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德仁

1959年9月26日下午3时45分,松辽石油勘探局黑龙江石油大队松基三井(松辽盆地第三号基准井),一条黑色的油龙顺着管子喷薄而出,松辽盆地发现大油田!

1960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展开。此前,战斗在祁连山下的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的石油工人、有着“钻透祁连岩,为国争光”豪迈誓言的王进喜带队来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战斗在克拉玛依油田的马德仁带队也来了……

1960年4月29日,大庆召开万人石油会战誓师大会,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从此打响。在这场会战中,涌现出像“铁人”王进喜一样的劳模,他们被称为石油工业战线上的“旗帜”。

1960年7月28日,大庆会战工委作出决定,号召大家向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等五位劳模学习,他们五个也被称为“五面红旗”。

大家对于王进喜已经很熟悉了,下面说一下马德仁。马德仁,1925年10月1日出生于甘肃省永昌县金川乡,1949年11月在玉门油田参加工作,195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钻井处工作。

1960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让钻井队队长马德仁、支部书记韩荣华,带队代表新疆局到松辽参加石油大会战。命令一下达,他就立即整理行装、带领36名尖兵上了火车,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于1960年4月1日凌晨到了目的地萨尔图(现为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一个市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面红旗”(右起):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和朱洪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庆石油会战

几十号人下火车时天还没亮,他们挤到火车站小小的候车室里;由于天气寒冷,他们就人挨人、人靠人地偎依着取暖。天亮后,马德仁派人去找指挥部,其他人上街吃了点面条充饥。1960年4月1日8点钟左右,指挥部派来3辆卡车把他们拉到星火牛场。

星火牛场顾名思义是一个牧场。1947年,来自延安的青年干部陈重,按照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的指示,为发展毛皮动物、解决军需物资,在这里建设起了“红色”草原牧场;由此开始,在这里发展起来了东风农场、春雷牛场、星火牧场、红骥农场、红卫星猪场、工农牛场、五星羊场、银浪羊场、巨浪牧场等等九个农牧场,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红色草原农垦局。

到了星火农场后,全队职工卸下行李,马德仁分配大家打扫牛棚。用马车去拉羊草,然后把羊草铺在地上,搭起一个大通铺,按1、2、3、4班顺序,一个个排号就位住了下来。

尽管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全体职工没一个人有怨言。开始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几十号人吃饭,刚到时队里没有食堂,就在老百姓家搭伙,每顿都是苞米面窝窝头加咸菜,而马德仁带领的职工个个都是年轻的大小伙子、整天干的是重体力活儿,饭量特别大,老百姓家里的伙食根本满足不了大家的消耗。

马德仁千方百计想办法自己建食堂,他带领职工把一间猪圈打扫干净,砌上炉灶,接着找星火牛场的两名家属帮助做饭,自己把队上的食堂建了起来。

开钻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常常几天几夜不离井场,每一口井从搬家、开钻、完钻、再搬家,寸步不离。在打1958井时,井场离驻地很远,需送饭到井场。有时送的饭少了,他就紧紧腰带宁肯挨饿,也总让其他人吃饱。为抢钻井进尺,他从未好好休息过,疲倦得不行了,就把头伏在膝盖上闭闭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德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战场面

在他的带领下,全队创造了月钻井“五开四完”、“六开五完”等新纪录。1961年,马德仁和他的钻井队用9个半月时间打井28口,钻井进尺31700米,超过了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的水平,刷新了世界钻井进尺纪录。到1963年,他们又打出了“三一”优质试验井(一天、一个钻头、打一千米),创造了钻机月钻井进尺4615米,队日进尺1080.26米的全国最高纪录。

马德仁领导的1202钻井队先后被授予“卫星钻井队”、“钢铁钻井队”、“永不卷刃的尖刀”等称号;1977年、石油工业部授予他“会战初期五位著名老标兵之一”的称号。

2020年6月28日,马德仁因病医治无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逝世;如去向老标兵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