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过渡,对其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江津区石坝街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教研、活动、课程等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联合教研、活动育人、课程激趣”的幼小衔接新模式,巧搭了一座“石小+石幼”幼小衔接的“过河桥”,把孩子引入童年的“学习路”。

加强联合教研,发挥育人合力

一是幼小联动,凝聚合力。构建幼小互通、内容融合的教研制度,定期举行联合教研活动;设置专题研讨培训,通过集中研讨、双向互动,建立有效协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双向衔接工作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

二是主题教研,精准分析。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双向主题教研,梳理幼小之间最需要配合的关键点,掌握幼小衔接的正确方向。如:开展“同上一节课”观摩研讨活动,一年级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分别执教一节绘本课,通过观摩教学,了解幼儿园与小学课堂教学、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的异同点,更精准地进行幼小课程衔接。

“苏老师,你的课太有趣了!”“原来绘本课还可以这样上!”石坝街幼儿园大一班教室,《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刚结束,两个学校的老师们纷纷围着苏老师,与交流她互动。

这是该校教师苏丽精心设计并教学展示的一节绘本课。这节课不仅关注了幼儿阶段语言训练、动作模仿,还融入了小学低段课程中的思维训练和情感渗透。教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猜想妈妈去哪里了?”“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会干些什么?”“你如果是这只小蝌蚪,你会怎么去找妈妈?”“我们能为辛苦的妈妈做点什么?”让孩子在真实情景中生动有趣地学习,得到了不一样的成长。

实施多彩活动,助力幼儿成长

一是小学体验日,唤起“心”向往。每月一次,定期组织石坝街幼儿园大班幼儿参观小学、体验小学学习生活,从而减少衔接坡度;开展“我的担心”“心目中的小学”等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儿园孩子参观学校。石坝街小学供图

二是大手拉小手,共筑友谊桥。将石坝街幼儿园大班幼儿和一年级小学生组成“一对一”联谊小组,定期参加各种联谊活动,丰富幼儿学习和游戏经验。如: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同上一节课、共绘一幅画等,让幼儿切身融入到小学生活中。

“我们家孩子变化可大啦!”石坝街幼儿园的小志在体验完小学生的生活后,他妈妈不由得笑着发出了感叹。原来,自从小志参加幼小衔接的活动后,就对上一年级充满了向往,吃完饭变得主动收拾碗筷帮助大人洗碗;完成画画后,将用具收拾得整整齐齐;翻阅绘本时,坐姿端正,专心致志,之前那不会做家务、随手乱放的调皮小男孩早已不见踪影。每每家人想要帮助小志的时候,总是被他神情严肃地拒绝:“我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小志妈妈满脸欣慰地跟学校老师交流孩子的变化。

体验特色课程,感受学习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儿园孩子体验网球课。石坝街小学供图

据了解,该校把“润石”课程体系中的网球特色课程融入幼小衔接活动中。石坝街幼儿园大班孩子每周两次到该校进行网球课学习。网球老师把知识性、趣味性游戏和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感受到小学学习不一样的乐趣,体育技能也得以提升。孩子们在逐渐熟悉小学的上课模式,为顺利进入小学打下课程基础。

石坝街小学负责人杨南波认为,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和教育的过渡期,只有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协同方式的转变、价值取向的拓展,才能扎实走好幼小衔接每一步,真正做到“搭桥过河,引人上路”,让幼儿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袁杰、杨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