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鲁肃单刀赴会后随即暴亡,孙权:养虎为患,他让刘备走上巅峰
史笔似尘钩
2024-09-24 23:07山东
在江东孙家的高级幕僚中,鲁肃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特色的人物。他在46岁病亡时是汉昌太守,横江将军,比起那些因军功封侯的东吴名将,并不算高。可这位横江将军,随着时间的流逝,名气却越来越大。
喜欢他的人说他豪气干云,雄才大略,有国士之才。不喜欢他的人说他胆小怕事,唯唯诺诺,是东吴的罪人。当然,在很多信奉“刘备即小人”的人眼里,鲁肃就是他们心中的明星。
然而,鲁肃名震寰宇的谢幕演出却并非在战场上,而是在谈判桌上。体弱多病、一身儒雅的鲁肃创造了流芳百世的“单刀赴会”,他将汉末最狂傲的武将关羽斥责得哑口无言,甚至还从蜀汉手中夺回了荆州三郡。更为离奇的是,在鲁肃立下大功后不久,却突然暴亡了。
那么,鲁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单刀赴会”的?他又为何会离奇暴亡呢?
乐善好施的鲁肃
鲁肃出生于汉末士族家庭,家境优渥,是当地的望族。鲁肃幼年时,父亲早亡,他自小跟随祖母长大成人,养成了乐善好施的性格。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鲁肃的家乡沦为四战之地,官兵肆虐,盗贼横行。年纪轻轻的他力排众议,摽卖田地,大量购买粮食,结交英雄豪杰。从刘晔到周瑜,再到袁术,到处撒钱的鲁肃赢得了名声、关系,逐渐成为各路诸侯拉拢的对象。
然而,鲁肃却对袁术的招揽不屑一顾。当时,袁术委任鲁肃为东城长,不愿同流合污的他趁机携手族人,南迁居巢,投奔周瑜。当袁术发现,派人追击袭杀鲁肃时,他却一反常态,豪言道:
“袁术目无纲纪,不足与共事。方今天下大乱,诸位男儿应顺应时势而为,切勿逼我和族人。”
鲁肃言罢,张弓搭箭,一箭射穿了追兵身前的盾牌。因此,追兵不敢上前,鲁肃方能顺利地抵达居巢。可以说,在鲁肃的心中,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将武力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的。
鲁肃的理想虽然很远大,可他生逢乱世,不治军事,又曲高和寡,稍有不如意就挂印封金,远遁而去。抵达居巢不久,鲁肃就跟随周瑜渡过长江,投奔孙策。当时,孙策手握程普、黄盖等战将,极力压制江东士族,尽管他非常欣赏鲁肃,却并未委以重任。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鲁肃祖母病逝后,他借奔丧为由离开江东,返回徐州故地。巧合的是,昔日好友刘晔也在游说鲁肃南下投奔郑宝。与此同时,志在建功立业的周瑜也不愿放弃鲁肃这位豪杰。自孙策被杀后,他多次写信劝阻鲁肃,都无济于事。
鲁肃的战略思想
200年,周瑜巧施妙计,将鲁肃家人悄悄接回柴桑,诱使鲁肃不得不返回江东。再次回到东吴,前往孙权帐中参加宴请的他,一眼就被孙权相中。而鲁肃的人生,也急速转折,从孙策时期可有可无的幕僚,到孙权委以心腹的谋士,地位变化,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天下动荡,群雄并起,曹操剿除吕布、袁绍,称雄北方。而在淮水以南,孙权、刘表、吴巨、士燮等人,并列东西。在说到天下局势时,鲁肃一针见血地指出:
“方今天下,汉室不可兴,曹操不可除。唯有立足江东,攻伐黄祖、刘表,占据荆州,凭借长江地利,与曹操分庭抗礼,待天下有变时,再出兵北上,一统天下。”
对于18岁的孙权来说,鲁肃的言行俨然是极为超前的。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鲁肃“二分天下”的战略思想,得到了孙权的认可。究其一生,都在践行着鲁肃早期的战略方针。
不幸的是,在鲁肃尚未大展拳脚时,荆州的刘表就病重身亡了。接替刘表执掌荆州的刘琮受到蔡瑁、张允等人的钳制,将千里之地拱手送与曹操。尽管刘备、刘琦等人拼死相抗,可仍旧无力挡住曹操南下的步伐。因此,如何保住江东,成了摆在孙权和鲁肃面前的当务之急。
然而,鲁肃主动过江联络刘备的举动,却受到了颇多掣肘。张昭攻击鲁肃不够谦虚,处处诋毁于他,甚至联手江东士族,向孙权施压。可他不仅没有被孙权罢免官职,反而益发得到重用。
事实上,鲁肃的个人能力,孙权是十分清楚的。而他对于江东、孙权的忠心,更是远超张昭、顾雍、陆绩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