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晓宁 唐学钰 聊城报道 通讯员 解斌

今年以来,高唐县锚定“加速崛起、再塑辉煌”目标定位,以开展“聚力攻坚突破年”活动为抓手,按照市委“6293”工作思路,以聚力的姿态、攻坚的精神、突破的标准,解放思想、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强化落实,聚力“十大攻坚提升”重点任务,啃硬骨、打硬仗,为“六个新聊城”建设作出更多高唐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

推进新型工业化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去年以来,高唐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始终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突出精准谋划、要素保障、专班推进,创新实施项目手续办理“赤橙黄绿”推进机制、“9+N”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重点在项目手续办理、开工纳统、投产竣工上攻坚。

2023年高唐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2%,投资支撑作用愈加凸显。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7.1%;高技术产业投资2.82亿元,同比增长37.5%。生物大健康、智能精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园3个产业项目列入2024年省重大项目名单;徐重智能制造等9个项目列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唐县强化“链式思维”,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建立了“链长+链主+链核”推进机制,通过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做大做强“1222”产业体系,既实现老树发新枝,又实现新苗成大树,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其中,重点打造的装备制造、康养食品、绿色造纸3条主导优势产业链条,2023年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3%、21%、10%。

创新驱动让新质生产力培育步伐加快,近年来,高唐县树牢“以科研价值论英雄”导向,深入开展数智化“百企技改、百企转型”专项行动,全县工业经济以创新引领的成色越来越足。

引导企业向高而攀。2023年,该县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达95家,是2022年入库数量的1.61倍,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

聚力打造平原粮仓

今年以来,高唐县聚力打造平原粮仓,着力发展平原农业,加力塑造平原风貌,大力创新平原模式,全县农业综合产能得到有力提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坚定不移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进行了积极的“高唐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以来,全县各片区共实施项目62个,涉及资金9.97亿元,有效带动片区提升。强化企业赋能,采取“企业+政府平台+村集体+运营公司”模式,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资金难题。强化人才赋能,全县各示范片区全部建立“杜站长工作室”,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7000余人,有力保障科技支撑。

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托管面积占比达86.8%,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2家,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服务组织78个,2家合作社获评“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该县获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县”,为全省唯一。“小农户+大服务”工作经验做法,获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批示肯定,省农业农村厅发文在全省推广。

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13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品牌46个,“高唐大豆油”“高唐小麦粉”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永旺食品有机产品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该县获评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高唐县积极引领,用好鲁担惠农贷等金融政策,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难题,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2023年,农担业务新增256户、金额2.1亿元,列全市第2位;在保388户、金额2.7亿元,列全市第3位;2024年1月-5月,农担业务新增82户、金额8925万元,列全市第1位;在保381户、金额2.8亿元,列全市第2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切口”办好“微民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高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完善零工就业服务网络,打造覆盖鲁西北地区的规范化零工市场;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突出做好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参保扩面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持续开展老年助餐服务,新增10处幸福食堂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高唐县注重“小切口”,办好“微民生”,持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城市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居住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城市品质由内而外蝶变跃升。

今年以来,高唐县持续强化“将民生放在首位、把服务挺在前面”的工作理念,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将老旧小区改造、城区雨污分流及排涝体系提升工程、农村公路畅美工程等列为2024年民生实事,把工作出发点、着眼点放在便民、利民、亲民、惠民上,努力让城乡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高唐县既有千年古镇清平,又坐拥占地万亩的天然氧吧森林公园;既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又是中国锦鲤之都,这便是高唐“古镇林海、画乡鲤都”文旅品牌的由来。双海湖、鱼丘湖、尺八馆、锦鲤馆、柴府花园、唐槐宋塔等风景名胜接连不断;黄河文化、农耕文化、书画文化、非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同时,投资30亿元的书画小镇和全市最大的研学基地国际营地也基本建设完毕,赏景品文化,研学启智慧。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多年不辍的城市发展,这是高唐打造全县域研学旅行、拓展研学旅游市场的信心和底气。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茉莉书舍”“约读书房”等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让书香高唐翰墨飘香;文化进万家、“一村一年一场戏”“四季村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活动让群众尽享“幸福新风”;高唐四根弦、高唐落子舞等小剧种唱响城乡文艺大舞台;汇集高唐州黑陶、尺八、秸秆画、烙画、版画等民俗文化大餐,端到市民群众“家门口”;接地气、聚人心的“说唱舞”赶大集文艺宣讲走街串巷,沁人心肺;1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在基层传文明传文化,48处家风馆、乡村记忆馆、革命红色场馆可看可学可传承……串珠成链、以线带面,这是传统文化在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流淌,也是文化“两创”在高唐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