十七世纪台湾英国贸易史料》记载,陈永华欠英国私款65两。当时他是东宁总制,代替郑经总理国政。如果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是十分轻松的。但他没有这么做,以至于他死后,英国商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笔烂账,收不回来了。虽然欠钱不还并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证明了陈永华公私分明,两袖清风。
文史君说
陈永华是不是陈近南,笔者认为,陈永华的确是陈近南的原型。在小说中,陈近南遭冯锡范和郑克爽暗算。历史上,陈永华也是被冯锡范暗算了。冯锡范玩弄权术,篡夺了陈永华的职位。虽然陈永华隐退,但仍为各界人士所尊重,“揖让进退,礼仪甚恭,似接客状”。陈永华在台期间,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的开化,所以当陈永华病逝时,“台人闻之,莫不痛哭,驰吊于家”。甚至清朝收台后,乾隆十五年台湾百姓仍然纪念他,在台湾孔庙附近建立了永华宫。时人评价“陈永华善政得民,台人称之如蜀人之思武侯焉”,将他和诸葛亮治蜀并论。
参考文献
黄典权:《陈永华史事研究》,载于《台湾郑成功研究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罗春寒:《论陈永华史事中的几个问题》,《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5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