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裘盛戎

裘盛戎,原名裘振芳,小名大群,1915年8月15日出生于北京,系京剧名门之后。梨园历来有个说法:“千生万旦,一净难求”。裘盛戎的父亲裘桂仙早年即为名净,清末民初时期京城闻名,工铜锤花脸。

裘桂仙不仅戏唱得好,还拉一手好胡琴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裘盛戎是裘桂仙的四子。四五岁起就跟随裘桂仙出入剧场,不仅舞台场景烂熟于心,还学会不少唱段,八岁时由父亲裘桂仙亲自开蒙,从此走上伶人道路。

裘盛戎跟着父亲学艺时,吃过不少苦头。有一次,一个音准怎么也唱不好,裘桂仙一怒之下,把戒尺塞进儿子的嘴里搅合,把口腔都搅破了。但是,音准却唱对了。

12岁时,裘盛戎已颇有功底。为了进一步提升境界,裘桂仙把他送进了科班富连成。裘盛戎算带艺入科,排“盛”字辈,从此,名字由裘振芳改为裘盛戎。

富连成是中国京剧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科班(即戏校)。1903年由吉林商人牛子厚出资、京剧演员叶春善筹办,于19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初名喜连升,后改喜连成。牛子厚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裘盛戎、张君秋、谭富英、马连良合影

1912年夏,因业务不振,牛子厚倒让给沈姓接办,改名富连成,沈仁山、沈秀水先后任班主,仍由叶春善掌理。后沈因破产亏累,退出。1935年叶春善去世,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至1948年,无力延续下去,第八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科,即告停办。

富连成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近700人,是我国京剧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京剧科班。

现在无论是那个行业,都讲究博采众长。但在当时,科班有自己的“壁垒”,以外的戏是不让学的。裘盛戎特别喜爱周信芳的戏,就在周信芳演出时,与袁世海等人趁着晚上跑出去看。到了第二天,还一时兴起,在科班里表演起来,结果被老师打了一顿。

出科前,父亲的去世,以及随后婚姻的失败,曾让裘盛戎一度颓废,但他终于挺了过来,并得到“十全大净”头牌花脸金少山提掖。1947年,32岁的裘盛戎日渐成熟,自己挑班建立“戎社”,裘派艺术由此诞生。

解放前夕,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共对于思想文化的改造工作就已经展开。1949年8月,北京戏剧界讲习班对艺人进行广泛的政治、艺术改革等方面的教育,裘盛戎也参与其中。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裘盛戎还是写了篇《学习后的感想》:“经旧剧科诸位同志的苦心教导,知道了新旧社会的不同,应改造自己过去的糊涂观念……希望旧剧科诸位同志帮助我们前进,取消一切障碍。我们本身应更随时警觉努力,前进再前进,改革国剧。”

随后,由裘盛戎领衔的戎社与谭富英挑班的同庆社合并,成立新的太平京剧社,强大的演出阵容使裘盛戎如鱼得水,事业如日中天。裘盛戎和谭富英的戏得到过主席的指点。

毛主席喜欢看戏。曾经看过谭富英与裘盛戎合演的《捉放宿店》。其中,陈宫有一段流水板的唱腔:“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裘盛戎、谭富英之《将相和》

戏后,主席问谭、裘两位知不知道凌烟阁的典故,两人都答不上来。主席告诉他们:“凌烟阁建于唐太宗时,是纪念开国功臣的地方。问题是汉朝的陈宫怎么唱出几百年后才有的凌烟阁呢?”

两人一时语塞。主席建议他们修改唱词的末一句,两人按主席的意见,把最后一句改为了“匡扶汉室美名扬”。

裘盛戎对于社会主义事业非常热爱,在当时的戏曲界整风座谈会上,他曾经像铜锤花验的唱腔一样激扬地发言道:“张春华(武丑演员)说没了京剧这个剧种,也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说,没了整个戏曲界,我们也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1969年,裘盛戎跟北京京剧团《杜鹃山》剧组南下体验生活,这是国节20周年献礼剧目。现在已成为京剧名家的赵葆秀,当时就在这个剧组里。她回忆说,当时裘先生已经患有肺气肿,咳喘的非常厉害,后来,裘先生的病被确诊为肺癌。

1971年10月5日,肺癌扩散到脑部、裘盛戎在北京肿瘤医院去世;此去数十年,如去愿裘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