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楷书、行书、草书这三种字体最为常见。如果将它们进行对比,就会发现楷书易识易辨,应用最为广泛,但写多了就累,看多了也会觉得它似乎缺点“灵气”;草书笔走龙蛇,写着非常畅快,但它对书者的功力要求较高,稍不留神就容易写成“鬼画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行书有两者的优点,又规避了它们的不足。笔画牵丝引带、灵巧十足,没有楷书的过于刻板,同时又顾及到了实用性,易识易写,弥补了草书这一不足。因此,书法史上那些顶级名家,基本上都能写一手精妙的行书,还形成了“天下十大行书”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行书无法绕开的就是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很多书友的启蒙字帖。但是,它真伪难辨,到底是不是出自“书圣”之手存在争议,而“神龙本”虽然号称最接近原版,但冯承素在钩填补笔时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勾挑不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真正适合初学者的,还是《圣教序》。当年玄奘法师取经归来,在长安翻译经文,唐太宗感念其至诚,于是为他最新译成的佛经写下序文。怀仁禅师为了宣扬这一功德,带领众弟子耗时二十余年,将这篇序文以及唐高宗的记文、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集王羲之字完成了这部《圣教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仁得到了皇家支持,得以从崇文馆所藏的上千件王羲之真迹中选字。他将每一件作品细心临摹、优中选优,相同字也注意写法的区别,耗时20多年,才大功告成。《圣教序》全卷1900多字,比《兰亭序》体量大、笔法丰富,也更真实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练习《圣教序》一般会选择拓本,但这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就是碑刻无法完美还原用笔的细微之处,尤其是笔画的牵丝引带、衔接绞转,而这恰巧就是王羲之用笔精妙所在。这也导致我们临摹时一直在“囫囵吞枣”,只能揣测王羲之会如何用笔,这样不仅不利于我们学习魏晋笔法,还容易被误导、误入歧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怀仁在集字时,还写下了一部墨迹版的《圣教序》,它就是碑刻版的原稿,由于是墨迹,我们能非常清晰的看出用笔细节,碑拓所有模糊之处都能在这里面看到真面目。它曾被苏轼、黄庭坚、佛印收藏,苏轼还写下跋文证明此作是真迹。南宋以后它销声匿迹,直到上世纪才被发现,全卷一字未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将这部墨迹版的《圣教序》临摹通透,王羲之行书笔法也就掌握了,再去写行书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