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最近遇到了个难题,他面试了两份,一份月薪8000,但每月只有4天休息;另一份月薪5000,却能享受双休。
这让他很纠结,8000的话不算少,省着点每个月还能存一些,但会非常劳累;另一份5000虽然少,但周末双休却让人心动。他在社交平台发了个状态:“钱多活少,真的只能是个梦吗?”没想到评论区炸开了锅,大家都在讨论,这工作,到底该怎么选?
先说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我是这位网友,我会优先选择5000双休的工作。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月休4天,相当于上6天班才能休一天。但实际上打工人都知道,仅有的一天休息根本没办法缓解持续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劳。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显示,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蹭蹭往上涨,分别增加了35%和17%。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健康没了,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再说了,工作时晕厥、猝死的新闻近几年也时有发生。长时间工作,身体和心理都受不了,工作效率也高不了。有调查显示,休闲时间被压缩的职场人,健康问题一大堆,从干眼症到心脏病,都是潜在的隐患。
而且别忘了,双休能让你有时间充电、陪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些都是钱买不来的。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忙到没有生活。
“双休”什么时候成为了福利?
双休本应是常态,现在却成了一种奢侈。为啥落实这么难?最核心的关键在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现在打开招聘软件,一份双休的工作可能同时会有几十上百号人竞争,有些企业甚至把双休当成一种福利。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企业一直实行类似996这样的制度,却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的处罚。再加上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各种给打工人“上强度”。加班成了一种默认的规则,不加班似乎就意味着不够努力。
然而实际上,双休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提升工作效率。有研究表明,适度的休息能让人更有创造力,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头。英国已经正式实施“上四休三”,也就是每周只工作4天,结果显示,员工缺勤率下降,离职率减少了57%,且企业利润平均同比增长35%。
“打工人”只有下了班才是“消费者”
现在都在谈“拉动内需”,但实际上打工人都被迫“困”在工位上,不得不加班。
试想一下,如果双休能够真的落实,原本一个人扛着三个人的活儿,现在三个人的工作量,真的需要招三个人来完成了!就业问题改善,失业人群减少,大家也都有时间消费,企业才有营收,经济才能流通。
看到了吗?打工人,只有在下班之后才是消费者。而对打工人本身来说,只有合理的工作时长和相互平衡才能够持续。
我们再次回到网友的困惑本身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收入与休息的选择,更是一个关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抉择。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我会更倾向于双休的工作。但愿在读这篇文章的大家也一样,周周有双休,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