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将军抗日负伤交代后事准备拼死,仇敌抛却恩怨驰援疆场创大捷

台儿庄一战的胜利让参加战役的将领们名震中华,部队更是响彻全国,受到全国群众的爱戴。很少有人赞扬为了保证台儿庄战役的顺利进行的两位将军在此役中的贡献。他们是在中原大战中结下死仇的战友,却在抗日战场上冰释前嫌,共同抗战又把自己的背后交给了彼此。

中国有句谚语说男人们的关系:“扛过枪、同过窗、嫖过娼”现在人称之为三大铁,并且男人们把这三种关系都看得很重。张自忠和庞炳勋就是这三种关系中最铁的那种扛过枪,他们都出自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然而就是这种关系在中原大战中庞炳勋为了部队的生存还是偷袭了张自忠的指挥部,差点让张自忠身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全面战争正式爆发。北平、保定、上海、南京等众多大城市相继失陷。日军华中方面军动用陆海空30余万人集结重兵于津浦路南段,企图与北线的华北日军合兵于徐州打通津浦线窥视中原。

1938年2月,日军精锐第五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连下沂水、日照、诸城等地,直扑临沂。李宗仁慷他人之慨命令仅有2个旅的第三军团庞炳勋坚守临沂。庞炳勋部原属西北军,此军连军粮凑齐都很困难,在中原大战中无奈倒向蒋介石才混成半嫡系的中央军,才解决了部队的军粮问题,轻武器勉强够人手一把,重武器几乎连一件也没有。而对面的第五师团在日本军队中号称“钢军”,轻重武器、坦克装甲车空军可谓齐全武装到牙齿的精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旧式军队出身的庞炳勋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被人戏称为“逃跑将军”“战场不倒翁”,他率领的三十军团几乎全部是家乡的子弟兵,战斗力相比其他军阀的部队可以说是寒碜到家了,从直奉大战到中原大战结束,这支部队都是其他部队痛扁的对象。为啥会这样呢?老庞是杂牌中的杂牌,末将中的末将,不管是他跟随谁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每次都是炮灰。庞炳勋为了部队既不敢得罪顶头上司又要保存实力,每次开战都是“闻风而跑”,久而久之和他对战的敌人都知道这个特点,一旦开战都是争抢和老庞对战拿他祭旗。老庞还是很有本事的,每次被击溃后不仅能收拢旧部,还能保持损失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庞带兵回河北老家支援29军作战,一改往日作风摆开架势与日第十师团死磕,死死顶住不可一世的日军第十师团七个昼夜不停的攻击。部队伤亡过半,最惨的一个2000人的团仅剩300人,奉命撤退时部队战斗力几乎损失殆尽。后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补充兵力后被调往第五战区归李宗仁指挥。此时的庞炳勋60岁比李宗仁还大,蒋介石为了庞炳勋的面子升他为军团长,这个军团仅下辖一个军13000余人还不如地方嫡系部队的一个师的人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炳勋接到李宗仁的命令后前往临沂布防。第五师团板恒征四郎有名的中国通知道庞炳勋的大名,初次仅派一个大队来驱赶庞炳勋,却被庞炳勋以优势兵力打的日军找不到北,狼狈撤退。板恒征四郎又派出一个联队进攻,庞毫不示弱,率部与日寇血战5昼夜没有让日军前进一步。当时随军记者报道出此事后,板恒征四郎觉得大失日军颜面。遂率第五师团主力来攻,第三十团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仍誓死不退,1.3万余人仅仅剩下不到5000余人,战场血肉横飞,遗尸遍地惨不忍睹。庞数次向李宗仁求援,奈何迟迟不见援军,庞不愿撤退,在指挥部向亲信交代后事,决心以身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自忠到五战区曾对人说过“在任何战场上都可以拼死一战,唯独不愿意与庞炳勋合作”。李宗仁把自己的嫡系桂军调到战场外游行去了,其他地方部队都调到了战场,无奈调张自忠的59军前往救援。59军以一日一夜行军90公里的速度到达战场后立即在日军背后发动进攻,全军牺牲过半救下了庞的第三军团。

战后两人虎目含泪,一句庞大哥,一句荩臣老弟,相拥在一起,前嫌尽释。庞炳勋坚守临沂,张自忠三次驰援创下了临沂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