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告诉宝钗结婚之事,宝钗“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从这些细微的动作里,说明宝钗对这桩婚事是不愿意的,心里更是十分清楚自己成了家族目的性联姻的牺牲品,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悲从心中来的眼泪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无助。当然,这里面也和林黛玉有关!
在很多人的眼中,宝钗相对于黛玉来说,会察颜观色,会说话,百事周到。用薛姨妈自己的话说,宝钗跟凤姐有得一拼,加上她比凤姐更有学问,又比凤姐更厉害一层。
加之宝钗因为金钏投井事件,王夫人有些不知所措,心慌落泪时,她安慰并进言是金钏自己玩耍不小心掉井,给王夫人排忧解难,以及让宝玉的贴身大丫环袭人对自己臣服等等这些事情看来,更让很多人认为宝钗就是妥妥的一枚心机女,似乎为了想嫁进贾府成为宝玉的妻子,手段无所不用其及。
但是有一点让人颇为费解的是,如果宝钗真是一心想嫁入贾府,为什么薛姨妈告诉她,准备将她嫁给宝玉为妻后,宝钗竟然哭了呢?
难道是喜极而泣吗?当然不是。而是她内心对这桩婚事有着极强的抗拒,但是在婚姻大事父母做事的那个年代,纵使宝钗心里万般不愿意,她也不得不妥协。
作为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并支撑薛家的女孩来说,家庭的情况迫使宝钗不得不比别的大户人家小姐早熟。不然如何成为母亲薛姨妈的得力助力,帮忙操持这个家呢?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人觉得宝钗过于人情世故,完全不像林妹妹和湘云那样,属于什么事情都懵懂不知的千金小姐,岂不知正是因为环境不同,才造就彼此不同的人生。
试想,如果宝钗的父亲一直健在,她不用替薛家的产业操持,宝钗在贾府绝对会像林妹妹和湘云那样,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千金小姐。
正是因为从小遭逢家庭变故,宝钗才不得从内而外对自己进行改变,说得通俗些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特别是在母亲薛姨妈能力有限,哥哥薛蟠不务正业,难堪大任和振兴薛家声势之际,宝钗必须得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志向高远。
这一点,让宝钗在大观园众多的姐妹中一直格外引人关注。从她的诗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知道宝钗是一个在人生大事方面非常有想法的一个女孩,这样的一个女孩显然嫁给宝玉这样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并不感兴趣,特别是后来她发现宝玉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差劲,比如她力劝他上进,将精力放在正经书上,被宝玉直接甩脸难堪,相信换作任何一个女孩,哪怕之前对这个男人再动心,恐怕信心和内心的坚持也会动摇了吧。
再者,聪明的宝钗一直冷眼旁观贾府的情况,偌大的贾府到底是什么情况,宝钗心里岂能不知。
人不是自己满意的,贾府又日薄西山,没落无法改变,此时的宝钗从志向方面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贾府和宝玉都不是她最满意的归宿。
那么为何宝钗最后还是同意了母亲薛姨妈替自己安排的这桩和贾府的联姻呢?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桩婚姻并不是宝钗个人愿意,欢天喜地而嫁,而是为了拯救病中的宝玉,是为了给他冲喜。
这对才貌俱佳的宝钗来说,实则上是另一种耻辱,可是她又没有办法,母亲已经在心里决定了,就算她反抗,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还会弄得母亲左右为难,这是宝钗最不忍心的,毕竟母亲当时是她最大的依靠。
二是这门婚事带有鲜明的目的性,由不得宝钗不同意,哪怕宝玉瞬间殁了,她也得同意。原因在于哥哥薛蟠为了和官宦子弟争戏子,将对方给打死了。
作为家道早已经中落的薛家,此时为了能够保住薛蟠的性命,不致于薛家绝后了,只能牺牲了宝钗作为交换。可惜,最后已经势微的贾家在这件事上也无能为力,没有保住薛蟠的性命,还是让这个被外人称为呆霸王的薛家唯一男丁在秋后被处决了。
三是宝钗和黛玉化解矛盾,两个人和好成为姐妹后,此时嫁给宝玉,更让宝钗觉得心里有种负罪感。
因为宝钗明知道黛玉和宝玉两个人是有情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等于是她抢了好姐妹的男朋友,特别是在最后得知黛玉是因为这件事受到刺激香消玉殒后,更让宝钗心里觉得对不住黛玉,自然也让别人有了在这件事上嚼舌根的话柄了。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原因,宝钗才会低头不语并落泪,她心里想的是自己空有一身志向,最后还是成了被家族利用的工具,在爱情方面没有自主权的同时,最后还落后了一个抢了好姐妹黛玉男朋友的罪名,更是间接害死了好姐妹黛玉。这便是薛姨妈告诉宝钗结婚之事,宝钗“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她心中的真正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