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冬日清晨,一位手挎布袋、身穿补丁衣服的白发老妇,走进了菜市场。

经过一处菜摊时,老妇看到了丈夫爱吃的冬笋,便停住脚步仔细筛选起来。

菜贩嫌弃老妇来回挑拣,忍不住出声呛道:“冬笋很贵的,你买不起就别碰!”

老人却只是轻笑着摇头,菜贩并不知,眼前的人乃是钱三强之妻何泽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网《科学家风采 | “ 独具慧眼 ”的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科学家——何泽慧》,澎湃网《何泽慧 | 中国的居里夫人,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清华大学官网《百年泽慧》,中国科学院网《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出身名家 邂逅良缘

何泽慧,1914年出生于苏州,祖籍山西灵石县。何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仅清朝就走出15个进士巨额200个举人、贡生、监生和生员,典型的例子就是何泽慧的外公王颂蔚。何泽慧的父亲何澄早年留学日本,曾跟随孙中山闹革命;母亲王季山,也是著名的物理学翻译家。

父母都是受过先进教育的开明之士,家族文化氛围又浓厚,排行老三的何泽慧自然也不差。从6岁起,何泽慧便进入外祖母谢长达创办的苏州振华女子学校读书,接受了中西结合的新式教育。1932年,18岁的何泽慧作为状元考入清华物理系,成为为数不多的女学生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泽慧

实际上,当时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录取了何泽慧,但坚定“科学救国”的她终归还是决定延续家族意志选择前者。可清华的物理系以男生居多,何泽慧和另外9个女生虽然优秀,但还是遭到了物理系主任叶企孙的劝退。面对老师刁难,何泽慧丝毫不惧,叶企孙只得放话:

“必须各科考到70分以上,否则就必须转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叶企孙在内的很多物理系老师,在那时都看不起女学生,认为女性缺乏毅力难以坚持到底。性格要强的何泽慧可不怕这些,老师们越不看好,她就越发刻苦努力的钻研物理。最终,何泽慧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毕业,居于她之后的第二名正是其未来丈夫钱三强。

钱三强比何泽慧年长一岁,浙江绍兴人,是国学大师钱玄同的儿子。从刚入学起,钱三强就对这位扎着两条麻花辫的苏南才女过目不忘,很是欣赏她坚毅努力的性格。虽然大学四年,钱三强和何泽慧都因为学业繁忙没什么交集,但对于何泽慧,钱三强仍是止不住的夸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泽慧和钱三强

“那时候,这位来自江南园林之城苏州的女同学,朴素文静,秀外慧中,曾经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不过在1936年,这两位学霸却并没有共赴前程,而是分别去了德国和法国。何泽慧刚到德国便碰了钉子,德国高等学院因为她是来自中国的女学生,拒绝录用。不服气的何泽慧直接找到老师克里茨,以“赶走侵略者”为理由同其据理力争,最终顺利留在德国继续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克里茨的安排下,何泽慧进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弹道专业就读,同一时间的钱三强则去了法国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1939年,博士毕业的何泽慧本欲回国为抗战效力,结果突如其来的边境封锁又将她困在德国。战争使何泽慧与家人失联,何泽慧无奈,只能想设法自保。

为了谋生,何泽慧先是在德国柏林西门子公司,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弱电流研究工作;后来,她又前往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开展核物理研究。尽管这中间波折不断,但为了掌握最先进的物理技术,何泽慧仍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终于在1940年,转机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二战进入尾声,何泽慧同人在法国的钱三强终于取得联络,这才知对方和自己一样也被困在法国无法回国。由于彼时法国和中国可以互通书信,思家心切的何泽慧便拜托钱三强打听家人近况,替她向他们报个平安。3年后,德法恢复通邮,两人的来往也逐渐变多了。

虽然按当时规定,每封书信的字数不得超过25个法文单词,但这无法阻挡钱三强和何泽慧的热切往来。1945年,经过两年的书信传情后,钱三强终于下定决心向爱慕多年的何泽慧提出求婚。何泽慧是个直率性子,面对终身大事也不含糊,很痛快的答应了钱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1946年春,何泽慧拎着行李箱远赴法国,同钱三强在巴黎举行婚礼。钱三强的老师、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蕾娜和丈夫约里奥,则作为证婚人见证了这对才子佳人的甜蜜时刻。婚后,何泽慧加入居里实验室,并在次年和钱三强共同发现了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巨大轰动,三分裂的出现概率仅三百分之一,而四分裂更是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何泽慧和丈夫钱三强的成果让世界为之惊叹,人们纷纷为他们的亮眼成绩感到钦佩,甚至还有人将二人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可以说,这时的何泽慧,前途一片大好。

然而仅过一年,何泽慧便毅然抛弃在德国取得的所有成就,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和钱三强回到中国。在他们看来,国外取得的那些荣誉和嘉奖都是身外之物,出国留学就是为了给祖国的核建设做贡献。于是从1948年起,何泽慧同钱三强一道,为筹建研究所到处“捡破烂”。

为国效力 朴素待己

“捡破烂”实属迫不得已,毕竟新中国成立初期条件确实艰苦,虽有研究所却实在拿不出资金去添实验设备。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何泽慧和钱三强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旧货市场和废品站翻翻找找,时间久了竟真的靠这些“破烂”将研究所给撑了起来。

1956年,何泽慧研发出了核乳胶,2年后她所主持的中子物理项目也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往后数十年里,何泽慧和钱三强始终奋战在一线,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与氢弹的研发也离不开这对夫妇的不竭努力。从青丝到白发,何泽慧和钱三强对科学的热爱,始终未减分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国家有益处的,我就做,不管国家对不对得起你。”

可谁能想到,这样两位曾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高科技人才,晚年却甘愿住在老旧破败的居民楼里。晚年的何泽慧生活简单,吃饭永远是几个包子就温开水,走到哪儿都挎着那个老旧的人造皮革包。她身上的衣服破了又补,到处都是补丁,一点儿也不像“中国的居里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丈夫钱三强一样,何泽慧把心思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上,对个人生活的要求一直不高。衣服拉锁坏了她就用夹子夹住,常穿的深蓝色工作服磨烂了袖口,何泽慧会直接挽起来继续穿。或许是平时打扮太“邋遢”了,何泽慧这次去西单菜市场买冬笋,就被菜贩给刁难了。

其实,何泽慧在菜摊前也只是正常的挑选冬笋,但菜贩却觉得她是没看清价格。要不是旁边人士何泽慧的人出声提醒,恐怕这菜贩不会想到,她刚驳斥的老太太居然是我国大名鼎鼎的女科学家!得知真相的菜贩慌忙向何泽慧道歉,但何泽慧毫不生气,只是浅笑着摇了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何泽慧卸任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一职,晚年仍坚持“早八晚四”的工作作息。92岁时,何泽慧遭遇骨折后不久又丧失记忆,至此专心在家看书练字。2011年6月20日,何泽慧于北京协和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7岁。功臣虽已离去,但精神永存,向何泽慧院士致敬!

参考资料

【1】澎湃网《科学家风采 | “ 独具慧眼 ”的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科学家——何泽慧》;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74724
【2】澎湃网《何泽慧 | 中国的居里夫人,中科院第一位女院士》;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831089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0928/c443712-32535555.html
【4】清华大学官网《百年泽慧》;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82/37498.htm
【5】中国科学院网《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https://www.cas.cn/xzfc/202209/t20220928_48492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