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曾写过一句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在熙熙攘攘的都城,繁华与热闹触手可及,而苏轼却想在人群中把自己藏起来。

因为在他看来,外在的浮华都是过眼云烟,孤独才是一个人的宿命。

自入仕以来,苏轼始终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

“乌台诗案”以后,他更是被朋友疏远,被朝廷遗弃,成为一个孤独不幸的人。

可面对人生的寂寞,苏轼不仅没有为之痛苦,反倒甘之如饴,活出了生命的至高境界。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失意,陷于孤苦伶仃的境遇。

低层次的人,总是把孤独当成折磨,在愤懑、哀怨中,把生活过得悲惨凄凉。

真正的智者却视孤独为修行,在独处中不断丰富自己,强大自我。

再读《苏东坡传》我顿悟:高维的人,都在享受孤独。

1

孤独,是一种清醒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所说:

“想要快速打破孤独的动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独感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总想往人群里走,以获得所谓归属感和认同感。

但一味去追求热闹,强迫自己合群,只会让你在无尽喧哗中丧失自我。

不迎合他人,活出自己本来面目,才是一个人精神觉醒的开始。

公元1082年冬天,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有天晚上,外面凄清寒冷,别人都早已进入梦乡,唯有苏轼辗转难眠,还在独自漫步。

他见一弯新月挂在梧桐树上,一只大雁在林间不断穿梭。

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眼前的景色,让苏轼不由得想到了自己。

这只孤雁飞来飞去,宁愿落在寒冷的沙洲,也不愿意随便拣一根树枝来栖息。

而他,因不愿迎合官场的污浊,而被小人陷害至此。

他也愿和这只失群的大雁一样,独来独往,甘愿忍受这凄寒之苦。

缈若仙的孤鸿影,正是苏轼孤高寂寞的心。

他宁可幽居在偏僻荒凉的黄州,也不愿随波逐流,去做违背内心原则的事情。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

越是低维的人,越是害怕孤独,总是逼自己合群,结果只能迷失于外界的浮华,也让心灵在喧闹中变得贫瘠。

精神境界在一定高度的人才明白,离开人群,是一个人走向自我的必经之路。

人生在世,宁可抱憾,也不将就;宁可孤独,也违心。

懂得拥抱孤独,敢于独来独往,你才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清醒而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孤独,是一种境界

北宋诗人林逋,曾自喻“梅妻鹤子”。

他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住在茅屋里,过着一个人渔樵耕读的生活。

林逋对梅花情有独钟,在孤山开辟田地,种了三百多株梅树。

他还驯养了两只鹤,跟它们朝夕相伴。

平日里他喜欢饮酒,常常酒至微醺,便孤身一人乘船游览西湖,寻幽访古。

林逋一生远离红尘,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日子过得安静而富足。

正所谓:独处亦是清欢事,未必旁人尽相知。

层次越高的人,越懂得于世俗喧嚣中抽身而出,独自享受内心的丰盈。

《苏东坡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在被贬黄州期间,苏轼非但没被孤寂的生活击垮,反倒练就了一副超然的心胸。

农耕时,他就像一个老农民般,独自勤勤恳恳地耕种;

闲暇时,他就一个人跑去喝酒,打发时间。

有次,他独自在临皋亭夜饮,等他喝完酒回家时,家童们都已呼呼大睡,怎么敲门都不醒。

苏轼也不生气,他就索性一个人伫立在江边,静静地听江水浩荡,赏月色江景。

他回忆起过往的岁月,也想起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

但这一切,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唯有眼前的清风明月,江河小舟,才能摆脱让人尘世的烦恼,找回内心的宁静。

周国平说,寂寞是一片诗意的土壤,能够诱发出关于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适应孤独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灵魂抽根发芽、精神愈发丰满的过程。

真正高维的人,都懂得繁华都是表象,热闹之外才是生活。

对他们而言,这世上没有形单影只的自怜自艾,只有孑然独行的自得自足。

正如庄子所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学会不断往内走,避开纷扰的人群,在独处中享受生命的淡定平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孤独,是一种沉淀

《庄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状态。

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寥,忍得了孤独,才能用心经营好自己。

苏轼就是一个在孤独中沉淀并成长的人。

《苏东坡传》中记载,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整日闭门不出,将自己置于书海之中。

一次,朋友朱载因担心他就此消沉,特意过来拜访他。

没想到,苏轼不仅没有郁郁寡欢,反倒捧着一本《汉书》边读边抄。

朱载惊叹道:“您还有心情抄书呢!”

苏轼笑着说:“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每次咀嚼,都获益良多。”

据记载,在那四年间,苏轼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斋,一心闭门苦读。

在这种勤勉的努力下,他创作了多达700余篇的诗文。

与此同时,他的书法、绘画都达到了巅峰,甚至在农学、医学方面,他也多有建树。

孤独的时光,让他得以潜心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代文坛大家。

作家奥普拉说:“所有那些独处的时光,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层次越高的人,越是享受孤独带来的馈赠。

陈忠实在写《白鹿原》时,为了远离纷扰,一个人回到偏僻乡村,每天都沉醉于创作当中。

寂静无声的岁月,却雕刻出了永恒的文学瑰宝。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期间,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

但正是与世隔绝的时光,让他对生命有了另一重思考,在孤独中创作出思想巨著。

日本作家知田秀树说:“孤独,是天才的试金石。”

一个人的成长,必定是从荒芜与幽暗中沉淀而来,从精益求精的磨炼中锻造而来。

真正高的人,都懂得于孤寂中沉潜,专心打磨技艺。

与其把寂寞视为折磨,不如把独孤当成一种享受。

当你坐得住冷板凳,那些寂寞时光里的沉淀,都将会成为往后惊喜的铺垫。

作家刘墨曾说:

苏轼是孤独的,但他却在孤独中,构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精神世界。

因为对孤独的享受,无论是遭遇宦海沉浮,还是经历世情冷暖,他都能安之若素,自在超脱。

在这世上,安于孤独,是安顿自我最好的方式。

读懂《苏东坡传》,学会与孤独为伴,在独处中往前走、向内修。

让自己在沉寂中不断沉淀,你才能踏入更高维度,一点一点蜕变为更强大的自己。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