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初,张昭墓出土了。聊聊张昭——和孙权。

《三国演义》设定,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然而正史还复杂些:张昭与孙权的关系,有点像个老古板诸葛亮,遇到个虎脾气阿斗。

张昭本是大名士,战乱到了江东,成了孙策首席文臣。

当日孙策年少,张昭名气还在孙策之上;中原名士写信多赞张昭,有点像诸葛亮被托孤后,曹魏名士写信直接找诸葛亮。张昭也曾为此不安,跟孙策说这事。孙策性格宏阔,于是欢笑,把张昭比作管仲,自比齐桓公,说你那么牛,能用你,就显得我厉害呀!

孙策打跑了后来当了王司徒的王朗,王司徒自己后来说:孙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张昭是民之望,辅佐孙策。周瑜是江淮之杰,是孙策大将。

这是王朗的排位:孙策、张昭、周瑜。君、相、将。

孙策临终,托孤张昭。原话是:“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这话两层意思:一是“君可自取”,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托孤之词,孙权是阿斗,张昭是诸葛了。

二是“缓步西归”,辅佐不了,你可以走,没事。

孙策死,张昭扶孙权上马,辅佐孙权。但他出身中原,大概无意割据,还是想积极靠拢汉中央。

曹操赢了官渡,要孙权送孩子当人质,张昭们是认可的,以为不妨臣服于汉室。大概张昭有点类似于宋江:你来招安,我不反对。“缓步西归”嘛。

周瑜和鲁肃却是天然的割据派:我们自己当家做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降,周瑜主战。我们知道后来的历史,自然觉得主战是对的。

但此前十几年,曹操所向披靡,吕布袁术袁绍张绣纷纷倒下,又刚拿了荆襄,气势极盛;孙权时年不到三十,周瑜三十四,年少气盛,但难打。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写了舌战群儒这出戏,让诸葛亮嘲讽张昭、顾雍、步骘、薛琮、陆绩们。张昭当时,实是顾陆朱张这些的领袖。之后周瑜回来劝孙权抗曹:这不只是周瑜赢了,而是孙权靠拢了周瑜鲁肃这些割据派,压倒了顾陆朱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志》里明说,孙权继孙策时,先“有张子布以为腹心”,但赤壁一战的路线斗争后,大概,张昭不再是孙权的腹心了。

荀彧辅曹操,为曹操罗致名士,巩固颍川,范晔认为他还心存汉室;但曹操后来不想要汉室了,荀彧自尽。

张昭辅孙策/权,大概也觉得不妨接受汉室招安,但孙权要割据了,于是渐行渐远。

但孙权和张昭,终于没闹到荀彧跟曹操似的。当然,也没阿斗和诸葛亮那么和睦。

孙权逼大家喝酒,张昭不高兴要走,孙权说挺欢乐的呀,干嘛呢你?

张昭说:纣王酒池肉林也很欢乐!

孙权要打老虎,张昭说你每天干啥呢这么冒险!孙权也没听进去,回头自己造个车打虎。

真是古板老师管叛逆学生。

后来孙权称尊,说没有周瑜就没自己的今天,回头就吐槽张昭:当年如从张昭之计,今日恐已乞食!

孙权要封丞相了,不封张昭封孙邵;后来又换了顾雍;被问起来,就说张昭脾气暴,不适合当丞相。

这就是学生长大,报复性地搞老师。

但孙权也知道好歹。他被封大魏吴王时,很没面子;魏国的刑贞过来摇头翘尾巴,被张昭怒斥。这可见张昭做派:他劝过孙权降曹,是因为看重汉室权威;曹家人过来摆威风,他照样看不惯。张昭一生,最重规矩礼仪。

后来蜀汉邓芝来,口才流利,压倒东吴群臣,孙权感叹:要是张昭在就好了,绝对不会输给他!——孙权轻佻,但也知道张昭的威重有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见他俩个性的事:孙权支持公孙渊,张昭反对;孙权拔刀怒吼:“呉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这年孙权五十多岁了,张昭快八十了。两个加起来一百三的老头对着吼,可见孙权对张昭埋藏已久的心结:

吴国人入宫拜我,出宫拜你,怎么你还嫌不够?东吴谁说了算?!

张昭看着孙权,说我也知道你不爱听我念叨;可是当年孙策和你妈妈临终嘱托我,一定要我辅佐你啊!

五十多岁的孙权一听,动感情了,抱着快八十的张昭,哭了起来……

之后张昭回家躺平,孙权气得派人把张昭家门封了:死老头子,别出来了!张昭也把自家门从里面封了:我就不出来!

公孙渊之后果然叛了孙权,孙权想跟张昭和好,“老头你出门吧?”甚至在张昭家门口放火又扑灭,还站着不走。

终于张昭的儿子们看不下去了:你俩折腾什么呀?有没有点东吴前两号人物的威仪啊!于是扶着张昭出去见了孙权,这事才算过去了。

曹操与荀彧,从合作到割裂。

阿斗与诸葛,始终像呆儿子热爱好干爹。

孙权和张昭却是闹了三四多年,孙权烦张昭,却又情不自禁地念叨他厉害;五十多岁了,气得拔刀对张昭怒吼,可又因为张昭一句话就抱着哭。

最后俩人还玩内外封门,鸡飞狗跳。

实在不像君臣,却像别扭学生古板师父。

更像叛逆儿子傲娇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