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全国高校约20%的学科专业布点,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即将迎来一次重大的结构性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上海市为例,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 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明确从2023年至2026年,将大幅提高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在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招生中的占比,同时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及部分外语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以精准对接社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高校专业的撤销与新增情况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青塔Pro统计,近五年来,撤销专业的数量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367个增长至2023年的1670个,显示出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去粗取精”趋势。与此同时,新增专业的数量虽然整体稳定,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却异军突起,成为高校竞相增设的热门方向。这些新增专业大多与“新工科”紧密相关,旨在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传统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在近五年间被多所高校撤销。这一现象反映出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考量。

在“双一流”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在新增专业方面表现突出,成为引领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优化的先锋。同时,也有部分高校因专业调整需要,撤销了部分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

为更好地服务高校专业布局优化和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塔全景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查询功能。该平台收录了2011-2023年间1242所高校超过3万条本科专业调整结果,用户可根据不同维度进行筛选和查询,为高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将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