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义薄云天;三百年来,空前绝后。

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死之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十六字的遗言,现在读来,仍让人血脉偾张。

遥看东方的地平线,太阳的余晖照在谭嗣同的身躯上,就如同清王朝的寿命,到了黄昏处。

谭嗣同的死,更是内忧外患的中国一道最耀眼的曙光,照亮了后辈青年前进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然而历史也有不为人知的细节,万恶的慈禧在逮捕谭嗣同前,曾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其逃跑。

不过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假仁假义碰到了谭嗣同的大仁大义,立马就原形毕露。

谭嗣同早就决心一死,他试图用自己的头颅与鲜血唤醒民众和知识阶层,才有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名句:“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亲自嗣同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的谭嗣同

历史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轮番上演的大事件都有内在的因果性。

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就像投入湖面的一块大石头,引起了无数涟漪。

以往输给“日不落的”英吉利,输给“欧洲一霸”的法兰西,都可以用英吉利、法兰西两国国力过于强大来作为不是理由的理由。

可是日本是什么国家?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认知中,日本不过是一撮尔小国,对于日本人的称呼,也大多是含有贬义、歧视意味浓厚的“倭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无疑是给了清朝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一个响亮的耳光。

同时,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日本以一个小国打败了历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的中国,极大震惊了清朝统治者和中国近代思想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当一部分眼光独到的青年开始反思洋务运动是否能真正富国强兵,是否真能让清朝重新焕发生机,这其中看的最远,想的最深莫过于湖南浏阳的谭嗣同。

已故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评定维新运动诸位人物时,曾这般形容舍生取义的谭嗣同:“和康有为不同,谭嗣同在中国近代应是激进派和激进思想的最早代表,他的思想是由改良到革命的意识形态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1965年三月十日,谭嗣同生于北京宣武城南的一所胡同,幼年在浏阳长大。

其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曾两度兼任湖广总督,是名副其实的地方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因太平天国运动,湖南湘军登上了历史舞台。谭继询早年间曾得陕西巡抚谭钟麟举荐,靠上了左宗棠这棵大树,得以外放发迹。

谭嗣同和一般官宦人家的纨绔子弟不同,他一不花天酒地,二不追求功名利禄。得益于父亲在甘肃做官,谭嗣同也在鬼哭狼嚎的大西北生活过一段时间。

青年时,谭嗣同更是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深为自豪骄傲。同时,在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旅途中,他也亲眼目睹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残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谭嗣同曾于1890年,随父亲来到湖北巡抚任所,拜访过张之洞,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好参与到洋务运动中去。

但五年之后,甲午战争的爆发,让谭嗣同彻底觉醒。这一年,谭嗣同从家乡湖南北上首都,结识了一生挚友梁启超。

一年之后,谭嗣同被任命为南京候补知府。这一时期,他闲暇时跟随杨文会,钻研佛学,写成《仁学》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