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梁启超

写出雄文《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以其笔端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章影响了后世,更以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儿女,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梁启超和他的“小朋友”们的世界,感受那份超越时代的家风传承。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早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梁启超就应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的邀请,到长沙时务学堂任中文总教习。后来,梁启超长期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梁启超一直强调,教育事业关系国家的前途,办好教育是救国图存,使国家民族强盛起来的头等大事。

梁启超曾在《变法通议》中提出重视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的主张,并亲力亲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苦心孤诣,培养了大量有成就的人才,桃李满天下。

梁启超子女较多,长大成人的共有五男四女,在他的精心教育之下,九个子女皆成栋梁之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6年,梁启超与梁思成(左一)、梁思顺(右一)、梁思永(右二)

长女思顺(1893—1966),成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思成(1901—1972),成为杰出的建筑学家;

儿子思永(1904—1954),成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儿子思忠(1907—1932)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

女儿思庄(1908—1986),继承梁启超衣钵,成为图书馆学专家;

儿子思达(1912—2001),成为经济学家;

女儿思懿(1914—1988),成为社会活动家,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

女儿思宁(1916—2006)就读南开大学,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宣传工作;

儿子思礼(1924—2016),成为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建筑界伉俪,无疑是梁启超后代中最为人熟知的。梁思成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而儿媳林徽因,梁启超视她如亲生女儿,更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同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的成就,离不开梁启超对他们美学与艺术修养的培养,以及对科学精神的熏陶。

家风传世,爱国为本

梁启超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他将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化作对子女们的殷切期望和言传身教。在梁启超的家庭中,“爱国”二字被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无论是长子梁思成在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用建筑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还是次女梁思庄在图书馆学界的深耕细作,守护知识的灯塔;抑或是其他子女在各自领域的杰出表现,他们无一不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袖,梁启超的思想和文风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殷殷的爱国之情从未动摇。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了他的思想及教育子女的活动。

后来成为共和国宇航专家、国际宇航联副主席的梁思礼,在回答记者“你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宝贵东西是什么”之问时,很肯定地说:“爱国!”梁思礼说:“父亲生前说过,‘人必须真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这一句话,支持了我一生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0年,梁启超抱着三岁的思忠(右)和两岁的思庄

梁思礼的话,代表了他们九位兄弟姊妹的爱国情怀,梁启超教育出来的子女,皆鞠躬尽瘁地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一生。梁启超子女中,两位没有出国深造的:一位在年轻时就参加了新四军,抗击日寇,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一位在国内大学毕业后,投入火热的祖国建筑,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贡献。七位出国留学深造的,学成之后,没有一位留在国外,全部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建筑添砖加瓦。

长子梁思成,留学美国,成绩优秀,曾在美国讲学,不少地方欲让他留下工作,但他断然偕妻子林徽因归国。

长女梁思顺自幼受到梁启超的熏陶和教育,爱好诗词和音乐,长期担任父亲助手,尽心照顾弟弟妹妹。她曾随当外交官的丈夫周希哲出使菲律宾、缅甸、加拿大等地,在1938年周希哲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她在抗战胜利后拒当“国大”代表,向解放区捐衣捐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她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她编有《艺蘅馆词选》,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次女梁思庄,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1936年在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倾尽心血。在她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了几十万种西方图书的目录。

梁思宁,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因1937年日寇轰炸南开而失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主要从事宣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陈毅元帅对梁思成说过:“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这里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就是梁思宁。

梁思礼,他于194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后,又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国。他曾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的长远计划,是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他曾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是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还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在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哺育下,九位子女个个热爱祖国,将满腔热血奉献祖国,可谓“满门忠烈”。梁启超还总是教育子女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做到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1926年1月5日致梁思成的信中,他勉励儿子努力把所学之学问学好,回到祖国“创造世界才是”。

父爱如山,教子有方

梁启超的一生,是探索与奋斗的一生。他深知教育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更将这份理念深深植根于家庭之中。对于子女,他不仅仅是严父,更是良师益友。他提倡“趣味教育”,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与道路,同时强调全面发展,认为“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在他的讲演《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说: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甚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甚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然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物质上消耗而有余。

梁启超在1927年8月29日从饮冰室写给孩子们的信中说:

思成再留美一年,转学欧洲一年,然后归来最好。关于思成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精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儿女们写信的梁启超

梁启超教育子女,会从孩子幼年时抓起,教育他们无论何时都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在困难中磨炼人格,不要追求奢华和享受。从1927年5月5日、5月13日及1928年6月18日,他从饮冰室发给孩子们的信件中,便可了然。

你想自己改造环境,吃苦冒险,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夸奖的,我看见你信非常喜欢。你们谅来都知道,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力磨练出来。你看这回西域冒险旅行,我想你三哥加入,不知多少起劲,就这一件事也很可以证明你爹爹爱你们是如何的爱法了。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何况你们并不算穷苦呢?拿你们比你们两个人的父母,已经舒服多少倍了,以后困苦日子,也许要比现在加多少倍,拿现在当作一种学校,慢慢磨练自己,真是最好不过的事。

奉天形势虽极危险,但东北大学决不至受影响,思成聘书已代收下,每月薪金二百六十五元。(系初到校教员中之最高额报酬。)那边建筑事业将来有大发展的机会,比温柔乡的清华园强多了。但现在总比不上在北京舒服,不知他们夫妇愿意不?(尚未得他信,他来信总是很少。)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梁启超不愿孩子在舒服的地方工作生活,特意将梁思成安排在生活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任教,可见其良苦用心。当时,梁启超上了年纪,又患病在身,将孩子留在身边照料也算无可厚非,但考虑要培养有志气、有作为的国之栋梁,他硬是让孩子往“吃苦路上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

梁启超和他的“小朋友”们

《梁启超在饮冰室》阅读分享会

时间

2024年10月14日

10:00-11:00

地点

苏州市观前街166号

新华书店(观前街店)5楼

嘉宾

汪兆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原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有《纸上起风雷》《李叔同传》《民国清流》《文学即人学》《我们的80年代》《启幕》《别来沧海事》《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客》等,深受读者好评。尤其是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在文化界和读者圈有着极好的口碑和影响。

图书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在饮冰室》

作者:汪兆骞

本书力图呈现梁启超自海外归国,住进天津自建寓所饮冰室后,直至辞世近十五年的生命状态。书中以梁启超主要活动为主,其信札为辅,按年代编织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梁启超的真实面貌和生命形态。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