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楞严经》,前面讲到阿难见如来三十二胜相,于是心生爱乐之心。

然后佛陀以直指法开示阿难,但是阿难没有体悟到。于是佛陀便顺着阿难来“七处征心”。

首先就是问阿难:「唯心与目,今何所在」,这是在问,你的心与眼睛,现在在什么地方?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译文】阿难回答佛说:“世尊,世间一切的生物,识心都在自己身体内。而眼睛则在面上,即使是如来的青莲华眼,也是在佛面上。

我现在观此色、香、味、触四尘,所形成的眼根,是在我的脸上,而能起分别作用的识心是在我的身体内部。”

【解读】其实这十种异生虽有差别,但其实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这个灵觉之性,只因无明而不觉。

这就是第一处征心,阿难认为心在身体内,眼睛就在我们的身体上,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都会认为心在身体内,但其实无在无不在。

为了破除阿难认为心在身体内的妄见,于是佛陀先从空间的角度,来打破他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只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译文】佛告诉阿难:“你现在坐在如来的讲堂内,看祗陀林现在什么地方?”

阿难回答道:“世尊!这座大的清净讲堂,在给孤独园内,而祗陀林就在这座讲堂的外面。”

佛又问:“你现在堂中,先看见什么?”

阿难回答道:“世尊!我在堂中先看见如来,然后看见大众,再望出去,才看见外面的给孤独园和祇陀林。”

佛又问:“你是因为什么,才能看见给孤独园和祇陀林的呢?”

阿难回答说:“因为大讲堂的门窗开着,所以我在堂中可以远远望见孤独园和祇陀林。”

佛对阿难说:“如果像你所说的,因为身在讲堂,门窗开着,所以能看见远处的林园。那么有没有众生,身在堂中,看不见堂中如来,反而能看见堂外的林园呢?”

阿难说:“世尊,身在堂中看不见堂中如来,却能看到堂外的林园,这是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读】重点来了,这是佛陀给阿难挖的坑,让阿难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然后再打破他的认识,从而让他明白心不在内,不在身体里面。

这里堂内的如来,就是身体内。而外面的林泉,就是指身体外。

阿难认为能看到外面的林园,就一定能看到里面的如来。犹如眼睛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就一定能看到身体内的各种器官。

你说眼睛在身体内,那为什么不能看到身体内的器官,反而能看到外面的景象呢?

犹如看到了外面的林泉,但没有见到里面的如来。一下就能打破阿难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佛陀说: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译文】这是说,阿难,可是你就是只见堂外的林园,不见堂内如来啊!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的心是能明了一切的,如果这个能明一切的心,真是在你身内的话,那么首先应该了知的就是身内的情况。

可是,有没有这样的众生,他是先看见身内之物,然后看见身外之物呢?

纵使看不见身内的心肝脾胃,也应该能够看到指甲、头发的生长,筋络的走向和血脉的流动。如果真的是先见身内的情况,那他为什么却不见呢?

如果你连身体内部的情况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外面的情况呢?所以你所说的能知之心,在身内的说法就是不对的。

【解读】通过先让阿难认定一个观念,然后通过一个实例,打破阿难所认知的观点,从而让阿难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错的。

然后阿难见心在身内说不通,便又转头认为心在身外,这就是“七处征心”的第二处,下次再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