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安镇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并实践“家边+”概念,让居民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体验科技便利、人文生态、科普休闲等服务。

“智能+”凝聚,助力农忙夏种

6月的通安田间,高速插秧机正有序开展水稻机插秧工作,一派繁忙的耕种景象跃然眼前。2023年,通安镇建设投用5620亩规划面积的高标准农田,近期的夏收夏种工作也因此得益。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在9800亩左右,五月底水稻机插工作已陆续开展,至6月底全镇插秧工作将全部完成。其中,通安镇现代农业园今年种植水稻620亩,夏种期间每台高速插秧机每天能完成40亩水稻田插秧工作,通过6台插秧机,不到3天时间,现代农业园已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良好的夏种离不开前期的育秧环节。通安现代农业园总经理介绍,园区育秧主要采用硬地硬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秧苗由育秧地通过水稻芽种生产智能控制系统调控箱内温度、水位等情况,智能控制水稻进种催芽的过程,确保种子发芽率。

目前,通安镇现代农业园自有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系统,通过空、天、地三位一体,集成到一套软件平台,基于水稻全产业链管理平台,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达到提升管理能力、实时动态感知生产情况,解放人力目的。

除农业园自身的智能化系统外,不少种植户也在不断尝试农业生产智能配套产品。通安镇杨巷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朱小东今年还采购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通过与现有机器链接,能在作业时做到无人驾驶。朱小东介绍:“这次购买自动驾驶系统也是一种新尝试,期待我们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的管理效率能得到更大提升。”

休闲科普,打造“公园+”生活

万亩良田插秧忙,位于通安镇居民区附近的真山公园内则在进行一场“寻插秧农趣,享劳动之乐”为主题的亲子农耕实践活动。该活动由通安镇华山社区联合华通幼儿园、真山公园管理处共同举办。“孩子们现场体验插秧,了解了农业知识,也感受到了粮食的不易。”现场参加的家长李女士表示。

真山公园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2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12.4万平方米,公园由滨水休闲区、田园山林区、田园湿地区等区域组成。公园内一条红色长椅贯穿南北园区,长椅周边更是一条集漫步、观光、休憩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带状功能体验带。近年来,遵循生态景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不破坏景观植被的前提下,还增加了儿童健身、笼式足球场、健身路径等多项体育设施,考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还设置了多样化功能空间与活动主题,目前公园已形成集休闲、健身、文化、体育、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元生态公园。

除家门口的公园外,通安镇还积极打造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因选址灵活、形式多样、使用便民的特点也广受欢迎。其中同心园口袋公园位于西塘路与同心路交叉口,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致力打造成为“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同心园充分利用原地块绿量资源,保留树林,铺设健身步道,给居民提供健身漫步空间。同时,融入廉洁文化和党建元素,设有廉石、廉正标牌、法治标牌和宣誓墙等,可开展党建活动。该口袋公园还荣获了2023年度苏州市“园林杯”最美口袋公园。

乡村+,文艺赋能美丽乡村

6月的树山,空气里都是杨梅香。今年树山杨梅上市推介现场,发布了树山杨梅采摘路线,路线分为“阅享线”和“康养线”,给游客提供了采摘路线示例。除了现场采摘品尝,今年还推出了线上零售平台合作。同时,含有地理标志专用标签的树山杨梅新包装今年正式启用。目前,通安镇也正在通过用好一件地理标志,做强一个品牌,发展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地理标志+”发展模式持续催生美丽乡村新能量。

紧接着杨梅的脚步,6月中下旬的树山,柰子也成熟上市。柰子也称奈李,是蔷薇科李属植物,树山柰子呈酸甜口,核小、肉厚,是高效益的果树品种。近年,在树山杨梅、云泉茶、翠冠梨的“树山三宝”带动下,村内还在积极开拓新农产,桑葚、柰子等都是受欢迎的树山“农产+”新品。

农文旅融合,离不开文旅赋能。最近,到村里看展成为了树山游客的新选择。6月6日,苏州美术馆在树山村正式开馆,该馆位于树山休闲广场11栋1楼,提前预约咨询即可。目前“和美树山梨花韵”全国名家中国画作品邀请展正在展出,将持续至8月25日。本次画展的36幅作品,从写意到工笔,从古典到现代,通过画家们的笔墨,展示梨花在中国画中的多种形式。

近年来,通安镇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围绕“艺术温暖乡村,文化引领生活”主题实施艺术家驻村计划,已陆续邀请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入驻树山并进行采风和创作;积极打造江南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引进新华书店、苏州图书馆,建设音乐会客厅,打造和美乡村学院,通过文化艺术让美丽乡村内涵持久散发。

通安镇党委书记徐立表示,接下来通安镇将持续赋能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强村经济、现代农业、城乡融合为一体的多元典范,展现“通安+”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通萱)

(来源: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