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年的深冬,一场暴风雪从西北方向席卷而来,猛烈地拍打着东汉都城洛阳的城墙。而越过巍峨的山脉,在辽阔的西域疏勒城里,正上演着一场震惊千年的名场面。

在风雪更加猛烈的西域,一支部队已经坚守在疏勒城中好几个月了,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恶劣的条件,匈奴的围攻,以及袍泽兄弟的生死离别。

他们这支军队仅有几百人,却在西域广袤的土地上立下赫赫战功,是大汉军魂的真实写照。而其中有个人,他或许不像班超、苏武般久负盛名,但他的节义却古今未有。

这个人就是耿恭,是千年后,岳飞在《满江红》中写下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个名场面的亲身经历者。

那么,耿恭和他的军队是如何走上西域战场的?他们为何会成为一支孤军死守疏勒城?在那片土地上,他们又用怎样的行动书写了大汉军队的坚守和不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这里便开始纳入了两汉治理的版图,大汉朝屡屡与西域从前的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

尤其是西汉著名将领陈汤,将北匈奴郅支单于斩杀后,发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最强音。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大汉与西域的联系一度中断。随着新朝的建立,政策不得人心,最终灭亡。匈奴趁着大汉内乱,卷土重来,周边的西域小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欲重新经营西域。此时匈奴因内乱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于汉朝,北匈奴则转而西向,逐步控制西域诸国。

此后,北匈奴气焰日渐嚣张,大肆侵犯东汉西北边境,焚烧城邑,杀掠甚众,以致河西城门昼闭。此外,北匈奴还挑唆西域各国相互攻伐,从而渔翁得利。

直到公元73年,一直无暇西顾的东汉才首次用兵西域,结束了西域长达几十年的往来断绝,而就在此时,耿恭趁势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扶风茂陵人,是大将军耿弇的侄子,从东汉开国到建安末年,耿氏家族人才辈出,大将军两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是东汉声名显赫的大家族。

据《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

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耿恭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因此性格中总比别人多了一份坚毅。成年后,耿恭为人慷慨,颇多谋虑,有将帅之才,他参军入伍,奉皇帝之命奔赴西域。

公元74年,耿恭跟随大将军窦固远征西域,破降车师国。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并任耿恭和关宠分为戊己校尉,掌管屯田。

当时,由于汉军长时间在外作战,已现疲敝之态,不宜久留,在加上当地也不便汉军休整,因此作为主帅的窦固就主张撤兵

可令汉军没想到的是,汉军主力二月份撤兵,匈奴三月费就打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东汉在西域的军事力量不是很强大,甚至有些薄弱。新上任的西域都护叫陈睦,他率领两千多人屯扎在西域中部的焉耆国,主持西域全局。

军司马班超则率领三十六人使节团屯驻于西域南北道之间的枢纽疏勒国,在这里独掌大局,目的就是稳固西域难道的局势。

耿恭则率领一千人左右的屯田部队驻扎于车师后国的金蒲城,牢牢卡住了天山通往北匈奴的咽喉要地。

同时,关宠则镇守柳中城,与金蒲城互为犄角之势,与耿恭一起,防备匈奴侵犯西域北道。

所谓的西域南北道,就是以塔里木盆地为界,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道路。自敦煌以西,出玉门关为南道,穿阳关为北道。

公元75年二月,北匈奴率军进攻车师国,宣示他们在西域的强大实力,被逼无奈的车师国王只得向耿恭求援,耿恭作为大汉帝国安置在车师后国的校尉,有义务帮助车师抵御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耿恭深知,此时西域局势不稳,龟兹等国仍臣服于匈奴,若是弃车师于不顾,便会寒了西域诸国的心,将来又有谁能心向大汉。思量再三,他还是派出了三百将士向车师后部进发。

然而,面对两万匈奴,三百将士激战数日,无人退却,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车师后王也被斩杀。很快,趾高气昂的匈奴军将矛头对准耿恭驻地金蒲城,气势汹汹,扑杀而来。

不久,匈奴前锋已至,城下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与城上的几百汉军形成鲜明对比。孤城欲摧,似乎只要匈奴人一声怒吼,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随着匈奴将领下令攻城,耿恭立于城楼之上,怒吼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但决不能失去我大汉军威,汉家儿郎们,给我放箭。

当时,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情急生智。他让部下将毒药涂在箭头上,然后对着匈奴士兵喊话说:“看我们汉家神箭,中箭者必定身有大灾。

喊话完毕,耿恭当即下令用强弩发射毒箭。城楼下,匈奴铁骑如恶狼般扑来,烟尘滚滚,整座城池被淹没其中,突然城下的匈奴却发出阵阵哀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箭的匈奴士兵纷纷倒地,伤口因为毒热迅速溃烂,匈奴大惊失色。忽然,天降暴雨,耿恭趁着风雨大作之际,纵兵出城,猛攻敌阵,斩杀匈奴甚众,大获全胜。

匈奴人惊恐之余,呼喊着:“汉兵神,真可畏也。”引兵而去。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这一战,耿恭仅以几百人之力打得北匈奴军队仓皇而逃,由此汉军气势大涨。可是,耿恭清楚地知道,匈奴士气受挫,实力犹存,只要稍作休整便会卷土重来。

同时,面对人马越来越少的现示,想要活命只能驻守。于是,耿恭决定带领所剩不多的汉军将士移师疏勒城。

之所以选择疏勒城,是因为这里扼守天山南北通道,是北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国的去路。

而且,疏勒城依山而建,三面皆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还有一条麻沟河流经此处,保证了最重要的水源。

可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疏勒城这样优势的地理条件,将耿恭陷入了最艰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