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这首词中的“寄奴”,指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
在镇江担任知府的时候,辛弃疾可能慕名寻访过刘裕的旧居,所以写的词非常写实:“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刘裕住的那条巷子,堪堪只能通过并排两三个人,非常狭窄。
出生在这里的孩子,家境都比较贫穷。
公元363年三月,刘裕出生在京口寿邱山一带,他的出生给父亲刘翘带来了焦虑。这是一个东晋王朝的基层官吏家庭,但此时不仅家境拮据,刘裕的生母赵安宗还因为难产而死。
看着家里陷入了困境,刘翘一度想放弃这个孩子,要不是姨妈及时抱养了刘裕,给他起小名为“寄奴”,那么历史的剧本将会是另一个走向了。
虽然刘翘也努力改善刘家的经济情况,并娶了另一个基层官吏萧家的女子萧文寿为继室妻子,但混乱的大分裂时局,造成当时的社会贫困指数持续走高,在刘翘去世后,继母萧文寿带着已回家生活的刘裕,和她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刘道规和刘道怜艰难度日。
刘家的生计,全要靠萧文寿、刘道规的织布,和刘裕砍柴、卖草鞋来维持。他们三人供养小儿子刘道怜读书,期望走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
但是,命运总那么不可捉摸。
01
现代人可能以为过去山林很多,砍柴很容易。实际上,柴火是过去重要的燃料物资,做饭取暖全靠它,所以豪族大户都把家族附近的山林占据了,派人看管,不准人砍伐。
许多年后,有一个叫雷正兴的苦孩子,在村旁山上砍柴,被地主婆发现,抢过柴刀往他胳膊上砍了三刀。
这个孩子长大后改名雷锋,含泪把这段往事写在日记里。
刘裕的柴,都是徒步六里多路,到城郊的黄鹤山砍伐的。野外常有野兽出没,刘裕随身都带着弓箭防身。有时候砍柴累了,刘裕在草地上躺一躺,山上栖息的黄鹤熟悉了刘裕的身影,发出声声鹤鸣,伴着鹤声,刘裕进入梦乡。
美丽的黄鹤山,王川老师壁画
砍柴是个力气活,山附近有一座竹林寺,有一次刘裕觉得疲倦,就在寺堂找个地方小睡一会儿,僧人路过,忽见刘裕身上现出龙章,光呈五色,众僧骇异得很,禁不住哗噪起来。
刘裕被惊醒后,听众僧这么一说,以为是跟他开玩笑,哈哈一乐,担着柴回家了。
山上的柴越砍越少了,到了深秋时节,刘裕到江边芦苇滩打芦柴。
芦柴丛深处,突然窜出一条鳞光闪闪的大蛇,刘裕急从腰间取出弓箭,仗着天生神力,一箭射中蛇颈,大蛇负痛逃走。
作者:王川
砍柴赚的钱少,又容易发生危险,为了尽快赚点钱,刘裕参与了聚众赌博活动,但他哪里是混迹市井赌棍的对手,不久,他欠了京口豪族刁家的赌债,被绑住毒打了一顿,幸好遇到朋友及时解救。
在这种穷困潦倒的日子中,一晃,刘裕混到了35岁,已是中年人的他仍一事无成。
改变刘裕人生的,是一名叫孙无终的北府军官。
在孙无终的介绍下,刘裕加入了北府军,成为了一名“司马”。
02
刘裕身处的东晋,在初立时,遗留了一个巨大的系统BUG。
首都建康的上游荆州,凭借地理优势,成为东晋抵御北方政权南侵的第一线。但与此同时,也成为建康巨大的隐患。
坐镇荆州的一旦是一位枭雄,改朝换代的野心就会萌发。
随着后秦大军南下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荆州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减压,公元377年,东晋宰相谢安推荐侄子谢玄,招募京口附近的南迁流民,组建了一支直属的精锐部队,称为“北府军” 。
北府兵战斗力强悍,“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坐镇荆州的桓温常忌惮道:“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
京口和荆州,成为东晋后期最重要的军镇。刘裕就是一名“北府兵”,在队伍中,经历了艰苦训练的考验。
乱世,给了刘裕崭露头角的机会,他没有赶上南北大战,却遇上了利用五斗米道起兵造反的“孙恩卢循之乱”。
刘裕的第一战,让北府军的官兵瞠目结舌。
公元399年,统领京口北府兵的刘牢之出兵征讨孙恩,刘裕被调到刘牢之麾下,安排跟着数十人的侦察小队去侦察敌情。
这支侦察小队突然遭遇数千人的敌军,无从躲避,在冲杀中死伤惨重,很快就只剩下了刘裕一个人。
刘裕举着长刀,拼命砍杀叛军,杀的浑身是血。
这种近乎癫狂的杀法,如杀神下凡一半,震撼住了敌兵,这些兵都是乡野百姓拼凑的队伍,没见过这么刺激的场面,吓得转身逃跑,于是,刘裕一个人,追着数千人砍。
这一幕,被前来救援的北府军统帅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了,大为震撼,回去就给父亲推荐了刘裕。
初绽头角的刘裕,开始走进了领导的视线。
作者:王川
03
公元400年,被提拔为参军的刘裕在句章驻防,硬是凭借1000人的队伍,压制住了隔海相望的数十万孙恩大本营(舟山群岛)。
次年,刘裕又硬是以仅有的兵力依靠严密的步兵方阵,挡住了孙恩的第三次登陆,以最快的速度援救海盐,不仅击败了叛军,还斩杀了孙恩的大将姚盛。
孙恩虽然在在海盐遭受失败,但他发现晋军主力现在集中在浙东,建康防守空虚,如果掉头北上,从长江出海口,水路直取建康,可以把东晋大本营一举端了。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先要快速攻下丹徒,再控制京口,然后再对建康发动闪击战,在晋军援兵到来之前拿下建康,彻底改写江南的权力格局。
刘裕发现了敌人的战略意图后,带着不足两千人的队伍,徒步猛追叛军,边追边袭击。
在丹徒的蒜山,刘裕遭遇了孙恩的大军,孙恩部队被他不要命的杀法打得溃败,孙恩自己还差点成了俘虏。
结果,孙恩在刘裕苦苦的追击下,战机错过,到了建康城下刚发动猛攻,刘牢之和豫州刺史司马尚之的援军已经赶到,只得撤退到北方的郁州岛。
刘裕在蒜山之战中如此奋不顾身,八月朝廷论功行赏,执政的司马元显提拔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此时的刘裕,已成为北府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内患刚解,公元402年,东晋发生严重内斗。
先是桓玄起兵,沿江东进,一路攻入建康,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部署的兵马纷纷战败。
刘牢之选择投降了桓玄,桓玄进入建康控制了朝廷后,准备清洗北府军,刘牢之决定反叛,结果被北府军抛弃,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自杀。
不久,桓玄在一年内走完相国、楚王、加九锡的流程,登上皇帝位,改国号为楚。
公元404年春,刘裕在京口以打猎为名起兵。
手上只有几百号人的他,当天就控制了京口,先杀死桓修(当时北府军统帅),后传檄四方,讨伐桓玄。各地守军本都是北府旧部,见了刘裕,不是没啥斗志,就是直接倒戈。
桓玄立即派出兵马抵御,然而派出的人根本没有战斗意志,刘裕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建康,桓玄逃往荆州。刘裕进入建康以后,被原来的东晋大臣推举为使持节、都督淮扬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
整个起兵过程,如摧枯拉朽一般。
桓玄逃出建康后,刘裕迅速组织兵力向上游挺进,一举打败了桓玄的荆州兵。
这一年五月,桓玄被杀。
公元405年3月,42岁的刘裕彻底清洗了荆州的军事力量,并奉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回建康。
在风云际会之际,他以最快的速度拥有了雄厚的政治军事资源,成为京口的代表、门阀世族和北府兵的代表。
此后,刘裕坐镇京口,以徐州刺史的身份控制东晋政府,成为了东晋王朝实际上的掌舵人,再进一步,就是改朝换代了。
而要想改朝换代,刘裕必须建立超越前人的功业,让门阀世族、北府将领、郡县官员都感受到,他就是迁都江南百年以来的第一人,比司马氏更有天命做皇帝。
于是刘裕出兵,北伐中原。
04
409年,占据齐鲁大地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对东晋用兵骚扰。
“南燕”是最后一个燕国政权,慕容超执政的燕国早已人心离散。
刘裕率军攻击南燕,开始了第一次北伐。借助南燕的内部矛盾,刘裕兵不血刃的越过大岘山,直抵山东平原。经过惨烈的征战,刘裕攻入南燕国都广固城。慕容超见大势已去,带领身边数十人出城逃跑,结果被刘裕的军队生擒,三千慕容王室子弟尽数被屠。
随后,刘裕命人将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并在街市将其斩首,南燕至此灭亡。
外患刚平,內患又起。卢循率领的起义军再度来袭,江州刺史何无忌战死,豫州刺史刘毅大败,建康告急。
刘裕火速从前线赶回,再次击败卢循,卢循败逃被杀。
在解决掉拥兵自重的刘毅后,413年,刘裕率兵两万西征。
西征军大败蜀军,攻入成都,灭掉了盘踞在四川的谯蜀,顺带也收复了被仇池所占的汉中,最后吞并司马休之占据的荆扬二州。
至此,南方全境归于一统。
扫清了境内所有的反对势力后,417年,刘裕率领七路大军讨伐后秦,开始了第二次北伐。
北府军气吞万里如虎,八月起兵,九月抵达彭城,十月就收复了洛阳。
刘裕挥兵北上,与十万敌军交战。还创造了却月阵这种奇阵来对付敌军,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终于收复了河南全境。全军汇集后,又一阵猛攻猛打,终于攻破潼关,收复长安,后秦皇帝姚泓不得不带着妻妾子女到营垒门前投降。
刘裕只留下了姚泓一人,其余人全部杀死,随后把姚泓送到建康的闹市中斩首,后秦灭亡。
虽然辛苦收复的长安城最后又得而复失,但通过两次北伐,刘裕建立了无人能及的功业,受封“宋王”,成为南朝第一人。
公元420年六月,宋王刘裕在国都建康石头城,接受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刘宋王朝,年号“永初”。
这一年,刘裕57岁。
作者:王川
尾声
800年后,辛弃疾来到抗金前线的镇江担任知府,负责北伐事业的筹备工作。
他站在北固山上,看着这座曾经北府兵崛起的城池,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北固亭中,辛弃疾把栏杆拍遍,写下了宋词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笔力雄沉,寥寥几字就概括了这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望着破碎的山河,辛弃疾心头无限感慨:北伐啊北伐,刘裕,要是你在就好啦!
文中所用插图来源于王川老师朋友圈中刘裕壁画。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