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学只管招生,不管就业,就是耍流氓!”

今早看到这个题目,有点震惊,网友是懂PUA的,可是这种情况这种时候的这种PUA,对准各所大学,实在是无理取闹,而且没有结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看待应届生数量和岗位数量的巨大差距

有数据显示,今年应届生(不算往届生离职人员)有1179万,而市场上的岗位总数量400万有余,要知道求职的可不只有应届生,还有很多往届生,以及拖家带口拥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人。

这个差距无疑是巨大的,只是从数据上来看,无论如何,总有700多万人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只能更多。

这个时候就有人跳出来指责大学:只负责招生,不负责就业,就是在耍流氓!

如果掉入这样的思维中,人生不幸多于幸运,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是抱怨模式,是被动模式,是无法主动获取机会、主动抓住机会的

就业岗位的数量和应届生的数量拉开了如此之大的距离,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哪个国家也用不到这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大学生呢?

因为有需求啊,这些年大学一次次扩招,就是因为有需求,家长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公立的、私立的学校均扩招来满足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的愿望。

孩子上一所大学,家长办升学宴,兴奋得不得了,可是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的大学生是有天壤之别的。

和办学者关系不大,主要和孩子自身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扩招的结果不是扩大人才,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就是降低门槛招生

好苗子,只要有图书馆,有课本,自己就能学习,就能掌握专业知识,不求上进的学生,即便是大学降低了门槛,成为了一个大学生,无非就是身份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要盯着数据差异,没有意义

大学生泛滥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也是无法个人无法改变的。

我们只是盯着这个数据,只能徒增烦恼,打击积极性,一旦掉入“总得有700多万人找不到工作”的坑中,就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失去了方向。

包括网上一直嘲讽的二本没有未来等等,双非没有未来。

双非院校走出来的、二本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好的人有很多,只是默默努力奋斗的人从不网上发声而已。

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农村家庭背景,双非院校、二本院校,靠着自己的努力进入央企、国企,扎根大城市,事业人生家庭都很美满,不是个例,是有很多。

这些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选定了方向不懈努力,他们有极为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们在企业中有着极大的价值,个人能力得到了认可

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不努力,机会来了,都看不到、抓不住。

所以,与其盯着大数据,不如踏实下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走向,不断丰盈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才是真正的饭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对就业不负责,关键还是看个人

我也是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十年多了,依然觉得大学对学生的就业没有负责的义务。

就拿我们这一届来说,课程开的满满的,电力系统、电机、自动控制、各种编程等等课程,每一个课程都是非常实用的课程,只要个人用心,愿意花时间去研究课程,学点真本事,就业是非常容易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人直接签了工作,有人却找不到工作,因为专业技能为零,四年等于白学。

大学给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就够了,没有让大学负责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道理,一个学生什么都没学到,除非有个强大的老爸可以无条件供养孩子,大学没有这个义务,企业同样没有这个义务。

我们得自己对自己负责,而对自己负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既然一脚踏入了大学的门口,就得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孩子到底是不是适合读大学,大学之后会不会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家长多少心里得有点数。

如果说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多滞留几年,对他们的未来不抱希望,毕业以后还是回家,那就不多说了。

如果是对孩子读书是抱有期望的,希望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充实自己,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就得提前跟孩子沟通好了,得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让孩子明白读大学的最终意义,知道家庭是不能给他托底的,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