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接受美国公民捐赠清代袍服划拨入藏仪式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此件清代袍服为赫士生前使用,后由其家族保管。近期,袍服收藏者,赫士曾外孙、美国公民保罗·霍利斯特向国家文物局表达捐赠意愿,并提出希望交由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局决定同意接受捐赠,并尊重捐赠者意愿,将其划拨至山东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件袍服以绸为地,采用刺绣传统技法平金绣,个别纹样在金线上以彩色丝线施绣。袍服的主人赫士曾参与创办山东大学堂,被委任为总教习,可以视为山东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为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先河作出了重要贡献。此件文物进入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可谓名正言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大学堂是今天山东大学的前身。1901年,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其中,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赫士,美国人。他出生于农家,9岁时父亲在南北战争中牺牲,幼年时由母亲及姨母在家作启蒙教育。他自幼聪颖好学,最终取得了博士学位。1882年秋,他携夫人来华到达山东,以登州府为基地,在胶东一带的栖霞、黄县、掖县等地活动,同时任教于登州文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光绪皇帝的朱批

1895年,他继狄考文之后,任登州文会馆监督(校长)。他将西洋学术与中国文化相综合,开设了中国历史、四书五经、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伦理学、神学、哲学等课程,每门课程他均能熟练讲授,可谓全才。

赫士会十多种语言、精通汉语,所著书籍均用汉字文言文书写。清朝光绪皇帝亲赐他“进士”名号,时称“美国进士”。在光绪年间,他出版的书《天文初阶》,即署名“美国进士赫士著”。1895年1月18日,甲午海战时,日本军舰炮轰登州,赫士挺身而出,在炮火中乘舢舨登上日舰,说服日军停止炮击,保护了文会馆师生和登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

1901年,他受山东巡抚袁世凯之邀,到省城济南创办山东大学堂,带去了13名中国教习和3名美国教习及全套教材,被委任为总教习。他沿袭文会馆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沿用文会馆现成的教材和教学仪器,只用一个月即迅速开课,为创办全国各省中第一个公立新式大学做出了贡献。为此,他受到清廷褒奖,并受命替清廷制定全国的教育规划及规章制度。当年10月,清廷就严令各省“立即仿效照办”。

此外,他利用美华印书馆赠给文会馆的印刷机,创办了山东首家中文报纸《时报》,协助创建了山东乡村邮政业务,动员文会馆、广文学堂毕业生先后到邮局任职。他上书清廷议采用新的办学体制和新的现代课本,制定全国六天一休的星期制休假制度,以代替旬休制,与国际接轨,均得慈禧太后嘉许。1904年,他因反对张之洞等人,一怒而辞职,回到潍县广文学堂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他再次到济南齐鲁大学神科任教授,后任神学院院长。1941年末,美国对日宣战后,赫士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而被逮捕,被关押到潍县乐道院集中营。此后,他又拒绝作为战俘交换回国,主动把释放名额、生存机会让给年轻人。1944年,他病逝于集中营,时年87岁。

赫士一生学术成果颇丰,编译有《对数表》《天文学论》《热学揭要》《声学揭要》《光学揭要》《天文初阶》《是非学(逻辑)体要》等37部科学专著。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