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牛日增重1.5公斤、8个月至12个月的出栏周期缩短至6个月……眼下,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山区,数万头肉牛正汲取草料的养分,不断夯实体格,提高肉用指数。

“吃得好,长势就快,出肉率也高。”巍山县肉牛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科技特派团成员、县饲草饲料工作站站长马海轮说,相较于从前“有啥喂啥”,如今通过饲料配方优化组合,向着“优啥喂啥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源自2022年5月。随着巍山县肉牛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科技特派团成立,来自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大学、楚雄师范学院、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大理州畜牧工作站、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巍山县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开展肉牛杂交试验、饲料配方筛选饲养试验和淘汰母牛育肥试验,打造肉牛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肉牛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巍山县在总量规模、质量标准等方面领跑全州。2023年全县出栏肉牛8.99万头、牛肉产量11235吨,产值达18.5亿元。

优质肉牛的养成离不开品种选育以及优化饲料配方。对此,科技特派团在永建乡试验基地开展巍山县青贮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种植并测定生产性能。“实践表明,与单作相比,青贮玉米和豆科作物间作大大提高了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土地综合利用,叶长、叶宽、穗重、穗长和产量均得到显著增加。”马海轮说,2023年全县推广制作玉米青贮饲料达6万吨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特派团的专家会定期到场里指导肉牛养殖技术,在牧草种植、防病防疫、饲料配制等方面都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帮助,让我在发展壮大肉牛产业中,有了更多信心和底气。”从2020年3月开始学习养殖,庙街镇营盘村委会勤劳村的石鱼芬从一名外出务工者转变为投资数百万元的养殖场负责人。

2023年,石鱼芬的养殖场存栏300头、出栏220头,销售至云南大部以及贵州等地。

“全县共有肉牛养殖户19593户,每5户群众就有1户养殖肉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乡土人才势在必行。目前科技特派团已点对点指导培育100余名种养致富带头人。”马海轮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巍山县做细“牛文章”,筑梦“牛产业”,编制印发了《巍山县肉牛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巍山县金融扶持“一县一业”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上报《巍山县“一县一业”肉牛示范县创建方案》,为发展肉牛产业保驾护航。

建成省级肉牛示范场5个、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一村一品”肉牛专业村14个,完成牛冻精改良超6.78万头,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分布规划重点县、滇西最大的肉牛交易集散中心。

如今,巍山成为我省“一县一业”肉牛特色县。在这里,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农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的新大门。

来源 云新闻(记者 刘宇丹 杨吉娟 秦蒙琳 殷洁)

责任编辑 杨飏 刘自学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