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假设,但假设起来会很有趣,这是一篇头脑风暴文。
先说老张自己的看法。
如果没有刘邦,对,我们假设丰邑没有出现过这个人,刘氏家族也不存在。
那么,沛县这群老混混们,估计没啥出头的机会,没有一个领头的人物,他们要么继续当混混,要么在后边项羽席卷而来的时候,加入项羽的队伍。
鉴于正史上,曾有魏国周市向雍齿讨要丰邑的剧情,那么魏国复国以后,周市可能会比项羽先一步占领丰邑、沛县。
搞不好他们会顺势加入周市的队伍,归属于魏王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概率上,这群人会跟魏咎、周市一起,被章邯干掉。
所以,指望沛县集团有人挑大梁,接替刘邦重现大汉历史,基本不太可能。
所以,这条线基本就熄火了。
我要说的是,既然没有刘邦集团的出现,那么下边这张图,除了少了一条刘邦过南阳、武关攻入咸阳之外,其他的路线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照常率诸侯联军南下向西,进入咸阳,接受子婴等人的头像,然后杀子婴以及秦朝宗室,焚烧咸阳。
以上,都不会变。
然后就是分封诸侯,大家各安其位,项羽“锦衣夜行”,回到彭城。
几条单线剧情应该也不会变:
楚王熊心还是得死,臧荼会继续攻杀燕王韩广,自立为王,赵国方面,陈余依旧会跟张耳反目,立代王赵歇为赵王;田荣则仍然会废掉田巿,自立为齐王,然后项羽勃然大怒,北伐齐国,攻杀田荣。
按照项羽同志的执念,建立一个以楚国为霸主的松散的邦联制实体,应该是不会有太大改变。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万一哪个诸侯给了韩信机会,这哥们复制一遍两千变两万,两万变二十万,问题不会太大。
只是当韩信拿下齐国,全歼龙且的时候,项羽给他的建议是这样的:
"天下共苦秦久矣,相与力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没错,还是分封。
不过韩信没有听进去。
如果韩信后来接受蒯通的建议,自立为齐王,那么结果是什么?
“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于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
是的,还是分封诸侯。
这是唯一有胜算的俩人,至于其他诸侯,战力值基本可以忽略,也不存在主持天下大局的情况。
甚至,就连刘邦自己,一开始搞的也是分封制(皇权下的分封制)。来看一下刘邦跟项羽的分封制区别:
如果说区别,无非就是刘邦把天下人口最密集、土地最肥沃的地方,都攥在了自己手中,保证了汉帝国绝对的优势力量。
所以在后来扫除异姓诸侯王的时候,汉帝国并没有费太大力气,就实现了在诸侯国内的换血计划。
所以,在项羽的有生之年,华夏大地上,恐怕还是会恢复到诸侯并立的局面。
只不过,这个平衡不会很久,毕竟,大家看图就明白,这个疆域划分,完全是在搞事情。
而且在诸侯王任命上,赵国后裔赵歇,居然被封在代国,张耳则顶上了赵王的名号,齐国被一分为三,魏国和韩国的核心地带被封给了申阳。
所以,论搅屎棍,英国人得管项羽叫爸爸。
那么,如果没有刘邦,项羽的余生,要么就是在弹压的路上,要么就是在弹压的战场上。
正史上,一个小小的齐国,就让项羽疲于奔命,我们有理由相信,项羽的楚国被最终被这种状态拖垮,然后出来个章邯或者什么韩的人,凭借优势地理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猥琐发育以后,挨个将其他诸侯爆头,然后重新完成统一。
而经过这一番折腾以后,不论是谁来主导这片土地,恐怕这个人都会明白,建立一个统一的、稳固的、以己方为绝对优势的帝国,是维持这种统一的最有效的的方式。
所以,大一统依旧会出现,只不过会稍晚一些。
假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正史,以上纯属推测,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推理,评论区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