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时节正是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近日,江苏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三期项目地块里,两台插秧机来回作业,原本空旷的水田逐渐洒满喜人的新绿。今夏,基地将种植5750亩水稻。

如东作为沿海大县,域内拥有广阔的盐碱地。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盐碱地高质高效利用课题,探索"良法"促进盐碱地治理改良,引入"良种"拓展盐碱地利用空间,加速集成"技术"赋能盐碱地提质增效,让昔日的"不毛之地"加速变身"新粮仓"。目前,栟茶方凌垦区与掘苴垦区深度改良地块,基本达到"吨粮田"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方凌垦区内,移栽的沭优1号与沭优糯81号秧苗长势喜人,即将进入分蘖期。如东裕隆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志荣介绍,改良团队采用以水压盐法,通过大水漫灌,将土壤中的盐离子稀释并带到土壤耕作层以下,再种植"吃盐植物"——田菁来进一步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并在其长到一定高度后,整株翻压作肥料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以田养田"、治理盐碱地的目的。

目前,方凌垦区约3000亩地块土壤平均盐度已由过去的20‰以上降至2‰至6‰,能够种植小麦、水稻等常规作物。去年小麦平均亩产超过428公斤,今年这一数据再度刷新,达到500公斤。

在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目前,一二期改良地块3100亩土地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土壤含盐量基本稳定在3‰以下,平均有机质也从近乎0上升到10‰。"改良验收的田地,水稻亩产最高可达650公斤,小麦单产也有近550公斤,真正变成了‘吨粮田’。"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工程师缪源卿介绍。

土地改善了,苗种也要跟上。缪源卿说,海璞1号适宜沿海盐碱地种植利用。今年,基地除了在三期新改良地块种植海璞1号外,还将在一二期地块种植南粳5055、盐稻18号、盐稻20号等高产稳产品种,全力推动盐碱地综合高效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地+良种"要变成粮仓,少不了高科技的加持。无论是方凌垦区14种耐盐水稻品种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还是掘苴垦区建成5000亩"吨粮田",其背后,都与粮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密不可分。

"在耐盐水稻育秧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品种特性的不同,采取对应的育秧方法,像今年,我们采用的是暗化育秧方式,即育秧全过程‘不见光’,待齐苗后再运送到田间进入秧床正常培管。前两年,我们则采取微喷灌技术,在水泥场地上进行旱育旱管。"洋口镇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邵爱徐表示,团队成功集成一套成熟且适宜本地推广的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

"我们在通州湾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孵化,到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大规模应用,现已形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缪源卿自豪地说,目前,改良团队已集成包括微区域生态循环系统、土壤团粒结构快速组建等在内的10多项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技术,打造一套耐盐水稻高产稳产技术体系。

作者:徐书影

文:徐书影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