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枣香村的水产科技小院,在智能化鱼菜共生循环种养车间,一套循环设备正运行。该设备利用水培蔬菜吸收水产养殖产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再利用微生物对收集的鱼粪残饵等废弃物进行发酵分解,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实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提升产量和品质。当前,类似的智能化鱼菜共生循环种养车间在该市已有121个。

“我们突破设施渔业养殖技术,鲈鱼的饲养成本降到了6元至7.5元每公斤。”石嘴山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樊向东说。

今年5月,水产科技小院又迎来新成员——优鲈三号鱼苗,这也是水产科技小院在钳鱼养殖后进行的新尝试。水产养殖工程师于金山像往常一样,投喂着高位圆池中的鲈鱼,直径不足10米的水池中有近5000尾鱼苗,养殖密度非常高。“高密度养殖能够大大降低鱼苗的养殖成本,但是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单从造氧设备来说,几个小时的断电就可能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因此我们配备了备用电源,保证发生意外情况时设备的正常运行。”于金山说。

鲈鱼作为广温性鱼类,在20℃—25℃的环境下成长得最快,而宁夏高热天气较少,本来并不具备养殖优势。但科技小院的技术人员独辟蹊径,通过专业设备调节温度、湿度,营造出适合各种鱼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养殖,用技术弥补南北方环境上的差异。

“水产科技小院示范在前,想搞水产养殖的村民都可以参与,有专业人员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养殖户干起来心里踏实。”枣香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介绍,水产养殖户有问题想讨教,随时可以来水产科技小院“取经”。水产科技小院建成以来,吸引了附近十几个村子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养殖户前来学习,前后组织多次流动技术培训,水产专家带着设备送服务上门,对养殖户和企业进行水质检测、鱼病检测、技术推广。目前,该市80%左右的水产养殖户接受过水产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

如今,水产科技小院的作用已不单单是探索养殖方法、推广养殖技术,而是成为一个针对渔业的技术沟通交流平台。石嘴山市水产科技小院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达成了合作,时常邀请渔业专家学者前来实地指导,同时将相关优质项目带到本地。正是靠着人才和技术“两大法宝”,让石嘴山市渔业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突破。

目前,石嘴山市水产养殖面积已达到14.3万亩,位居五市第一,设施养殖面积达到28.2万平方米,设施渔业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30%,优新品种占比15%。(记者 苏峰 见习记者 龚依然 何娟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