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当地时间7月9日,也就是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作证的时候,传递了明显鸽派信号——降息前景变得更确定了!

这引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狂欢,标普和纳斯达克指数收盘分别创下了今年第36次和第26次历史新高。

下图是标普在过去几年的走势图,疫情爆发、美联储快速加息曾引发两轮调整,2023年初以来美股气势如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图是纳斯达克指数,走势跟标普大致同步,2023年初以后也是一路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威尔到底在听证会上说了些什么?

对于希望赶快降息的人,他们听到的是:

1、最近的月度数据显示出物价方面取得了适度进展,更多有利数据将增强人们对通胀正朝着美联储2%目标水平持续迈进的信心。

2、通胀高企并不是我们面临的唯一风险。放松政策限制太晚或太少,有可能过度削弱美国的经济活动和就业。

3、最近的数据明确显示出,劳动力市场已大幅降温,现在的情况是“强劲,但并没有过热”,“似乎已完全恢复平衡状态”,而且美联储的限制性立场将帮助其实现更好的供需平衡。

4、降息的时机将取决于数据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如果劳动力市场意外走弱,这也可能是降息的理由。

不希望降息的人听到的是:

1、需要看到更多良好的通胀数据才能降息。

2、今天我没有就美联储未来政策行动的时机发出任何信号。

3、在美联储对通胀持续朝向2%的信心增强之前,降息政策并不合适。

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鲍威尔这番“既要又要 ”、“不但而且”的表态,还是表明美联储的立场变得倾向于年内降息。

这是美股再创历史新高的原因。

当地时间本周四,美国6月通胀数据将发布,这是决定美国是否能在11月中之前降息的关键。

研究机构普遍预测,6月通胀数据将企稳并略有回落,延续之前的下降通道,有利于美联储年内降息。

美联储今年一共有8次议息会议,尚未举行的还有4次,时间为:

第5次:2024年7月30日-31日。

第6次:2024年9月17日-18日。

第7次:2024年11月6日-7日。

第8次:2024年12月17日-18日。

现在距离7月末会议时间只有20天,即便6月CPI意外大幅回落,也不可能7月降息,因为需要观察期。所以,7月降息可能性极小。

在9月议息会议之前,还有3次月度CPI数据公布,如果三次都比较低,那么9月是可能降息的,但几率也不算太高。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11月降息可能性最大。

美国大选投票是2024年11月5日,11月议息会议之后降息,避免了选边站的嫌疑,或略微有利于特朗普。

鲍威尔是当年特朗普力排众议,废掉耶伦、任命的历史上第一个非科班出身的美联储主席。拜登上台后没有撤换他,他估计会在大选中尽量中立。如果在条件不是100%具备的情况下9月降息,挺拜登的意思就比较明显。

为什么标题上说“快熬出来了”?这是对中国内地投资者来说的。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影响全球,也会影响中国。

中美的利率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非常时期”。

美国是发达经济体,这类国家一般没有外汇管制,利率水平比较低;中国是新兴经济体,有外汇管制,利率一般比美国高几十个基点。

新兴经济体由于效率、软环境等问题,利率适度低于发达国家,有利于招商引资、留住资金。设置外汇管制,也是这个原因。

易纲当央行行长的时候,多次说中美利率处于比较舒适的区间,也是这个意思。比如2018年说的时候,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美国90个基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低于美国10年期国债200个基点,中国是2.3%,美国是4.3%。

这种显著的利率倒挂,让热钱外流的压力加大。不仅国际资金可能外流,连内地居民也都跑到香港存美元了。

中美利差为何倒挂了?跟经济周期不同有很大关系。

疫情之后美国大撒币,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幅一度达到25%,跟中国2009年四万亿刺激时接近。这让美国随后出现了大通胀(最高9.1%),引发了一轮强劲快速的加息、缩表。

而中国疫情中没有大幅提高货币供应量,再加上房地产出现拐点,引发了“资产负债表衰退”,通胀水平接近于零。所以,中国利率不断走低,出现了罕见的中美利率倒挂。

2年来中国央行对降息非常慎重,不愿意继续加大中美利率倒挂。这样做一是为了稳定汇率,避免人民币继续贬值;二是避免给债市火上加油,导致楼市和股市进一步失血。

很多中国投资者都在盼望美联储降息。逻辑是:美联储降息之后,中国货币政策空间将加大,有利于经济,有利于股市和楼市。

这个看法对吗?

基本正确。

美联储启动降息周期之后,中国货币空间的确可以加大很多,中国央行未来在降准、降息、投放基础货币上的步子和胆子都会更大一些。

但中国这一轮经济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调整,而是叠加了房价大幅下跌和房地产拐点,是比较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这也在成为国内决策者的看法,所以才有了央行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的决定。

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期,降准、降息、印钞非常有必要,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民企和家庭都不愿意贷款,反而提前还贷款。这会造成经济规模不断萎缩,出现显著的通缩预期。

怎么办?只能是政府加杠杆,发国债、地方债,加大政府投资。这听起来很耳熟很老套,但短期内只有这个办法最有效。

当然,还可以辅助直升机撒钱,比如每位居民发3000元。

有人或许会反驳,一个人发三千块钱有什么用?对你个人用途或许不大,但对全社会的拉动作用会比较显著。中国有14亿人口,如果每人3000元,就是4.2万亿。

由于这些钱不是财政结余,而是印钞(基础货币投放),如果限期1年到1年半必须花出去,则相当于4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但效果会更好,按照目前的货币乘数,可以把广义货币M2从300万亿拉升到330多万亿,把CPI拉升到2%以上。如果每人发1万,则会引发严重通胀,等于白发了,这就叫过犹不及。

最后想谈一下,美联储降息或加息,是不是为了收割其他国家。

美联储会不会憋着不降息,拉爆中国房地产。美国的统计数据是真的,还是官员们编造的。这些都是读者经常问的。

美国的统计数据经常大幅修正,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说,美国统计部门经常胡编乱造。至少国际投资者,还是比较相信这些数据的。

美联储做出加息和降息的决定,会考虑全球经济的整体状况,但主要还是考虑美国经济的需要,毕竟它主要影响的还是美国国内经济。通过内部政策,去收割别人,往往得不偿失。这相当于自己吃药,让别人病倒。

所以,凡是说美国憋着不降息,是要拉爆中国房地产的人,你基本上可以取消关注他了,他要么不懂、要么是在骗流量。

中国房地产的这一轮调整,是我们自己主动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努力了好几年才达成的(比如三道红线,限制房企上市、限购限贷限价等),只是由于叠加了疫情、百年变局等因素,幅度超出了此前的预期。

2021年恒大暴雷至今,中国5年期LPR只降息了70个基点,幅度小于预期,这的确有“美联储不降息”的因素。

但实际房贷利率在这期间至少降息了200个基点以上,方式是定向降息,给房地产吃小灶。所以美联储不降息,丝毫没有影响中国房贷降息。目前中国房贷利率水平不到美国的一半。

直到今天,北上深仍然保留了门槛不算低的限购,上海才刚刚重回土拍中“价高者得”的原则。这些都说明,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主要是国内调控的结果,跟美联储加息、不降息关系不太大。

A股的低迷,是多个原因造成的。美联储没有降息是非常次要的原因,这从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就可以看出来。

美国的确对其他国家发动过金融战,但用自己服药(加息或降息)的方式影响别人,代价太大了点,效果也会不好。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段可以用,比如踢出SWIFT系统之类。

国内股市和楼市走出低迷,还需要一段时间。这跟我们应对这一轮危机的方式有关,这次是“固本培元”,着眼于跨周期;而不是大水漫灌,只顾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