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送爽、举国同庆的国庆佳节,回望历史长河,公元1075年北宋熙宁八年十月,那个绚烂的深秋,万物披金,天空如洗,苏轼,这位文坛的璀璨星辰,正在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的古老土地上,以三十八岁的英年,担任太守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年前苏轼虽因反对新法,而自请出京到杭州担任通判,又由繁华的杭州转至略显萧条的密州,但心中的火焰却从未熄灭,那是对国家的拳拳之心,对未竟壮志的深切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晨曦初照,苏轼身着简朴,立于府邸前,望着整装待发的队伍,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豪情。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侵扰不断,苏轼心中更添一份忧虑与责任,他决定以一场盛大的出猎,既能展现个人风采,又能振奋民心共御外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猎场景壮观,苏轼左手黄犬,右臂苍鹰,率领随从们在广袤的原野上疾驰,那份深藏已久的壮志与豪情,在秋日的清风中自由翱翔。

狩猎归来,他挥毫泼墨,誓要将这份豪情与壮志镌刻于纸上,创作出一首能够穿越时空、触动人心的不朽词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作之初,苏轼的笔触或许略显迟疑,但每一字每一句都凝聚了他的心声。

“老夫聊发少年狂”横空出世,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整首词的基调。随后,“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生动描绘了出猎的雄壮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万人空巷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苏轼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

即便岁月在两鬓染上微霜,他依然豪迈地宣称:“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份豁达与不羁,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年龄的壮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苏轼借古喻今,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问,点出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只因汇报杀敌数量多报6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大臣冯唐劝解,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官复原职。

显然,东坡希望朝廷赦免他触动新法的无妄之罪,能再次委以重任,文能兴邦边疆抗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他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为全词的收尾,将自己比作挽弓劲射的英雄,将满腔的爱国热血与杀敌报国的决心,凝聚在这简短的十三个字中,读来令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过程,对苏轼而言,不仅是一场文字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通过这首词,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在密州期间,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更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他留下了被后世誉为“密州四曲”的佳作:一是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其深情与开拓性,成为悼亡词中的经典;二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展现了苏轼的壮志,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三是他修葺超然台后所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北方小城的春景,富含哲理;四是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了对团圆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千古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州太守阶段,虽是苏东坡仕途中的一段低谷,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地步,愤怒与苛酷的火气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让他的诗词更加深邃而富有韵味。

值此国庆佳节之际,重温文学巨匠苏轼的壮丽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其豪迈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心潮澎湃。

在此,衷心祝愿每一位朋友,家国情怀共融,共庆75周年盛世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