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新发现叶文澜摩崖石刻

他曾任船政总监工十年,在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辉介绍发现叶文澜摩崖石刻的过程。

左宗棠一生最赏识两个“红顶商人”,胡雪岩名震天下,而叶文澜近些年才慢慢走进文史爱好者的视野。叶文澜与船政有着紧密的联系,曾在船政担任总监工长达十年之久。近日,福州鼓山上新发现了叶文澜的摩崖石刻,让我们一起通过石刻了解这位“红顶商人”传奇的一生。

叶文澜摩崖石刻现身鼓山

在福州市人大代表朱辉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鼓山灵源洞。这里是鼓山摩崖石刻最集中、最知名的区域,现场还有专业人员正在对摩崖石刻进行清洗和描红。

朱辉是福州市人大代表,长期关注鼓山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在他的推动下,听水斋、五贤祠等一系列重要的鼓山文化遗迹得以修缮并获得持续保护。

“我经常在鼓山上转来转去,很喜欢看摩崖石刻,也想找找有没有被遗漏的摩崖石刻。有一天,突然看到这里面有块摩崖石刻以前没见过,于是就去查了黄荣春老师等人编写的书籍,发现均没有记录。”朱辉一边带领着记者往大悲阁方向走,一边介绍着事情的来龙去脉。由于这里曾经是伙房,石刻前放着水泥等各种杂物,所以一直都看不到左下角的落款。但仅凭露出的部分,朱辉觉得字迹像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笔迹,请教了很多书法家,他们也倾向支持这个观点。

转机发生在不久前,朱辉与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去鼓山调研五贤祠,无意间说到这个发现。听闻这个消息后,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立即冒着酷暑,和朱辉赶到了石刻所在地,并立即联系涌泉寺将遮挡石刻的水泥移除。在涌泉寺的支持下,石刻终于露出全貌,虽然落款不是沈葆桢,但“叶文澜”这三个字也与船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发现让朱辉兴奋不已。

“叶文澜是左宗棠和沈葆桢都十分赏识的人,船政建立伊始,便在船政工作,并被委以总监工之职长达十年之久。”朱辉说,叶文澜还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石刻记录的正是他为涌泉寺捐款,以及时任涌泉寺方丈净空法师为了感激他而修建灵源庵的事迹。除此之外,热爱文史的朱辉告诉记者,叶文澜还曾为鼓山吸江兰若捐款,在现存于涌泉寺内的记录捐款者的石碑上,叶文澜名字位列第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文澜名列记录捐款者石碑的第一位。

任船政总监工十年

叶文澜的一生可称之为“传奇”。叶文澜,号清渠,又名德水,出生于厦门,先祖在明末或清初从江苏应天府迁居于厦门。叶文澜生卒不详,有研究者推算他大约出生于1820年至1830年,去世于1888年正月前。叶文澜“少弃学,游海外,通南洋各岛语言”,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后,叶文澜赴旧金山“淘金”,积累了人生第一笔财富,也粗略掌握了英文。归国后他开创了船务、茶栈、钱庄等业务,成为富甲一方的绅商。

与当时许多绅商一样,叶文澜与清朝官府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862年,叶文澜投身于官场,据民国版《厦门志》记载:“同治初年,台匪戴万生倡乱,蹂躏台南、台北。文澜护粮饷护堞有功,赏戴蓝翎。”此时已经在台湾开拓生意的叶文澜支持清政府,积极捐献军粮、军饷,得到清政府的赏识和官员的青睐,这里面就有左宗棠。1864年10月,闽浙总督左宗棠率部从浙江开往闽南追剿太平天国残余势力。作为闽南当地的著名绅商,叶文澜不遗余力地帮助左宗棠运送粮械、接济兵食,为平定太平军作出了贡献,得到左宗棠的赏识,二人就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1866年,左宗棠创建船政。1867年7月,叶文澜受左宗棠的推荐和沈葆桢的邀请,就任船政总监工这一重要职务。左宗棠在向朝廷上奏的《道员叶文澜等交船政差遣片》中,对叶文澜评价甚高:“好善急公,熟习洋务,遇有委办事件,均能妥实经理,为人敦朴可恃。”由于左宗棠的极力推荐,他被提升为道员,赏戴花翎,并加布政使头衔,追赠三代正二品的封典。

船政十年,叶文澜兢兢业业,由于他出过洋,当过买办,能说英语,与外界有着广泛的业务联系,供建厂和造船所用的砖材和木材,很多都是他从东南亚各地采买而来。据说,由于经常需要一种高质量的柚木,他还在缅甸仰光设置了木材代理人。这种做法今天已经习以为常,但对于当时的一个官办机构来说,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发现的叶文澜摩崖石刻。

在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叶文澜人生传奇的顶峰发生在宝岛台湾。他参与主持开发了台湾第一个近代煤矿——基隆煤矿、台湾第一座近代油矿——苗栗出磺坑油矿,中法战争期间突破法军封锁向台湾守军输送军饷,立下汗马功劳。

1876年8月,闽浙总督文煜、福建巡抚丁日昌等在奏请专派叶文澜驻台督办的奏折中,对服务航政近十年的叶文澜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台湾地域狭长、气候恶劣、条件艰苦、事业初创,只有叶文澜能够胜任。于是,叶文澜以布政使衔广东题奏道(从二品)的身份,被派往台湾开发煤、硫黄等矿产和煤油等,担任基隆矿务局的负责人。

1876年,清政府官营的基隆煤矿正式开办。在英国采矿师的指导下,基隆煤矿采用直井机械开凿出第一口矿井,被称为“清国井”。基隆煤矿所出产的煤炭主要供应船政,成为船政及其水师轮船主要的燃料来源。基隆煤矿是我国第一座采用西法机器开采的新式煤矿,开台湾近代化之先河,为台湾近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叶文澜正是这一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除了建设基隆煤矿,叶文澜还督办了苗栗出磺坑油矿的开发(磺油即石油)。1878年,在他的主持下,聘请英籍技师道涛和美国技师简迟、勒克等三人,购进一套先进的美顿钻机,进行机器凿井,在苗栗溪打出了一口油井,井深120米,每天产油约1500斤。这些破天荒的创举后面,都留下了叶文澜的名字。

1884年,中法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奉命率领淮军守台的刘铭传虽有勇有谋,无奈法军封锁台湾海峡,军饷、军械、物资难以从大陆运送过去,台湾形势甚为危急。面对台湾受困局面,朝廷三令五申、急如星火,要求沿海各督抚设法援台,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来,这个困局由叶文澜率先打破。

由于种种原因,苗栗出磺坑油井于1879年停止开采,叶文澜也因开采不利等原因被勒“经费”2万多两白银,心灰意冷的他选择远离官场。但面对台湾形势危急的局面,叶文澜挺身而出,打通台湾商人的关节,派人潜渡台湾海峡,将汇丰银行汇票送达台湾,由台湾商人兑出现银交给台湾官员。顺利兑到现银,让台湾守军士气大振,使战局朝着有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随后,叶文澜又肩负起各省向台湾的“转饷”重任,并利用他与洋轮的特殊关系,将中国军饷伪称洋行银子,由洋轮保险代运至台湾。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为什么于近些年才走进大众视野?原来,随着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大连学者李宏伟的论文《船政总监工叶文澜的传奇人生》的发表,才让人知道船政总监工叶文澜与厦门著名买办叶德水为同一人。出现于新发现史料中的“TuckSuey”“DickSuie”都为叶文澜。有学者如是说:“也许他十分清楚通常意义上的买办和官商一体会给世人留下何种印象,所以才不愿意透露自己一身而兼二任吧?”(记者 赵莹 管澍/文 林双伟/摄)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