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房平均每月仅卖了7000万平米,比去年月均1亿平米,显著下降了30%。

你说嘛,2023年就够难了,但2023年更难,连一年12亿平米的基本线都难守住了,说明啥?

说明大多数人对现在的楼市没有啥信心,如果预感到房价不涨或者继续下跌,谁还着急买房呢?起码在楼市企稳前,绝大部分人只会选择观望。

就像笔者此前一直提到的,你不要听媒体吹嘘啥,这里排队那里摇号,你就看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你所在城市的楼市库存下降速度如何?有没有到去化周期平衡线?否则,完全不用着急出手。

当然,还有一个根本原因是大家的收入确实受到经济发展压力的影响。根据中经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3月开始,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20掉到70以下后,只有在当年底有过一些反弹,但此后再也没回到90上方,最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甚至创近25年来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是开玩笑,你看看身边的人,无论是消费物价,还是经商的朋友,是不是都越来越低,客户越来越少。

可以说,收入不济,是阻碍当下楼市企稳和恢复的重要障碍。一句话,大家没钱买房啦。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一个事实是,现在很多人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包括每个月背负的房贷。在经历新购房贷利率的持续下降后,网上要求银行再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一来体现公平,二来也可减轻当下的还款压力,间接促进消费。

之所以有这样的诉求,主要是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银行主动下调了一次存量房贷利率,大家的房贷利率从6点几到5点,5点几的降到4点几。老实说,那次房贷利率下调是因为提前还款的人太多了,银行为了减轻提前还款压力,索性主动大幅降低利率。

要知道,按照以往,房贷合同约定了加成点数,后续就只能遵照合同行事,能够主动下调房贷利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说到底,银行还是想留住房贷客户,不过是少赚些而已,但赚肯定是赚的。像现在存款利率才1-2个点,收着4个多点、5个多点的房贷利率不香嘛。

但是,凡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楼市的持续调整,为了吸引购房者入市,新房贷款的利率进一步下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60座城市取消了房贷利率下限,理论上说还可以持续下降,最新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来到了3.1%,这是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房贷利率下降是好事,有利于购房者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此前调降到4点几,5点几利率的存量房业主又坐不住了,短短几个月时间,自己的房贷利率又比目前最新房贷利率低1个多点,100万的房贷一个月就要多还超千元利息。于是乎,一些人又开始计划提前还贷,其目的就是减少利息支出。

但对于暂时没有提前还贷能力的存量房贷业主来说,要求像上一次下调利率的需求就很迫切了,一些专家也开始呼吁再次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那么,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根据红星新闻6月27日求证,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银行主动调存量房贷利率可能性不大。这19个字,算是代表了银行对当下存量房贷利率再次下调的正式态度,算是一个很明确的回应。

字里行间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目前不太可能下调;二是短期不能下调,但不意味着再往后不会下调;三是不会主动下调,但如果又像
此前出现大面积的“提前还贷潮”,不排除再次下调可能。

根据报道援引银行人士的话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话,会对银行净息差构成压力,如果没有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是不会主动下调的”。说白了,减少自身利润的事,银行难以主动为之。

在笔者看来,考虑到目前提前还贷的人并不多,银行审时度势,眼下下调的动力确实不足,但按照目前的楼市发展形势,新房贷款利率来到2点几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话,随着存量房贷利率再次与新房贷款利率差距进一步拉大,比如拉到1.5-2个百分点,这就逼着大家省吃俭用也要提前还房贷,那么,银行出于提前还贷压力而不得不再次主动下调存量房贷利率。

逻辑就这么个逻辑,现实也就是这么现实,期望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业主们再熬一熬吧。

但还有一种可能,银行也说了,如果监管部门不通知下调的话,他们不会主动降,这里面就隐含了一层意思,反过来说就是,要是监管部门通知了呢,他们也不得不降。那么,监管部门有这层考虑吗?

其实,大家也知道,房贷利率下调不仅仅是考虑提前还贷情况、银行利润的问题,还对楼市复苏、消费复苏、经济复苏的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要发挥后者的作用,监管要求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