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铜梁县赫然来了一批成都军区干部,他们来到一户烈士家时,竟冲对方要起了周总理的照片。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周总理的照片为什么会在烈士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军区干部到访铜梁

1953年,成都军区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出发到访铜梁,此行目的只为安抚慰问一位名为袁镜铭烈士的家属。

1921年,袁镜铭刚成婚不久就投入了革命的队伍当中。

一次机缘巧合,袁镜铭结识了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对方看出了袁镜铭有救国、报国之心,当即就让他加入了共产党员的行列。此后,袁镜铭一直在外为国征战,每次作战都是大捷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胜利的喜悦,让袁镜铭产生了一种国家已经趋于稳固的想法。

然而,不曾想,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自己的一次返乡而完全打破。

1921年,袁镜铭经过多场征战之后准备返乡探亲,回到家乡之后,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现象,这也让袁镜铭的爱国之心再度燃起。

为了改变当下的国情,袁镜铭想再度踏上救国护国的战场,但却一直没能等来这个机会,直到1924年,孙中山和黄炎培在广东创立了皇埔军校,这才让袁镜铭有了救国护国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郭汝栋的推荐之下,袁镜铭如愿考入了黄埔军校。他在这里见到了同样求学的周恩来。

相谈甚欢的两人,也在这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合影。

1927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三三一”和四一二“惨案,国共合作也就此发生第一次破裂,袁镜铭也就此被迫从黄埔军校毕业。

从黄埔军校出来之后,袁镜铭同郭汝槐等人秘密的进行着地下党组织工作,正当他将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之时,却不幸遭到郭汝栋的逮捕,经过保释之后,他才重获自由。

很快,袁镜铭又因工作之事被调离铜梁来到上海。到达上海之后,袁镜铭恰好成了周恩来的直隶下属,此事还令袁镜铭高兴了许久。高兴之余,他又在上海展开了组建“红色队伍”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努力之下,队伍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速度,人员也在不断壮大。很快就迎来了“红队”的第一个任务,那就是剿灭白鑫这个汉奸。当天,上海的枪声四起,就连法租界都为之震撼。

袁镜铭也为此成为重金悬赏的通缉犯,上级领导到情况不对,当即将袁镜铭调离了上海。几经辗转,袁镜铭来到了武汉长江局工作。很不巧的是蒋介石当时刚好发动了湖北剿共工作。

袁镜铭听到消息之后,当即决定潜入敌方发动兵变,好几次都险些被抓。此后武汉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张贴了袁镜铭的画像,袁镜铭的处境再一次陷入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为铜梁的另一名共产党员见势不妙当即劝说袁镜铭离开武汉,没曾想袁镜铭依然不听对方劝告,誓死决定留下。

1931年,袁镜铭因叛徒告密在武汉被捕。

被捕之后的袁镜铭被国民党认定为我党的“首魁”因其对他反复殴打,直至鲜血浸透衣衫都还不停手。

为了让武汉人民看到共党分子的下场,他们还用铁链穿过袁镜铭的锁骨游街示众。

直至此刻,袁镜铭依然不悔入我党,他拼尽全力高声呼喊着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在一声声枪响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过往,袁镜铭一直没能和家人取得过联系,他英勇就义的那天,家里人都以为他还在为国征战,直到新中国成立,铜梁也成立了政府时,他的家人依旧认为他还活着。

不见英雄归来

袁镜铭与妻子相处的时日并不多,但妻子一直记着他说过“要等他回来”,不曾想这一等就是二十几年。

在这期间,袁镜铭的家人想尽了办法去打听他的消息,但每次都是一无所获。

全家人就这么等啊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铜梁也有了政府,他们以为袁镜铭也就会回来了,解放军来到铜梁的那天,袁镜铭的家人激动不已,他们认定袁镜铭就在那支队伍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现实总与预想的背道而驰,在那支队伍里,他们不但没有看到袁镜铭的身影,就连袁镜铭的消息都不曾知晓,这让袁镜铭的妻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丈夫一定会回来。

后来,袁家人在收拾袁镜铭在黄埔军校的物品之时,发现了他和周总理的合照,袁家这才想到一个知晓袁镜铭下落的方法,那就是给周总理写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封信件寄出之后,袁家的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直至收到回信,他们才肯相信袁镜铭是真的牺牲了。

1953年5月20日,周总理亲自批示了关于批准袁镜铭为革命烈士的行文。同年七月,袁镜铭的家人才正式领到“革命牺牲工作员人家属光荣纪念章”。

为了安抚袁镜铭的家人,上级部门决定给予他们500的慰问金,对于他们的生活也给予大力的帮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需永远牢记,革命斗争的胜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袁镜铭为祖国解放而奋勇斗争,直至就义之时都不忘却自己永远都是一个共产党人,他是我们公认的民族英雄,他的家人更是如此。

袁镜铭妻子的支持、等待,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同袁镜铭同等的力量,袁镜铭的英勇奋斗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自己的小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的盛世正是他所希望的,她的妻子、家人也因他而看到了这个盛世。因此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还需要铭记那些在背后支持先烈的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