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神奇故事”☝——关注我们,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老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时刻。

三伏过不好,是要留病根的!

2024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

初伏: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7月15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

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会频繁出现,各种健康问题也会接踵而来,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心衰等。

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三伏天的养生小知识,记得收藏哦!

01

三伏要防寒

伏天一定要一心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

夏天不防暑要防寒?不明白的人,赶紧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 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冬病夏治,夏天可是保养身体的一个重要时期!

三伏天防寒,就看这四招:

1、避免冷风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

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2、护好两个部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

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3、饮食切勿贪凉。

要少吃冷饮,多喝常温水,尤其是小孩、老人。

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 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三伏天稍微动动就大汗淋漓,因此 定时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才喝。

4、适当出汗

适度运动,可在早晨、傍晚练练太极拳, 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排出体外;

睡前用热水泡脚, 可舒筋活血,提高体内的血液循环。

02

三伏天谨防这4种疾病

有句话说得好: “四十之前人找病,四十之后病找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力也在逐渐下降,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预防这四种病症,如有感觉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1、中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在室外活动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中暑症状, 中老年人腑脏功能衰退,中暑几率更大。

预防中暑三步骤:

注意防晒,尽量穿长衣长裤,也可打伞、戴帽子;

多喝温水,每天至少1500毫升,大量出汗后,可适当喝点淡盐水;

最好午休,昼长夜短,白天也补充睡眠,精神才会更好。

2、肠胃炎

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让细菌滋生,如果吃剩饭剩菜、半生不熟的食物、会让脾胃变得更加虚弱,从而导致痢疾,腹泻腹胀腹痛等。

夏季虽然很热但是不能贪凉,尽量不要吃剩饭剩菜。

3、热中风

在天热的时候,人体容易脱水,尤其是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这就容易导致血液变得粘稠,流通缓慢,流向大脑的血液变少,供氧不足,导致脑缺血,引发热中风。

要避免长期待在高温环境下,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长时间对着一个部位吹空调,保持经络畅通。

4、皮肤病

伏天的特点是湿度非常大,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人体汗液排泄不畅,皮肤发黏,容易出现轻度瘙痒感。

真菌繁殖能力增强,以致脚癣、手癣、股癣、汗斑患者病情加重。

应增加皮肤清洁次数,尽量保持干燥和清爽,穿宽松、吸汗的衣物;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饮酒,以免汗液增多。还可以给脖颈、腋窝、肘窝等部位扑痱子粉、爽身粉。

希望这些养生方法和三伏禁忌,能助你安全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