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6日讯(记者 郭子硕)近日,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收紧大额存单额度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财联社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确有不少银行的三年期大额存单“断货”。但是,也有银行针对新客户、新资金设置推出更有吸引力的利率,旨在抢夺增量资金。

财联社记者关注到,有银行推出了大额存单的“替代品”,存款利率与大额存款产品不相上下,起存门槛还更为“亲民”。不过,唯一的预约要求是“行外新转入资金”。

银行不定期开放优惠产品,争夺新客、新资金

“我们目前没有三年期和五年期大额存单,但是七月初会有三年的‘享定存’,存款利率是2.6%。这款产品起购金额门槛更低,只有1000元,但性质和大额存款是一样的。”据招商银行理财经理介绍,招商银行推出“享定存36M”,预约条件是从行外转入资金。一般地,每人最高可以预约3万元额度。

上述人士补充,“不预约没法直接在手机银行购买。比如7月1日预约,资金也可以在前一日,也就是6月30日转至招行卡内。”

新资金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兵家必争之地。除招行外,也有多家银行也在力推新客、新资金专属产品,旨在引流吸引增量资金。比如,广东华兴银行App显示,2024年第429期大额存款的存款利率3%,存款期限为5年,起存金额20万元。该产品亦标注“新客专享”。浙商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目前该行还有2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6%,该产品注明“新客专享”。目前额度还很充裕。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市场对存款利率下行有预期,加上大额存单发行压缩,而发行这个产品,反映部分银行存款负债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存款需求仍偏强,这个收益对部分客户仍有吸引力。但整体看,净息差压力较大情况下,银行存款产品创新需要避免高息揽储,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多家银行相对高息的大额存单线上“断供”,但线下渠道仍能买到

财联社记者调研过程中发现,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或多或少存在“断供”情况,涉及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目前,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在内的银行App显示,已无三年期或五年期大额存单。

有银行人士直言,“已经很久没有发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了。”有华东头部城商行人士表示:“大额存单发行比较紧俏,目前线上没有在售产品,需要问问线下网点(是否还有大额存单的额度)。”

徽商银行App显示,该行的个人大额存单的年利率在1.3%至2.9%。不过,据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线上并无2.9%的在售的大额存单产品。

而部分显示“在售”的银行大额存单产品,实际上也无法购买。农业银行App显示,金穗2024年第42期个人大额存单(可转让)三年期产品,存款利率为2.35%,该产品的存款起点金额为20万元,不过App显示的剩余额度不足9万元。

不过,财联社记者走访线下网点了解到,部分大额存单产品在线下依旧能够购买。有农业银行广东某支行理财经理表示,目前线下的大额存单的额度相对充裕。她进一步解释:“目前线上都是售罄的状态,只有理财经理申请后才可能有一定额度。不过,即便申请额度,柜台也不是一直都有(额度)。”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大额存单发行数量为407只,环比下降5.35%,同比下降16.94%。而三年期大额存单发行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期限的大额存单市场年利率基本都在3%以下,主流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银行息差压力未解,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为何高息大额存单紧缺?业内认为,息差仍然是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大额存单这类高息存款产品周期长、负债端成本刚性。因此,调整此类产品份额,优化负债端结构,也是各行压降负债端成本的重要措施。

在近期上市银行调研活动中,多家上市银行也提出压降负债端成本的具体措施,就息差问题进一步回应投资者、调研机构关切。

从负债端来看,厦门银行指出,将不断压降高息存款,如结构性存款、美元存款;同时将在战略上将提升活期存款的占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苏农银行也调研中回应,后续看,今年年初的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缓解息差压力,同时该行还将积极调整贷款和存款的期限结构,提高息差。

多名业内人士、分析人士认为,后续存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大公国际在《银行业2024年上半年高质量发展 》中指出,存款利率市场调整机制继续引导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但存款重定价周期长,且存款定期化趋势上升,叠加市场竞争影响,银行存款成本下降幅度整体小于贷款利息收益水平。2024年1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继续收窄。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近日表态:“为降低融资成本、维持银行净息差稳定,存款利率仍需进一步下调。”预计最快在年中至三季度,存款利率的下调将为后续LPR报价打开一定下行空间。同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性降息的实施条件正在逐步积累,三季度或将成为政策性降息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