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叶挺将军,对他的印象,除了是新四军首任军长外,还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不过当年叶挺独立团之所以功勋赫赫,离不开一支兄弟部队的协助,那就是张发奎率领的第12师,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之所以称为铁军,也与张发奎的贡献分不开,况且他还担任了“铁军”军长,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他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6年,张发奎生于广东的始兴县,此时正值清末衰败之期,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国土沦丧,广大平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如此惨景激发了这位少年的爱国之情,16岁时张发奎立志参军报国,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在求学之际加入了同盟会。

1916年,张发奎追随国父孙中山,参加了粤军,最初他也只是粤军的一个基层军官,不过他很快脱颖而出,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

1921年,张发奎参加了惠州攻坚战,他主动要求担任敢死队队长,率先攻进惠州城,立有此战的首功之臣,不久为了保障孙中山总统府的警卫安全,成立大本营警卫团,张发奎任第三营营长,而两个营长一个是薛岳,一个叶挺,三个人都是日后响当当的大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张发奎已是第12师师长,北伐时,他率领12师与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两人是旧识,也是老搭档,两支部队配合密切,一路上为第四军披荆斩棘,开拓前进之路,而吴佩孚部在国民革命军强大的攻势下退守汀泗桥。

这里地势险峻,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仅有西南铁路桥可通,易守难攻。吴佩孚原以为依仗天险,可以阻断革命军前进的步伐,但叶挺独立团和十二师在张、叶两人率领下,仅用数个小时就攻占铁路桥,据守在这里的两万吴军也被吓破了胆,仓皇而逃。

趁着胜势,张、叶两人又率军再度攻克贺胜桥、武昌,而张发奎继而协助第七军攻克就将、南昌,最终赢得北伐的辉煌胜利,战后因为张、叶两人的贡献,第四军荣获“铁军”称号,而张发奎也成为“铁军”军长,此时他刚30岁。

1937年6月,北上击溃奉系25万大军,逐鹿中原,名声大振的张发奎回师武昌后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当时宁汉合流,开始推行“清-共”政策,而张发奎手下的骨干大都是我党党员,为保存实力他对“清-共”并不热衷,所以说我党很多资深名将都曾在他手下任职。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起义军主力几乎都来自第二方面军,当时作为起义领导者的朱老总、贺老总、刘帅、聂帅,以及73团的政治指导员陈老总和连长林总,都是张发奎的部下,再加上没参加起义的第四军参谋长叶帅和时任方面军司令部参谋的徐帅,竟有八位开国元帅在张发奎手下任职。

当时张发奎打算出兵“清剿”起义军,但被叶帅劝阻,不过12月叶帅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两次起义都由部下参与领导,这让张发奎脸面尽失、备受舆论压力,他只能借出国留学的名义躲避舆论的谴责。

时隔一年,回国后的张发奎先后参加了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两次战争他从最初的拥蒋改为反蒋,可惜两次战争都失败了,他起家的第四军也仅剩两个团的兵力,心灰意冷的张发奎只好回广西担任一些闲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问政事的张发奎却很快“九·一八”激发出职业军人的热血,他曾在1931年和1935年两次去南京申请领兵北上抗日,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他再一次面见蒋介石,表示:“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最终打动老蒋,任命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

八年未上战场的张发奎再次领兵出征,先后参与指挥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粤北会战、豫湘桂战役,为抗日大业立下赫赫战功,抗战胜利后,张发奎担任广州地区的受降官,而在这一时刻,他真心感受到作为中国军人的骄傲与自豪。

抗战胜利后,被剥夺军权的张发奎一直留在广州负责地方事务,直到1949年3月蒋介石下野,他才被重新启用,担任国军陆军总司令,只不过此时国军大势已去,解放军渡江南下后,国军兵败如山倒,张发奎在当年7月辞去军职带着家人移居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张发奎一直定居香港,再也没有回到大陆,1980年张发奎在香港病逝,终年85岁,当时位于台湾的始兴同乡会,闻其噩耗,为其举办了追悼会哀悼,而曾为其部下的叶帅致电张发奎家人表示哀悼:“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