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边境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

中原王朝强盛时,汉家儿郎们持利剑、骑骏马出塞数千里,斩将夺旗追亡逐北,留下“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典故,也留下“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的词章。

中原王朝衰落时,游牧部族则南下入塞,攻城略地杀人盈野,给定居农耕的人们造成巨大的伤害,也给后人留下五胡乱华、两脚羊的惨痛记忆。

这些边境战争虽然纷繁复杂,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游牧部族活跃在蒙古草原,中原王朝定居在平原,两者的分界线便是万里长城。

当游牧部族和中原王朝爆发边境战争时,往往是在万里长城一线寻找几个容易进出的门户要地,集中兵力猛烈进攻,胜则向前扩大战果,败则退回本部,等待下一次机会。

这些容易进出的门户要地,自西向东是甘肃张掖、宁夏、陕西榆林、山西大同、北京、辽宁沈阳。

其中的重中之重,事关游牧部族和中原王朝百年国运的门户要地,便是山西大同。

最近《黑神话·悟空》爆火,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小西天、鹳雀楼等山西的旅游景点也迎来一波泼天富贵,趁此机会,我就和大家聊聊山西大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大同第一次隆重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是在汉朝初期。

秦始皇消灭六国以后,便命蒙恬统兵三十万出塞,驱逐匈奴七百里,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试图隔绝匈奴和大秦的关系,保护一方安宁。

但随着秦始皇驾崩,秦二世便逼扶苏和蒙恬自尽,命王离统帅这支精锐军队奔赴巨鹿,结果被项羽彻底摧毁。紧接着,项羽和刘邦爆发了楚汉战争,长城一线更加没有重兵防守,匈奴的冒顿单于趁机南侵,重新夺取了河套地区——

“西击走月氏,南并娄烦、白羊河南王,遂侵燕代,悉复收蒙恬所夺匈奴故地......是时,汉兵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威服诸国。”

公元前200年,刘邦封的韩王信叛逃匈奴,曼丘臣和王黄等人拥立赵国后裔赵利为王,背靠匈奴和汉朝为敌。匈奴利用这个有利时机继续深入,兵锋直抵晋阳,威胁汉朝腹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邦决定,北伐匈奴。

和坊间流传的屈辱战败不同,刘邦此次北伐是成功的。他统帅三十二万汉军北上,自晋阳一路反推至平城(大同),每战必胜,只是因为推进的速度太快,汉军主力跟不上,冲在第一线的刘邦才显得轻兵冒进,被冒顿单于围在白登山——

“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於白登七日。”

就这,冒顿单于用了整整七天都没有啃下来,被迫接受了陈平的建议,放开包围圈的一角,给双方留了一份体面。

汉朝的边疆,就此恢复到长城一线。

汉高帝刘邦在大同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六十年后,将由汉武帝刘彻提拔的卫青、霍去病来完成。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详细记载了卫青和霍去病的出塞路线: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元朔元年,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元朔二年,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元朔五年,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元朔六年,大将军青出定襄。月余,悉复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余人。元狩四年,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

汉朝初期,雁门郡和代郡共治大同,上谷郡管辖河北张家口一带,云中郡和定襄郡则共治内蒙古的呼和浩特。

这就意味着,大同不仅是汉朝、匈奴交锋的焦点,更是卫青出塞立功晋升为大将军的里程碑、霍去病远征两千里进而封狼居胥的起点。

刘邦在大同遭遇“白登之围”,霍去病自大同出发封狼居胥,大同,就这样做了汉朝讨伐匈奴的接力棒。

汉家儿郎能够自大同深入草原,那么草原的游牧部族,自然也能进入大同。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并州刺史刘琨为了讨伐汉王刘渊,非常倚重代北的拓跋鲜卑。

公元310年,拓跋鲜卑的酋长拓跋猗庐出兵,助刘琨击败刘渊的两支军队,刘琨向洛阳上表,请求封拓跋猗庐为大单于。但拓跋猗庐不满意,要求刘琨割让娄烦、马邑、阴馆、繁畤、崞等五县。

刘琨没有制衡拓跋猗庐的力量,只能同意割让。

从此以后,拓跋鲜卑便离开草原,到长城以南、雁门关以北定居,把现在的大同、朔州都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次割让领土,为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奠定基础。

因为那片地方靠近草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战马,拓跋鲜卑得以组建强悍的骑兵。而经雁门关、宁武关一线南下,拓跋鲜卑可以直扑晋阳,横扫并州。自北岳恒山、灵丘、广昌东进,可出紫荆关,威慑幽州和冀州。

一旦攻占并、幽、冀三州,拓跋鲜卑便有了“坐镇代北、背靠草原、垂头中国”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398年,魏王拓跋珪便击败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完成这一任务,然后定都平城,即皇帝位,正式开创北魏王朝。

拓跋珪,即北魏的道武帝。

到了其孙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更是击败柔然、赫连夏国、河西王沮渠牧健、北燕、刘宋,建立起北至草原、南至淮河、西至敦煌、东至辽东的胡汉二元帝国,雄踞北方。

这一切的起点,便是刘琨割地借兵。

做为第一次控制如此广袤疆土的鲜卑王朝,北魏打江山难,治江山更难,而其中最难的问题是,鲜卑贵族如何借用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信奉儒家的门阀士族抗衡?

而且长达百年的血腥战乱,导致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非常渴望有一种精神力量,安抚他们千疮百孔的精神世界。积极进取的儒家,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经过长时间的选择和试错,佛教和道教,便成为北魏贵族和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公元460年,高僧昙耀在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支持下,在大同的武州山开凿石窟,并依照北魏五位皇帝的面容,凿出五座大佛像。

这样一来,北魏皇帝便和佛教融为一体,信众礼佛等于参拜皇帝。可能在文成帝拓跋濬看来,北魏皇权自此可以和佛法共存,万年不朽。

“云冈石窟”,就此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一度尊崇道教,于是在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在北岳恒山一侧修建玄空阁,用做天师道长寇谦之的道场。

寇谦之曾留下遗训:“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于是玄空阁便建在恒山的山腰,介于天地之间。而玄空阁的不远处,就是北魏骑兵出紫荆关、征服幽冀的必经之路。

如此,玄空阁便有了“身居九天之上,俯瞰万丈红尘”之意。

玄空阁,即悬空寺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唐朝初期,汉朝的大同故事又重演了一遍,但这次历史重演,上限极高、下限极低。

公元617年,隋朝的马邑郡鹰扬府校尉刘武周,集合马邑将领诛杀太守王仁恭,自称马邑太守。随后,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陆续攻取雁门郡、娄烦郡、定襄郡,在代北大地上建立政权,号称定杨可汗。

马邑郡和雁门郡,分治现在的大同、朔州、忻州。娄烦郡,即现在的忻州一部分。定襄郡,治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

和曼丘臣、王黄、匈奴一样,刘武周和突厥得到代北,也要以此为前进基地,南下太原进而经略中原。

公元619年,刘武周任命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统帅两万兵马南下,一路攻破榆次、介州、太原、晋州(临汾),太常少卿李仲文、尚书右仆射裴寂、齐王李元吉接连败退,宋金刚的兵锋直指长安。

新建的唐朝,遭遇一场生死危机。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秦王李世民向李渊请战,统兵三万进驻绛州(运城)柏壁,半年间用尽各种手段,耗尽宋金刚的耐心,然后发起突然袭击,一路追至汾州(晋中)的雀鼠谷,大败宋金刚。

经此一战,刘武周元气大伤,和宋金刚一起投奔突厥,不久后,宋金刚想回上谷、刘武周想回马邑,结果被突厥派兵追杀。

枭雄落幕,河东归唐。

再过十年,即公元629年,已成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统兵十余万讨伐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