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郓城:保“质”保“量” 守好“粮袋子”

今年刚刚过去的夏收工作再传喜讯,菏泽市郓城县小麦实现十三年连增,总收成超过14.4亿斤,平均亩产超过503.4公斤。这一点,在农业人口、良田面积都比较多的黄集镇表现的尤为突出。

目前,黄集镇“三夏”生产已经全面进入夏管阶段,全镇7万亩夏玉米、花生、大豆等秋季农作物通过全力抗旱保苗,长势喜人。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产粮大县,郓城县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生产能力较强。郓城县委县政府聚焦粮食高产稳产,走好粮食安全之路,为保障粮食安全长期贡献郓城力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郓城地处粮食和蔬菜瓜果种植黄金地带,具备平原地区耕地占比高、水利条件好、宜机化程度高的基础优势,粮食、瓜菜菌和肉蛋奶年产量均处在全省县区前列。因此,打造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郓城有基础、有条件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郓城县以“吨半粮”产能提升为主抓手,持续在稳面积、提单产、强技术上下功夫,让“齐鲁粮仓”装上更多郓城优质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郓城县各级持续做好藏粮于地的文章。在“量”上,坚决守好耕地红线,严格遏制“非农化”、严控耕地“非粮化”,确保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在“质”上,用好平原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稳步推进“吨半粮”产能区建设。

同时,郓城县不断做好藏粮于技的文章,坚持发挥农业技术人才优势,培育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绿色增产模式。

郓城县还不断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逐步改造提升现代化设施大棚,推广应用智慧化、绿色化设施装备,高标准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为持续提升瓜菜菌、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产能插上了“数字翅膀”。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蒋鑫 通讯员 曹金磊 鹿兰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