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梨乡”的莱阳,有着享誉海内外的标志性特产莱阳梨。
金秋十月,梨园飘香。在莱阳市照旺庄镇的梨乡风情旅游区,黄绿色的莱阳梨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发货,一片繁忙景象。近日,记者走进这里,了解有着四百多年栽培历史的莱阳梨的多面“梨”生。
文旅消费场景:慰藉游子的乡味
春赏梨花,秋摘果。国庆假期的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区格外热闹,当前正值莱阳梨成熟上市期,前来摘梨的市民及游客络绎不绝。
“每年回老家来摘梨,是我们国庆节的保留项目。”赵女士一边将刚从树上摘下的莱阳梨削皮后分给亲戚朋友品尝,一边说。
赵女士是莱阳人,现在济南工作,每到国庆假期莱阳梨成熟时,她都会回老家的梨园买上几箱。“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想念这个味道,想念这个感觉”,赵女士笑称,莱阳梨成了乡情的寄托,每年这时候回来和家人聚聚,来梨园摘梨是两件“必打卡”的事情。
说话间,果农刘福强将赵女士摘的几桶梨装箱后,送到了她的车上。
刘福强从1987年开始管理梨园,目前家里有五六十棵百年以上老梨树。“今年梨的产量还可以,能摘3000多箱梨。”刘福强说,“梨不愁卖,有老客户有新客户,我们还和做电商的企业合作,给他们供货。”
莱阳梨又被称作莱阳茌梨、莱阳慈梨,因产于莱阳市而得名,莱阳也因莱阳梨而闻名。据了解,莱阳梨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明万历年起被列为皇家贡品,获得“贡梨”称号,明代栽植的“梨树王”“贡梨树”现在仍然枝繁叶茂,年株产量五百公斤左右。在梨乡风情旅游区内,就有一片“莱阳贡梨园”。
“就我们这儿产的莱阳梨正宗。”今年83岁的果农王世欣骄傲地说,这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莱阳境内的5条河流在照旺庄镇五龙村附近的峡口汇聚成五龙河,历经千百年,五龙河沿岸逐渐淤积成油沙地,富含腐植质和云母,而且沙土升温快、散热快,昼夜温差大,使梨的糖分积累多,所以莱阳梨的口感最好。“这些年来,周边很多地方种过莱阳梨,但是口感都不好。”王世欣说。
2024年,“莱阳梨”品牌价值达到19.75亿元。除了品牌价值加身,莱阳梨更有天然的稀缺属性:莱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戴振建介绍,截至目前莱阳梨在莱阳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并且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莱阳梨的种植面积无法扩大。
保护传承场景:古树的“新生活”
2012年,莱阳贡梨园获得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中国文化遗产称号。如何提升莱阳梨的品质,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莱阳梨”这笔文化遗产,莱阳市做了很多努力。
如今的古梨树园干净整洁,园区小道铺设了水泥路。在园区游览时,记者看见了不少数字化设备,孢子捕捉分析仪、土壤墒情监测……
戴振建介绍,“孢子捕捉分析仪会在病害孢子达到一定指标时发出预警,提示果农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而土壤墒情监测有传感器,比如土壤的湿度达到一定指标,我们就可以打开水肥一体化设备进行浇水作业,帮助果农做到科学精准防控。”
据了解,百年古梨树群的数字化改造项目于今年年初启动,配备果园气象信息采集监测站、土壤墒情采集站、水肥一体化设备管理控制器、视频信息采集、网关设备、无线远程传输设备等智能设备,搭建莱阳梨产业数字化综合赋能平台,实现前端数据采集、后台数据分析、产业全景展示、实时交流互动、数据双向追溯等功能,通过指挥屏、电脑端、手机端等方式,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主体提供经营参考、为广大农民提供指导服务。
“数字化项目改造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同时提升莱阳梨的品质。”戴振建说,“此外,我们还通过倡导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以及合理修剪果树等方法来提升果品品质。”
产业链延伸场景:不断“变身”的莱阳梨
除了香甜可口的莱阳梨鲜果,近年来,由莱阳梨加工而成的相关产品,也在消费市场上兴起。莱阳梨不断“变身”,系列产品已达百余种,以崭新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烟台爱陶漳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梨乡风情旅游区东侧约三公里的位置,从2017年成立至今,这家以莱阳梨为原料生产婴童辅食产品的企业,已研发出梨膏、软糖、水果条、蜜饯等4大类30多个品种的产品。
“2017年属于膏滋市场的蓝海,同时也是国内婴童行业的上升期,对于水果膏来说,在婴童行业是个空缺,比如止咳润肺的梨膏、健胃消食的山楂苹果膏等,我们就选择在这个时候切入赛道。”烟台爱陶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乔琦说。
在王乔琦看来,企业要发展,产品品质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他们2017年开始做莱阳梨膏,2019年将莱阳梨膏进一步做成硬糖、棒棒糖,2020年推出莱阳梨蜜饯,2021年开发出莱阳梨爆浆软糖,2023年又推出了莱阳梨水果条,不断丰富产品类型,使得该公司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这3条是莱阳梨膏的生产线,每台设备每小时的产能是十万条。将莱阳梨打成汁,经过灭菌、过滤、浓缩后变成梨膏,20斤莱阳梨能出1斤梨膏,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王乔琦指着生产线介绍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
王乔琦说,莱阳梨膏是他们卖得最好的一款产品,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左右。除了做自己的品牌“醉莱源”外,他们还为70多个客户提供代加工,年消耗莱阳梨约10000吨。
“从小我家里就种莱阳梨,对莱阳梨的感情很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延伸莱阳梨的产业链条,让莱阳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王乔琦说。
据了解,莱阳全市梨加工产值达24亿元,加工主体达到130多家。依托一品堂、三川、爱陶漳等骨干企业,聚焦“饮、脆、膏、药”四大主打品类,开发出梨原浆、梨羹、梨膏、烤梨等系列产品百余种,全市梨汁梨羹年产量达25万吨,果脆果脯年产量600吨,梨膏年产量2000吨,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7个。
栽培了四百多年的莱阳梨,以独特风味慰藉着离乡的游子,通过数字化加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百变”的姿态延伸着产业链条,书写着丰富多面的“梨”生故事。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杜晓丹 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