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角儿台上的光芒,来自台下训练的无数艰辛。站在舞台上的人,最能体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旧时的中国,男尊女卑是最残酷的现实,女子若是踏入梨园,更成为遭人歧视的“下九流”。然而,梨园“冬皇”孟小冬,却是那个时代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7年,孟小冬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她的祖父、叔伯都是京剧演员,从小,孟小冬便对戏曲耳濡目染,她在戏曲上的天赋,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显露。

九岁那年,孟小冬开始学习老生戏;十二岁,便已能在无锡新世纪登台;十四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诸多名角儿同台演出。对于京剧,孟小冬有一种流淌于血液中的痴迷。她不仅跟着师父学戏,只要有机会,便到戏院里去看名角儿演出,并且尽量坐在前排,细心观察名角儿的唱念做打,学习咬字与唱腔,还专门向研究名角儿唱腔的人请教。

一切努力,只为在戏曲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十八岁那一年,在上海戏曲界已经小有名气的孟小冬毅然选择离开,去往名角儿云集的北京。她最倾慕的,便是京剧老生余叔岩的“余派”唱法。

1939年,余叔岩收了李少春为徒,孟小冬赶忙抓住这个机会,请人大力推荐,终于在隔了一天之后,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余叔岩教徒弟的方法,是特立独行的。有时候,余叔岩整天都不教戏,但有时一教就教到大半夜。如果一样东西没有学精,他决不会教下一样,有时兴之所至,余叔岩还会突然加课。当他的徒弟,必然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疲劳,还要有非凡的耐心。

后来,李少春中途离开,只剩下孟小冬一人在余叔岩门下坚持着。她在余叔岩门下整整学了五年,每天都到师父家里用功学艺,风雨无阻,尽得余叔岩真传,也为自己赢得了梨园“冬皇”的美誉,登上了事业的巅峰。孟小冬与余叔岩是师徒,更像父女。重情重义的她,在师父晚年缠绵病榻时殷勤服侍,照料得无微不至,直至余叔岩病重去世

然而如此重情重义的女子,却偏偏没能遇上重情重义的情郎。

1925年年底,孟小冬演出《上天台》,也是在同一天,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一双璧人就这样在彼此最灿烂的时刻不期而遇了。

她从不开口大笑,眉梢眼角总挂着一抹严肃。戏曲的神韵已经融入她的骨髓,虽然她不像别的女孩那样活泼娇羞,梅兰芳还是一眼便让这个遗世独立的女子住进了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爱情的发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有人极力促成孟小冬与梅兰芳合作出演《四郎探母》,“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一时间,剧坛为之轰动,传为佳话。从那时起,梅兰芳每唱《四郎探母》,便会邀孟小冬合演。

第二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同台出演《游龙戏凤》。

舞台上,扮演皇帝的孟小冬,拖着长长的鬓口;梅兰芳则俨然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女。满堂喝彩,自是不必说。双方的戏迷为此激动不已,甚至极力撮合二人,期望这对舞台上的绝配,成为现实中的伉俪。

一切仿佛皆是水到渠成,1927年,孟小冬与梅兰芳终成夫妻。他们的婚礼,简单得近乎草率,草率到连具体日期都无处考证。当时的报道,也不过是“梅兰芳将娶孟小冬”“友人撮合,终成眷属”而已。

关于这段婚姻,孟小冬后来给它定义为“思想冲动”,毕竟她不是梅兰芳唯一的妻,她更像是一个“插足者”,非妻非妾,甚至连进入梅家家门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倔强如她,怎能忍受自己在婚姻中如此委曲求全?在相伴七年后,她潇洒地斩断情丝,给出的理由是:兰芳不能实践“兼祧”之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而自己世故不熟,有被蒙骗之嫌。由是而此,他们的分手,仿佛一出荒诞的戏剧。

梅兰芳的原配妻子王明华同样出身戏剧世家,她温柔、贤惠,对梅兰芳照顾得无微不至,两人感情向来和谐,并育有一双儿女。可惜,一场荨麻疹,夺走了两个孩子的性命,为了陪梅兰芳外出演出的王明华已经做了绝育手术,为了给梅家延续香火,她只得让梅兰芳迎娶第二任妻子福芝芳。

福芝芳与梅兰芳出自同门,嫁给梅兰芳之后便不再登台,一心扑在家庭上。梅兰芳与福芝芳同样感情和睦,并且先后育有九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哪里还有孟小冬的容身之地?于是,梅兰芳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为她置了一个家,取名“缀玉轩”。

细细算来,孟小冬与梅兰芳的甜蜜生活只维持了九个月。当时孟小冬有个铁杆戏迷,叫李志刚,他对孟小冬的迷恋已经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得知孟小冬嫁人,李志刚气愤不已,带着手枪直接闯入缀玉轩客厅。梅兰芳当时恰好不在客厅,只有客人张汉举坐在沙发上。失去理智的李志刚拔枪威胁张汉举,梅兰芳听到客厅中有人求救,只留下一句“我立刻打电话去”,便再也没了踪影。

很快,军警赶到缀玉轩,在劝解过程中,惊慌失措的李志刚失手打死客人张汉举。杀人犯李志刚的脑袋也被军警砍下,在前门外的电线杆上悬挂示众三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兰芳从此对这段婚姻有了顾忌,他不知道孟小冬还有多少这样痴狂的戏迷,更不知道今后还会发生多少类似的事情。自此,这对新婚夫妻便渐行渐远,更多陪伴在梅兰芳身边的,是贤惠的福芝芳。

倔强的孟小冬,始终没能看透女人之间的小心计。她骄傲地做着自己,却被福芝芳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着痕迹地推出了梅兰芳的生活。

梅兰芳去天津演出时,破天荒地带上了正妻福芝芳,这是他们婚后第一次同行,就连《北洋画报》都特意将此事当作新闻来报道。孟小冬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她不愿去争,也不屑去争,更不愿做出哭哭啼啼的弱女子姿态,所谓谁胜谁负,其实在梅兰芳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但若说就此隐忍,绝不是孟小冬的个性。嫁给梅兰芳后,她本已决定不再登台。面对福芝芳的公然挑衅,孟小冬忍无可忍。她与女演员雪艳琴一同赶往天津,搭伙唱戏,公然与梅兰芳唱对台戏。

一时间舆论哗然,他们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为了缓和二人的关系,孟小冬的母亲出面斡旋,总算让一场风波平息下来。可感情就是这样,一旦出现裂痕,便再也无法修补。

梅兰芳自小被伯父一家带大,与伯母的感情胜似母子,伯母去世后,梅兰芳设立灵堂祭奠。孟小冬得知后,赶忙换上丧服来到梅宅为婆母奔丧。可刚到门口,便被大着肚子的福芝芳拦了出来。向来在梅兰芳面前表现出温柔贤良的福芝芳,在孟小冬面前却言辞激烈,纵然前来吊唁的客人纷纷劝说,福芝芳也坚决不肯让孟小冬踏入梅宅半步。

梅兰芳试图和稀泥进行劝解,福芝芳却厉声回答:“这个门,她就是不能进!否则,我拿两个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和她拼了。”

众目睽睽之下,孟小冬放下了尊严,却没有换来梅兰芳的维护。梅兰芳对孟小冬说了一句“你回去吧”。短短四个字,却给了孟小冬最大的难堪。她转头离开了这个不属于她的家,也从此离开了梅兰芳的生活。

孟小冬为这份情隐忍七年,最后还是亲手拔除了情根。分别之前,她的一番话丝毫不留余地:“梅家的钱,我不要,至今以后,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唱戏不会比你差,我要再嫁之人也一定比你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女子,偏偏这样铁骨铮铮,爱情到来,她便欣然接受;爱情不在,她也决不强留。死缠烂打,绝不是她的行事风格,她将所有的坚强与温暖都留给自己,靠戏曲度过那段单身的岁月,酝酿着重整旗鼓。

1934年,孟小冬时隔七年再次登台,此时的她,经历了少不更事的岁月和生活的洗礼,再加上她已获得余叔岩戏曲的精髓,表演方法更加成熟。

唯独不变的,是她妆容背后那一抹冷静的神色,她的精气神,当年无一人能模仿一二。

孟小冬的复出令很多人为之兴奋,其中便有青帮大佬杜月笙。早在孟小冬刚刚成名时,杜月笙就已经喜欢上了她。后来听说她嫁给梅兰芳,只得作罢。当得知孟小冬离婚并复出后,杜月笙终于有了名正言顺追求她的机会。

借着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的机会,杜月笙邀请孟小冬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演出。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也是梨园中人,是孟小冬的师姐,更是她的结拜姐妹。借着这次机会,她们的感情越发亲近,姚玉兰也趁机游说孟小冬做杜月笙的五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并没有点头,连“兼祧”都并非心甘情愿,她又如何能允许自己给别人做小?然而,杜月笙却不肯轻易放弃,他对孟小冬嘘寒问暖,每一份情都是出自真心。更可贵的是,他在事业上也给予了孟小冬极大的帮助。一个女子即便再怎么孤傲,也会被一双温暖的手掌捂得柔软起来。孟小冬便是如此。

1945年杜月笙移居香港,而孟小冬不愿离开,执意留在北平,欲把余派发扬光大。次年,杜月笙从香港返沪。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写信催孟小冬南下。孟小冬来了,在上海,很快孟小冬的心就被他给了她一个家。她便这样将自己交付给杜月笙,因为在她看来,杜月笙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

得到孟小冬之后,杜月笙更加珍惜。他为孟小冬搭戏台,做她的头号戏迷。在自己六十岁寿辰那一天,他邀请全国上下的京剧名角儿到上海义务赈灾演出,票价涨到一千元一场,依然场场爆满。

杜月笙比孟小冬年长近二十岁,他对孟小冬的疼爱,似丈夫,也似父亲。六十多岁的杜月笙,身体日渐虚弱,孟小冬与他相伴十年,从未计较过名分,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他。或许,她是为了报答杜月笙对自己的一腔爱意;又或许,她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没有名分,她是爱人,有了名分,她只是小老婆。

1950年,杜月笙一家准备迁居香港,所有人都在忙着办护照,一时间忙晕了头,忘记了孟小冬的身份。一向不计较名分的孟小冬,突然问了杜月笙一句话:“我跟着你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

一旦开始计较,便是真的在意。孟小冬早已对杜月笙动了真情,也决心一生与他相伴。这一次,她主动开口索要一个名分,就是让自己的陪伴更加名正言顺。

杜月笙愣了一下,赶忙向孟小冬赔不是,紧接着便正经地操办起婚礼。在那个时局最动荡的时候,他却愿意给她一场最豪华的婚礼。反观当年的梅兰芳,却连说一句维护她的话都不肯说。就是为了杜月笙的这一份真情,大好年华的孟小冬情愿每天照顾他,为他端茶递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青春,杜月笙对孟小冬格外好。他们的婚礼定在杜公馆,管家把九龙饭店的大司务请到杜公馆来做菜,一共十桌,每桌九百港币。杜公馆楼下摆不下,就临时借来楼上陆根泉家的客厅,亲朋好友无一缺席,杜月笙要在所有人面前,给孟小冬的未来一份期许。

那一天,杜月笙穿戴一新,带病出场;那一天,向来冷漠的孟小冬,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若爱出自真心,一碗热汤便足以暖心。

杜月笙弥留之际,最悲伤的人便是孟小冬。她守在杜月笙的病榻前,对他立誓此后绝不登台演戏。因为没有了杜月笙,世间便没有了最懂她的人,她还演给谁看?

杜月笙离世后,孟小冬从此深居简出。她说到做到,此后再不登台,就连嗓子都不吊了。最爱的戏、最爱的人,被她一同埋藏在心底。恨得决绝,爱得洒脱,她的性情,便如同她的名字,凛冽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