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张月莲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聊城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刚刚举办的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系列活动,以全新视角,展示了中医药文化资源富集的聊城。

聊城市注重汇才聚智、强技赋能、以文兴业,坚持“创新思维+科技引领+成果转化”,推动人才链、技术链、传播链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提效、强技提能、创新提质,打造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聊城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推动中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图为聊城市中医医院与聊城大学举行签约仪式。

紧盯发展需求

打造人才辈出“孵化器”

人才持续,事业长兴。聊城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人才培优专项行动,以人才辈出焕发事业生机。

高端人才持续扩容。用好聊城市人才新政35条措施,健全“候鸟式”聘任、“离岸式”研发、“巡回式”服务、“周末式”专家等柔性机制,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发展。落户吴以岭院士络病研究工作室,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全国知名专家范吉平、叶放学术传承工作室,岐黄学者史大卓学术传承工作室,泰山学者霍然、韩军工作站,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王正平工作站,破解高端人才匮乏瓶颈。

技能人才快速成长。优化人才成才环境,开展“十百千万强基固本”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内搭平台+外架桥梁”培养路径,聚高技能人才,助高质量发展。拥有山东中医药名医81名,全国中医药临床、护理、中药优秀人才12名,齐鲁扁仓中医药人才3名,全国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含基层)4个,省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1个(含基层)。组织139名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省市中医药名医开展学术经验传承。

行业人才阶梯培养。整合中医药名医等优秀人才,建立名中医药专家人才库,通过师承带教、建立工作室、健康讲座、帮扶义诊等方式,推动中医药领域“传、帮、带、教”,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能卓越、创新能力突出、医德医术高尚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梯队,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好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注重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图为中药配方颗粒药房提供便民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

启动技术传承“聚合器”

强化高端引领、平台链接、科技智库等要素保障,从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示范推广等方面发力,促进中医技术特色融合,推动中医适宜技术落地开花。

做强专科,壮大“新优势”。全市共有7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优势)专(学)科,2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学)科,4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实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全覆盖。通过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优化诊疗方案、下沉专科优质资源、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措施,让广大群众享受高水平中医药诊疗服务。

深耕科研,构筑“硬支撑”。落户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填补聊城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聊城市人民医院创成山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依托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工作站、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联合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围绕慢性病、多发病,打造多学科协作、中西医融合的临床科研基地。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医药、医疗设备器械、临床研究转化基地,为中医药防控重大疑难疾病提供科学支撑。

推广技术,服务“零距离”。创新“中医药+妇幼”服务模式,开展小儿推拿和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全市建成精品国医堂20余家,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利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培训乡村医生9700余人次,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行动。图为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进校园开展中医健康科普讲座。

注重培育载体

构筑文化繁荣“生态圈”

聊城注重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培育载体,拓展中医药文化交流新途径、传播新模式、推广新平台,倾力打造欣欣向荣的中医药文化景象。

擦亮医贤名片。聊城自古就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医贤辈出,为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人文沃土。其中,“亚圣”成无己,已打造成为聊城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文化品牌。设立“成无己经方研究工作室”,成无己纪念馆获评“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无己经方流派入选齐鲁医派建设项目,《成无己轶事》《元明版注解伤寒论》等文化研究作品出版,成无己文化节筹备启动,“成无己”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

厚植养生文化。推进“百味千膳进万家”工程,普及食疗养生理念,促进中医药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打造阿胶、灵芝、桑黄“聊城新三宝”,整理阿胶治未病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形成阿胶学术、滋补、美容三大文化体系,研制百余种产品,品牌价值超300多亿元,中国阿胶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冠县灵芝入选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构建灵芝栽培、深加工、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冠县店子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灵芝产销集散地,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桑黄被称为“森林黄金”,入选全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研发桑黄中药饮片、桑黄茶等产品50余种,临清椹果、临清桑叶茶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聊城市中医医院连续承办十届中医膏方养生文化节,生产45种省级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10余种疗效显著、应用广泛的协定膏方,以其防病治病、养生调理的独特功效,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赓续文脉传承。奏响“岐黄传承”五部曲,开展“百日学百方”中医经典传承季,从经典方经中悟透精与义、承与启;举办“岐黄传薪火”中医药文化论坛,从传统医学中感悟仁与德、术与专;举办“药食促健康”时令药膳大赛,从中医药膳中品鉴食与补、味与疗;开展“名医面对面”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中医药的智与诚、博与髓;举办“国粹伴成长”中医药文化进课堂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体会岐黄之术的魅与美、辨与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