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经常听人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仔细想来,一点也不错;所以我们能够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佛经浩瀚似海,一般最常听闻的正是《般若心经》,也简称《心经》。

《般若心经》在佛法里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华严经》有“经中之王”的称誉,共有八十卷。

其实,比《华严经》更长的一部经称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难以一一深入研究。

所幸有《般若心经》,是佛经里经文最短的一部,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可是它却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所以《般若心经》正是《大般若经》的中心和宗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的种类

读《心经》,一定要了解“心”。人有很多种心,如肉团心、缘虑心、精要心、坚实心等等。草木也有心,但是草木的心跟我们人的心不一样,草木的心只是一种物理上的反应,不是心理上的反应。

“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大家都有一个心脏,心脏一停就不能活命了,所以要好好保护它。

“缘虑心”,就是思想、分别的心,它能分别好的坏的、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

“精要心”,是指能积聚诸经中所有的核心要义,如《心经》积聚《大般若经》六百卷之精要;也是一种有规律的见解、正见和有正见的认识。

至于“坚实心”,也就是如同金刚般坚固真实的心。佛教里有一部很有名的经典,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之坚固,能破坏任何东西,但没有东西能破坏得了它。

金刚就是真如心,就是我们不变的、不死的、不坏的真心。比如黄金,你把它丢到阴沟里,丢到垃圾箱里,经过了十年、百年,再把它拿出来,它还是黄金,没有腐烂,也没有损坏。

有情众生六道里轮转,虽是流转生死,但是我还是我,我的真如自性、真心佛性还是不变、不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团心

多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外国有人要换心的新闻。

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大为惊讶:“不得了啊!把你的心换成他的心,这不是错乱因果了吗?”一个人一生的善恶、是非、好坏,都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去,以后他该怎么办呢?

其实他换的是心脏,换的是肉团心,不是换坚实心,坚实心是换不了的。

肉团心换心,这是生理上的,不是心理上的;是科学的,但不是佛学上的。

科学能把人训练好后送到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去,但是不能把一个人训练到进入自己心里的世界。

极乐世界才是我们心里的世界。极乐世界距离地球有多远?佛经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

但是经典里又告诉我们,念佛“于一念倾,得生彼国”,那速度可快了。因此,极乐世界,说远十万亿佛土,说近一刹那间。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净土是我们心里的净土,所以要训练自己进入到这个世界里。

要如何登陆到心里的净土世界?佛教有一本《净土圣贤录》这一本书里,有好几千个人正是用各种念佛的方法登陆到心上解脱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缘虑心

说到“缘虑心”,有一个禅宗大德叫德山禅师,他精研般若经典《金刚经》,并且做了一本注解,叫做《青龙疏钞》。

他在北方时,听说南方禅宗讲究的是“直指本性,见性成佛”,心想:哪里这么简单?

于是带了他的《金刚经》注解,去到南方去和他们辩论,心想要教训他们一番。就这样走走走,快到达南方。

有一天时间不早了,禅师肚子饿了,正巧旁边有一个小吃店,便想进去吃一点东西。

“老婆婆,拿些点心给我吃,我要赶路。”

“大师父,您挑的是什么东西?”

“《金刚经》的注解。”

“挑经到南方做什么?”

“你这老婆婆不懂的,我要到南方去纠正那里许多人的邪说。”

“大师父,我不大懂《金刚经》,不过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你若能回答我,我不跟你收钱,这里的饭食、点心就供养你。如果你不能回答我的问题,你挑的《金刚经》注解就不能带到南方去,要留下来。”

德山禅师说:“老婆婆,我钻研《金刚经》几十年了,你竟然要问我《金刚经》的意义!好,那么就听你的条件,你问吧。”

老婆婆就说:“《金刚经》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师父,你要吃点心,那么是要点哪颗心?”

德山禅师被老婆婆这一问,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我们这个缘虑心,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现在的心又是念念不停,一下在这里,一下在那里,一下登高山,一下到海边。

好比现在有人在读《心经》,心里总还挂念着:我今天出门没有和家人讲一声、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等等。

挂碍的心是哪个心?点心是点哪一个心呢?点过去的已经过去,点未来的还没有到来,点现在的也没有停止。

缘虑心,也就是分别心。分别心是一种妄想,妄者虚而不实,是虚假的思想、虚假的念头,是不实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实心

所谓坚实心,就是具有正见、能见到真理、能见到般若、“我知道了”的心。

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哪一个是正眼呢?过去有一位禅师说,遍身是正眼。

我认为,应该说通身是眼。“通”有透彻的意思,每一个细胞都是眼,而“遍”还只是表面的。

修行要注意一个问题:平常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身体感触,还可以进一步训练我们的六根互相运用。

例如,看,不一定用眼睛看,把眼睛闭起来,用感触来看。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训练六根互用。

几十年前,我替东初法师编辑杂志,当时印刷厂在万华,我经常要去那里校对刊物,到了中午,大家都下班,工人都去吃饭了,我却没饭吃。

为什么?一来路很远,二来买不到素食,再说也没有钱,就没想到要吃,继续工作。就这样,忙忙忙,忙到晚上,甚至还要加班,因为刊物当天一定要出版。

好不容易到了九点、十点,终于印出来了,出版了,于是绑了一大捆的杂志,再送到北投山上,交给东初法师。晚上十一点、十二点,他还在等候。见我来了,他说:“你来了!你很好,很负责。休息去吧!”

到了这时候,已经是夜里一两点了,睡到床上才想起来,我今天还没有吃饭,一整天肚子里面都没装东西。所以,专注工作就会忘记饥饿。

一个人可以训练到“一根代替诸根”,心的力量发挥出来,那么这个人的潜在能力就慢慢发挥了。

世间有好多身体残障的人,往往残而不废。手断了,还可以用脚写字;眼睛看不到了,还能感触,同样能做很多的事情。

能分别的六根尚且可以相互运用,何况是这颗坚实的心?你若能把它归入到正道里,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心安在哪里?

我们平常要求安心,有的人把心安于事业上,可是事业会变化;有的人把心安于儿女身上,可是儿女慢慢长大,他不要父母了,自己要求发展去;

有的人把心安在金钱上,可是金钱可能贬值或遗失;有的人将心安在感情上,感情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所以,在这个世间,要找到安心之处是没办法的。那么,究竟要把心安在哪里呢?

有人说安于佛法上。什么是佛法呢?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佛法。

心要安于无住,因为凡事有住就是非住。住,就是生活的意思。

凡是为生活而生活,不能得到生活的意义;凡是用超然的思想、心情来生活,才会有生活的味道。

心是这么重要,人人都有心,却人人不认识心;人人有个如来佛,可是如来佛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人们往往都是在心外求佛。

当然,现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缘,来发觉心中的佛了。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一个面孔,一个人一颗心,每一个人的分别心是不同的,尽管不同,真心却是不二的。

《心经》的“心”,究竟是什么心呢?当然不是草木心、肉团心、缘虑心,而是坚实心、真心。

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乃至整个佛法,都是以大乘佛法作中心。

而整个大乘佛法,就是以《大般若经》做中心,《心经》积聚了《大般若经》的精华。

所以,把《心经》当作生活的依据、生命的中心,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