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江都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有效加强。9月23日,江都召开了“向‘绿’而行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相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达45.2%,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江都城区PM2.5浓度由2015年6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达到45.2%,其中2021至2023年连续三年优于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同期的空气优良天数比率由71.8%提高到78.0%,提升了6.2个百分点;全区水质优Ⅲ比例由原本的87.5%提升到目前的100%,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Ⅱ—Ⅲ类,自2013年10月通水以来,已向北输送清水400多亿立方米;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五气同治,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

江都生态环境局局长徐仕明介绍,近年来,江都深入推进“263”专项整治,不断调优调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统筹“控煤、治企、管车、抑尘、禁燃”五气同治,推进“全域治理、全河(湖)达标”行动,并制定出台《江都区环评机构考核管理办法》等,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全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完成140台生物质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沿江7家船舶制造企业VOCs治理设施全部提档升级,建筑工地实行扬尘防治“十达标”管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隐患得到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率达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生存江豚30头,生态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江都将保障南水北调源头水质、推进长江大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划定6.7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的3.4%,林木覆盖率达22%,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9%。

同时,江都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每年组织遥感监测,及时处置生态保护区域违规建设行为,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江都开展了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其中,三江营(江都)“生态岛”试验区被列为全省首批8个试点之一,目前在三江营水域监测到长期生活的江豚约30头,其中母子豚就有约3对。同时,全区被记录的鸟类已达128种,成为江都生态环境不断变好的例证。

徐仕明表示,江都还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此为基础,江都将继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9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到位

江都地处扬州市境内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水道交汇处。长江支流整治是江都2024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长江入河排污口,江都区通过监测、溯源和分类排查,全区9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面整治到位,其中监测整理60个、规范整治20个、清理合并9个、依法取缔1个。

同时,江都在城区全面开展达标区建设,并在丁沟镇丁泰河、真武镇林南河分别建设了两座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

为持续推进长江支流综合整治,江都全力推进相关区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实施吴桥、宜陵、真武等乡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收集率和处理率。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韩秋 庄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