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物体想要加速运动,就必须持续受到外力的作用。以汽车为例,想要提高车速,就需要加大油门,让发动机转速加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自然界中,有一个例外的存在,那便是光。光一经产生,便以每秒30万公里的恒定速度飞驰,无需任何加速过程,也无需任何外力推动。

为何光会如此与众不同?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我们得知,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永远无法达到光速,而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例如光子)则只能以光速移动。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质量?什么又是静质量?

牛顿的经典力学告诉我们,质量是衡量一个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也就越大。

但这样的定义其实相当模糊,并不足以揭示质量的本质,因为“惯性”本身也是一个抽象概念。

若要深入探究质量的本质,我们必须进入到物质的微观世界。

我们所知的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以及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内部的中子和质子由更小的夸克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直观的理解,原子的质量应该就是电子和夸克的质量之和。

但科学研究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电子和夸克的质量之和仅占原子总质量的极小部分,不到1%。那么,其余99%的质量究竟藏匿于何处?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 = mc平方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简单来说,质能方程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其实是一体两面,在最根本的层面上,能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质子和中子由三个夸克构成,这三者通过强力相互约束在一起。强力的强度极大,正是这种强大的约束能形成了那消失的99%的质量。而根据质能方程,这部分能量也就表现为质量。

但问题又来了,那最初的1%的质量从何而来?

这就要提到希格斯机制,也就是与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的理论。

希格斯机制表明,宇宙空间充满了希格斯场。原本所有微观粒子都应以光速移动,但由于希格斯场的存在,某些粒子在穿越时会受到作用而减速,并由此获得质量。

而像光子这样的粒子,却似乎对希格斯场“免疫”,没有静质量,因此它能不受阻碍地以光速前进。

但如何证实希格斯场的存在呢?关键就在于寻找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受到扰动时产生的粒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证实了希格斯场的真实性,并因此让希格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希格斯场的作用,使得原本应以光速运动的基本粒子减慢了速度,获得了质量;而对于光子,由于它不与希格斯场发生作用,因此能够持续保持光速。

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揭示了光的独特性质,也带领我们走进了物质世界的微观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