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项目建设“拿地难、成本高、流程繁”等问题,宜昌市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核心,打造“五办”服务模式,着力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全市2023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93个、协议总投资7173.8亿元,2024年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14个、总投资3338亿元。

一、坚持“集成办”,全域推广“六多合一”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规合一”一张蓝图

深入实施“六多合一”改革,着力破解审批流程和事中事后监管难点堵点。一是整合120余项专题、170个图层的空间规划,建成综合信息平台,不断深化“多规合一”。二是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10类区域评估实行政府买单、成果互用,不断深化“多评合一”。三是对消防、人防等部门图纸审查实行“一窗受理、网上流转、并联审查、数字交付”,不断深化“多审合一”。四是将规划、消防等部门单项验收整合为“一次上门、联合验收、集中反馈、限时办结”,不断深化“多验合一”。五是推行“58证合一”和113项涉企经营事项“证照分离”,不断深化“多证合一”。六是推进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五统一”综合执法,不断深化“多管合一”。

二、开展“集约办”,全面推行用地“五证同发”

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推动政府按标出让、企业对标拿地。目前,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已实现100%“标准地”供应,累计出让“标准地”559宗5.4万余亩。一方面,带“标准”出让土地。出台《宜昌市“标准地”出让工作试行办法》等文件,将“标准地”供地比例由30%扩展至全部工业类用地。土地出让前,政府统一开展相关评估和现状普查,形成评估结果和普查意见清单,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另一方面,带“承诺”颁发五证。在业主取得“标准地”并作出履约兑现指标承诺后,开展前置审批服务,实现交地时业主即可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设计方案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先行建设。

三、探索“容缺办”,全力推动“柔性监管”

以“容缺办理”“承诺制”等方式实行柔性管理,切实提升审批效率。一方面,建立健全项目告知承诺制,出台《宜昌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试行办法》等,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范围拓展至38项;深化“施工图后置审查”改革,图纸审查不再作为施工许可证办理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简易项目审批豁免制,对城建中的一般性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筑小品等4大类项目豁免发放施工和规划许可,目前,共豁免办理540个既有建筑加装电梯、90个农贸市场改造、186个环卫设施提升等项目。

四、升级“智慧办”,全程强化重点项目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个重大”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以数字赋能抓好全流程监督,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方面,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利用“城市大脑”智慧系统挂图作战,上线“强产业重点项目管理平台”,采取实时视频、动态监测、定期晾晒等方式,督促全市重点项目签约后按期开工、入统、竣工、进规进限。另一方面,开展点穴式督查督办,组建督导组对全市重点项目滞后事项开展点穴式督查,推动破解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峡州大道三期等项目堵点难点,确保项目按时序进度实施。

五、实施“精准办”,全心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设置市级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组建“金牌代办”队伍,明确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员”,提供前期申报、注册登记、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竣工验收全链条、全流程“参谋式”“伙伴式”精准服务。在“首席服务员”的服务下,总投资102亿元的宜都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22天达到进场施工标准。2024年以来,市县两级“金牌代办+首席服务员”实施专班服务1508次,帮代办项目审批事项5716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