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里,一位穿黑衣的38岁男子自称陈师傅,面色憔悴,头发稀疏地贴在头皮上。

他喃喃自语道:“我38岁,是985硕士毕业,如今已经失业半年。我想当道士,却因为年纪大而被拒绝。这就是我的处境。”

这段视频一出,立即引发关注。

那么,一个985硕士为何最终沦为外卖员?人生起起伏伏,陈师傅究竟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本会有大好前程

陈师傅名叫陈涛,是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博士毕业生,曾经混的很好,拿到不少大公司的offer。但是时过境迁,陈涛迎来了自己的中年危机,处处碰壁。

35岁那一年,陈涛注意到自己投出的简历,百分之九十九都没有回信。

以前关系良好的学长、同事、上司也渐渐与他疏远,诸事不顺。陈涛意识到,他已经进入了职场的中年期,许多公司不再需要中年员工。

陈涛自认为自己还在壮年,经验丰富,但企业明显偏爱年轻人。一些昔日一起奋斗的同事已经晋升管理岗位,而陈涛仍在原地踏步。

找工作时,陈涛发现许多公司都设有35岁年龄限制,而自己已经超龄。

从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到知名媒体公司上班,他本以为会一直顺风顺水,哪知职场“中年危机”悄然来临,让他在事业上遭遇滑铁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陈涛从小就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种奖项不断。

小学高年级时,陈涛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琢磨着人生和宇宙的奥秘。文科方面他尤其出众,中文、历史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

中学时期,陈涛被评为市里的特级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就读。

他对古典文学和哲学著作津津乐道,思维敏捷而深刻。高考时陈涛考入了四川大学哲学系,一路保研直至硕士毕业。

导师都称赞陈涛是难得的哲学人才,前途不可限量。

硕士毕业后,陈涛凭借过硬的文学功底,被知名出版机构《看天下》杂志社录用。

他的文笔细腻内敛而又富有哲理,很快便在文学副刊上崭露头角。陈涛的文学天赋很快就被上司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作为《看天下》杂志社的栏目编辑,陈涛经常被委派负责一些重要稿件的撰写。他的文章结构清晰,叙事生动流畅,深受读者喜爱。

上司见他实力出众,就不断把更多热门专题安排给他去做。

在杂志社这几年时间里,陈涛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也培养出敏锐的新闻触觉。

他能抓住热点事件的关键点,并以细腻的笔触将故事娓娓道来。

这让他在业内小有名气,许多读者甚至专门翻阅他的文章。

后来,陈涛获得北京一家知名新闻周刊的青睐,被聘为专职记者。

这份工作薪酬优厚,更能让他施展写作才华。第一时间获取稿源,深入采访,然后聚精会神写出千字稿,这成为陈涛的日常。

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一路高歌猛进。

那时的陈涛还年轻,对未来满怀憧憬与期待,他相信自己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一定能在新闻圈里闯出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在这座国际大都市,他也毫不费力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陈涛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2015年,陈涛离开新闻周刊,加盟当时势头正盛的《南方周末》杂志社。

这家媒体以其独特风格和深入报道著称,是陈涛职业生涯的新起点。

但没想到,眼前的一切都和他预想的大不相同。

原来,《南方周末》的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这里云集着国内最出色的文字工作者,陈涛发现自己被完全超越了。

他努力撰写文章,但总是石沉大海,无法通过层层审稿。同事们文字之间的差距,使陈涛不禁自我怀疑。

三个月过去,陈涛的稿件依然难以见报。他开始加班加点地修改文章,想在公司证明自己。可每周提交的成果也屡屡被打回,这让陈涛十分挫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同时,《南方周末》的薪资水平并不高,生活压力渐渐加重了陈涛的负担。

一年后,精疲力竭的陈涛选择离开。他意识到,自己在新闻圈的混战中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文字高手。

虽然他自认经验丰富,但在这个内卷的环境下,已经全然失去优势。

中年危机,惨遭社会抛弃

在《南方周末》受挫后,陈涛转战公关行业,希望能迎来职业生涯的新突破。

他很快进入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关部,负责撰写新闻稿和公司介绍。这份工作虽然待遇优厚,但陈涛发现自己并不适应。

他需要根据公司要求,使用夸张的数据和措辞来吹嘘产品,有时还要对公司的负面事件遮遮掩掩。

陈涛觉得这些虚伪夸张的文字跟自己的写作理念格格不入,深感职业压力。他宁愿辞掉这份高薪工作,也不想以煽情文案来粉饰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公关生涯的失败让陈涛打击颇深。后来他跟朋友合伙创业,想重新出发。

然而疫情让公司很快就难以为继,最后只能宣告倒闭。陈涛在北京打拼多年积蓄就此化为乌有,他的职业生涯遭遇了滑铁卢。

尽管如此,陈涛还是自信能靠丰富经验和高学历再找一份好工作。

他没有意识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中年职工已经沦为被公司抛弃的对象。

随后陈涛试图去当道士,因为他对道家思想颇有研究,但青城山招收道士时以他年纪大而拒绝。

陈涛自认在道教方面有独到見解,却被以岁数否决,不禁叹息道学似乎也难逃世俗眼光。

意外走红,网友评价不一

陈涛现在在北京做外卖工作。

走红之后,网上经常会有声音评价,是否会因自己的高学历而感到不平衡时,陈涛表示他觉得骑着电动车在外面跑腿会比较开心,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他提到由于之前遭受了来自家人和自我的否定与打击,通过送外卖获得客户的感谢和认可,会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改善。

当陈涛把自己送外卖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并没有想到会吸引这么多关注。

评论区出现了各种声音,有人表示可惜他的遭遇,也有人质疑他花时间和金钱念书的意义,甚至有人辱骂他就像一个初中生。

不过,陈涛对这些评论持比较淡定的态度。

有网友质疑陈涛所谓在《南方周末》担任资深记者的身份。对此陈涛回应,他确实在2017-2018年间在该媒体工作过一段时间。

关于“资深”的说法,是因为他的名片上印的就是“资深记者”,但他承认自己没有评过正式记者职称。

当被问到是否预料到自己会受到这么多关注时,陈涛表示他完全没有想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在他看来,这可能反映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引发了大众对当前状况的共鸣。

他承认自己确实有自己的问题,但绝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面临这样的困境和无奈。

陈涛分析,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的遭遇折射出了这个时代中年求职者面临的困境。

大环境的变化让许多人感同身受,这才促成了事件的热议。

但陈涛并不因自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沾沾自喜,他表示这其中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转型的影响。

对于自己多年来仍然选择在北京生活的原因,陈涛表示他也曾经烦恼和纠结过。

有时候他特别想回老家成都生活,但又担心回去后受到家人的批评和责备,担心自己的精神状况会更加恶化。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在离开北京还是继续打拼之间徘徊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其实陈涛的经历几乎是很多中年人的缩影,人到中年身体和心理都在变化,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

应学会调整心态,接受这些变化,适应中年的新特点。

不要因为一时失业就自暴自弃,可以打造自我专长,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保持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对于那些一直在找工作的中年人来说,转型求职,改变思路,不要局限在原来的行业和专业,主动学习新技能,转型求职,改变思路。

根据当下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求职策略。

其实中年危机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成本,尤其失业之后,对于他们来说,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合理支出,戒掉不必要的支出,过紧俏节约的生活。

这既可以减轻经济压力,也是应对危机的必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总之,人人都会经历中年危机,只希望这个社会真的能对35岁的朋友们更友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