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甜椒儿

家有小甜椒儿

网易号

关注
3937粉丝
1关注
1419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3枚勋章

倾听、分享

  • 六年级男孩发长文,引起一群成年人争论,这孩子也不简单
    1天前
    1跟贴
  • 未成年学生可以有多狠毒?
    13岁男孩被同班同学殴打头部,目前濒临生死,亲属透露救活几率只有千分之一! 什么愁什么怨,让13岁的男生对同学下手如此狠毒?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不过网传是因为被打的廖同学拒绝帮忙写作业,那个强势的霸凌者联合其他同学掀起了廖同学的校服,蒙住头,然后开始猛烈击打他的头部。 真的不能接受,也不能原谅这样残忍的手段。 很难想象,这个强势的霸凌者,日常有过多少次霸凌行为,才能如此残忍地殴打同学,如果这一次廖同学没有出事,如果网络没有这么发达,这个霸凌者是不是还是会继续“兴风作浪、为所欲为”。 最近看到的几起校园霸凌事件,真的不能看,细思极恐,那些霸凌者的手段过于残忍,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做不出来。 恶人不分年龄,一个家庭教育缺失的恶人,小时候是校园霸凌,走出学校会有更大的罪恶行为。 校园霸凌屡禁不止,真的值得反思,是什么保护了这些校园霸凌者? 既然父母没有尽到教养的义务,没有把孩子教养好,孩子侵犯了别人的生命安全,这个孩子以及这个孩子背后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每个人都有人身安全权,不要再用“未成年”做借口。 我们身边都有孩子,即便孩子无知,也不会做出这样卑劣、残忍的事情。 孩子的走向,跟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引导以及约束有直接的关系。 侵犯他人生命安全的孩子,父母和孩子都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大概才是彻底肃清校园霸凌的一个起点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13岁男孩遭遇校园霸凌,濒临生死,让人愤怒。
    事发在广东某中学,网传是因为施暴者让廖同学帮忙写作业,被拒,就联合另外一个同学,先是把廖同学的校服掀起盖住头部,然后对其头部进行打击。 班里的其他同学及时去告知老师,老师拨打120。因为孩子受创的头部,情况非常危急,亲属透露说救活的概率千分之一。 校园霸凌真的让人心痛不已,这种“手黑”的未成年,不应该是《未成年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因为他们的存在侵犯了别的孩子的生命安全。 校园霸凌屡次出现这样的悲剧,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好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的是一生的福气,而纵容的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家庭教育,养出这样的孩子,孩子要受到惩罚,家长也应该受到严惩。 我们总是教育引导我们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规则、不去侵犯别人的有素质的人,可是这些骄横跋扈者却来侵犯好孩子的权益。 这样的人必须受到该有的惩罚,否则这种极端的校园霸凌根本就不可能清除。 希望全方位重视起来,能够真正地肃清校园霸凌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教书成了我的副业”,来自一个教师的内心呼声。
    一位23岁入职一年的老师,在网上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她因为喜欢孩子,向往教育事业,希望培育出更多的孩子,立志教书,可是当她成了老师以后,她才被打醒,她被累及的不是“教书”,而是教书之外的工作。 “上课”占据了非常小的部分,学校活动多,诗词大会、阅读比赛等等,会有很多的附加工作,这占据了她的一部分时间。 领导要“观课、讲课”心得,要记录主题班会内容,有填不完的表格,还有家访、家长座谈会、学校的宣传稿…… 就像站在讲台上上课,成了最大的奢侈。 现在有一些老师,不是被教书所累,而是被行政工作所累。 这真的不正常。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老师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杂七杂八的事情上,还有多少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
  • 复旦文科生卑微求职,开价一万没底气,自称给复旦丢人了
    2023-12-07
    4跟贴
  • 那个3岁认识3000字,6岁拿冠军的男孩现在如何了?有点意外吧
    2023-12-07
    2跟贴
  • 这个冬天不好过,各种病毒袭来,儿童医院排号排到大几百、甚至是一千开外。
    学校是很容易传染的,一个班级里,如果有两三个发烧,基本上到最后整个班级都得轮一遍。 孩子们聚在一起,很容易就被传染了。 不带病上课上学,好像成了一个非常难实施的口号,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生。 朋友最近就很烦恼,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班里刮了一波甲流风,有的孩子今天退烧,明天就送到了学校,要知道即便是退烧,依然是带着病毒的,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她家的孩子就是这样被传染的。 “学费那么高,一年好几万,发烧休息一两周,甚至两三周,这谁受得了!”所以虽然孩子被传染了,她也能理解,一些家长的做法,一个是家里没人带娃,一个是心疼学费,就得把孩子往学校送。 这个结果就是,一个孩子如果生病发烧了,没有好利索就去上学,一个周期下来,全班都得轮一遍。 而且孩子很容易二次感染,班里就有几个是这样的,休息一周送回学校,因为没有好利索,其他小朋友被传染,这些带病上学的小朋友二次高烧,又得连休。 所以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为了不必要的传染,想要尽快肃清这种病毒,还是要遵守原则“不带病上课”,这样反而是最有效的方法。
  • 有人喊“第一学历是我的伤疤”,有人的第一学历从来不是羁绊
    2023-12-05
    23跟贴
  • 那个生了二胎的朋友,遇到我们无所适从
    2023-12-05
    4跟贴
  • 80后的观念真的不一样,80后宝妈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态度,反差太大
    2023-12-05
    5跟贴
  • 长期“qj”5个未成年的中学教师,被执行死刑,所有人拍手称快。
    这位中学老师,是湖南省隆回县人,大专毕业后,回到隆回县,在某中学教书,并利用职务之便,在办公室、宿舍、新宿舍楼、家中,长期对无名未成年女孩“暴力、威胁、qi”。 悲剧已经发生了,其中一个女孩精神失常,难以忍受非人般的经历和痛苦,选择“zs”,还有两个女孩精神出现了严重问题。 虽然这个罪大恶极的老师,被判处了死刑,但是这五个女孩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让人不敢深想。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跟老师打交道最多,老师的道德品质、师德、素质,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对侵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老师,尤其是这种已经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的老师,怎么处罚都不为过。 希望严格把关“老师”门槛,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呼吁所有的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及时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我们才是孩子的后盾啊。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女儿大学毕业,跟妈妈一起摆摊,被嘲大学毕业打回原阶层,白折腾
    2023-12-04
    2跟贴
  • 国考奇葩事,考场咳嗽、流鼻涕都不算啥,放3小时屁,真的破防了
    2023-12-02
    3跟贴
  • 被三大高校争抢的鹅腿阿姨,生意暂停了:不想成网红,就想简单点
    2023-11-30
    3跟贴
  • 班里转进“问题学生”,全班罢课,家长一条心,主动权就变了
    2023-11-29
    2跟贴
  • “可是妈妈,1500和1500是不一样的”,不好意思,恕我无法共情
    2023-11-28
    14跟贴
  • 那个称拒绝上“早晚自习”,不怕被约谈的老师,账号已经注销了
    2023-11-24
    13跟贴
  • 人大代表建议“把体育由副科转为主科”,这个建议可太不靠谱了。
    语数外,摆在这里,可以靠改变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做到能够学会、学精。 而且语数外,是一切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学习,走得越远,越能发现其重要性,当然了如果混到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做专业不相关的任何工作,也没有什么方向和目标,什么学科都没有作用。 把体育改为主科有什么意义吗?有一部分身体结构好,轻松就能在体能方面得高分。 如果把这个改成主科,当然了有一部分人为了提高分数,增加锻炼时间,体能上升了,然后呢?有什么意义吗? 我个人读书的时候,体育真的要了命,就是体质不好,无法接受长期运动,而我不是个例,还有不少女生,包括一些男生在内,就是做不到。 培养一个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但是让体育变成主科,就是在整幺蛾子了,没有必要。#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家里有同款爸爸吗?
    女儿现在4岁,更小的时候,每次让爸爸带孩子玩一会,通常不超过5分钟,他就在一旁睡着了,不带娃的时候精神抖擞,一开始带娃,困意立马就来了。 现在女儿要做英语启蒙、古诗启蒙、数学启蒙,我寻思英语和古诗,爸爸都不行,就让他带孩子做数学启蒙,每天开始不到五分钟,就听到他对女儿说:“够了够了,不学了,不学了……” 再不就是“气到血管暴涨,2+6这么简单你不会吗……” 总之就是各种不靠谱,很多时候我想着给他分析孩子的思维特点,有那个时间,不如自己去给孩子进行启蒙。 不过好在,爸爸在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他也越来越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接受孩子表现出来的“发散式思维”,这还是值得肯定的。 有的时候,我也会反思我自己的带娃方式,我可能是太过小心了,实在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给那个更幼稚的人,其实当我放开手以后,孩子跟爸爸相处也是也能愉悦的。 孩子成长最艰难的几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一起陪着孩子进步,都在慢慢改变,孩子在变化,我们也在变化,这就是好的方向。
  • “我吃香蕉你吃皮,我坐椅子你坐地”引发家长不满,出版社回应已经整改。
    这首诗歌,女儿2岁的时候,我就带她读过,当时读完以后,还特意跟她解释说:这是一首儿歌啦,你吃香蕉你的好朋友吃皮肯定是不对的,你坐椅子,让你的好朋友坐地上,也是不合适的。 这首儿歌,我们小时候就会唱,大家唱着玩,好像每个人都会唱,但是也没有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我们都有自己的标尺。 怎么说呢,儿童读物上出现这样一种儿歌,可大可小,不过在这个什么事情都能迅速传播的时代,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就很容易备受关注,所以显得有点小题大做。 我不会去举报这样的一首儿歌,但是也觉得有家长站出来举报,也无可厚非,可能就是让出版社会多点考虑内容的适宜性。 市场上的读物有很多,好的读物对孩子有益处,不好的读物也会起到消极的影响,这也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读物,适当做出引导,消极影响就可以转化为积极影响。#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