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一天,松江省会发恒区的区委书记李建军,正骑马飞奔在前往方正县城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参加一项紧急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就是在这段路程中,他遇到了人生前所未有的危机,稍有不慎就会丢掉性命。

傍晚时分,他快马加鞭地来到了一座大桥西头的边上,随着他慢慢靠近桥头,越发觉得不对劲,这实在是太安静了。

这种异常的情况引起了李建军心中的警觉,他翻身下马,快速走进区中队驻守的桥头堡内。

只见桌子上的饭菜还整齐地摆放着,散发着一股热气,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见了。

李建军瞬间觉察出异样,立即转身骑上马背,一边飞驰,一边朝着周围连开数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发变故

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革命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内部不仅有国民党反动派蠢蠢欲动,更是有着一帮不安分的武装分子,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时很多因为日本投降而失去组织力的伪军,不是投降了国民党,就是投降了解放区。

但是这些人在伪满洲国横行霸道惯了,还保留着之前的流氓习气,往往容易生出异心,很大概率会带来极大的麻烦和破坏。

1946年,端午节刚过的第二天,作为解放区的东北松江省方正县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而时任方正县会发恒区区委书记的李建军也接到了县委的通知,让他尽快赶到。

此次会议非同小可,关乎着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对东北解放区发展的引领思想,巩固根据地的问题。

由于当时往返路程较近,接到紧急通知之后,李建军准备立刻就走,说不准还要在县城待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便对着自己身边的刘文启和周恩朴两人交代自己离开后区里的一些工作,这两人都是区工作队的队长,办事方面很有经验,这让李建军很是放心。

就在得知李建军下午要前往县城参加会议时,刘文启面露难色地对他说道:

“老李,你要去的话,带上几名民兵战士保护你的安全。”

李建军一听刘文启这种表情,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

区政府和县城相隔不过20里,周边都是解放区的地方,被我党牢牢控制在手心里,还会发生什么危险不成?

一旁的副队长周恩朴解释道:

“李书记,上午咱们派了两名队员去替换守大桥区中队,到现在还没有消息,我怀疑大桥那边出了变故,去县城必然要经过大桥,这实在太危险了。”

李建军一听,立刻就怀疑是在大桥旁边驻守的区中队出了问题,毕竟最近并没有听到枪响,说明没有发生战斗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刚投诚的这支武装叛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朴口中的这个区中队,并不是我党知根知底培养起来的革命队伍,而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迫于无奈之下,向我方投诚的一支二十来人的伪军。

这支队伍由于成分复杂,其中的中队长徐海令在伪满洲国担任村公所农业系的主任,他的手下大多都是地痞混混和伪警察。

由于时间原因,还没有经过我党革命思想的彻底改造,自然少不了之前的作风习气,整个队伍一片乌烟瘴气。

这一支极不安分和稳定的“武装力量”,在解放区中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能够对我方党员干部造成威胁。

虽然会发恒区是解放区,但是内部环境也不稳定,在周边不仅有着国民党的武装力量,无时无刻不想着驱逐我军,独享抗日战争的成果。

并且周边还有多股匪患,种种因素使当时的形势极为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支区中队虽然名义上归我党管辖,实际上我军干部对其并没有什么控制力,作为区委书记的李建军更是看到了这一点,决定要独立地发展属于党和人民的武装力量。

随后,他便在区内挑选了十几名接受过革命思想的爱国青年,也就组成了现在的区工作队。

随后他通过比赛和考察的方式,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选拔了一大批身体强健、头脑灵活并且接受过先进革命思想熏陶的爱国青年,大约有十几人,组成了现在的区工作队,受解放区党组织直接管辖。

党的直系武装是有了,但是想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保证这支部队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所以李建军亲自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只为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李建军先是为他们提供了最新的红色书籍,学习毛主席的革命思想,以此来更好地发展解放区,其次就是要磨炼区工作队成员的枪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李建军枪法极好,尽快使这些爱国青年掌握高水平的战斗素质和武装斗争本领。

在区工作队成立的前期,李建军和大家在一起吃住亲自教导区工作队成员们打枪的技巧及相关的军事理论,督促他们不断地进行训练。

有一次,一只麻雀从远方飞来,正在训练区工作队成员枪法的李建军向大家展示了一手绝技,随手一枪,麻雀应声倒地,大家纷纷拍手鼓掌叫好。

也就是这样,李建军有着一手精准的枪法,便在区里流传开来了,他当时并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这一举动和他的枪法在随后的一场变故中,无意间拯救了他的生命。

对于驻守大桥的区中队的事情,时任工作队队长的刘文启不能不向着最坏的结果做着打算,他态度坚决,必须陪着李建军一起前往参加会议,保证他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也怪不得刘文启如此的警觉,周边几个相邻区县的区中队叛变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都是前车之鉴。

更何况,一天过去了,前往大桥换岗的区工作队成员还没有任何消息,想必是情况不妙。

紧接着,刘文启又对李建军说道:

“老李,如今大桥那边的局势并不明朗,让你一个人单枪匹马地闯过去,我是不放心的,你让我和你一起去,如果真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两个人也好有个照应。”

但是李建军思考再三,还是拒绝了刘文启的提议,往县里开会那是必须去的,但是刘文启不能跟随自己一块儿去。

一方面区里的工作还需要他来主持完成,另一方面,即便是跟随自己去了,也只有两个人,一旦真要遇到什么变故,那么也不过是白白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李建军决定单枪匹马地过去,不过为了保证路上的安全,他在腰间还携带了七八颗手榴弹,背上了一支步枪,在腰间又别了一把匣子枪,就快马加鞭地出发了。

桥头惊险

李建军所在的会发恒区距离方正县城也不过20里地,快马加鞭,很快就能到达。

不久之后,他快马加鞭地来到了大桥西头的边上,当时天色已晚,周边暮气渐生。

随着慢慢接近桥头,李建军越发觉得不对劲,本来驻守在这儿的区中队有20号人,想必晚上要准备生火的材料了,怎么会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呢,这是很不正常的。

即便是在休息,那也总该有个放哨的人吧,这种异常的情况引起了李建军心中的警觉。

他翻身下马,胡乱地把缰绳拴在一棵树上,快速地走到桥头堡内,只见桌子上的饭菜还整齐地摆放着,散发着一股热气,就是所有的人都不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建军见此情况,高声呼喊了一声:

“有人吗,人都去哪了?”

但没有丝毫回应,这时候的他马上意识到坏事儿了,只觉得身体有些发寒,周边似乎都是紧紧盯着他的眼睛,顿时摸出了枪,快速地跑出堡外,隐蔽在一棵大树旁边。

刚才堡内的饭菜还是热乎的,这说明没事,远远看见李建军过来之后才撤离的,这肯定有问题。

这下他心中确定区中队肯定是叛变了,这时候肯定有人在某个草堆里埋伏着,拿着枪举向自己的方向,这一刻,他面临着生死的危机。

但是李建军的脑海中却无比地冷静,不断分析着敌人可能藏匿的地点,当时的他没有退缩的意思,而是无比坚定着自己的信念,自己一定要去县城参加会议,命令不容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前李建军要面对的就是如何脱困的问题,如果僵持下去,肯定会露出破绽,想到这里,李建军决定要赌一把,狭路相逢勇者胜。

此时的他,已经通过大致分析,找出了敌人可能藏匿的几个地点,便偷偷地解开缰绳,一个飞身上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很快来到了大桥上。

然后在通过桥面的一瞬间,踏在马背上的李建军便向自己预判的地点扫了一梭子子弹,顿时断叶残枝横飞,敌人也没敢冒头。

就这样,李建军扬长而去,不敢有片刻的耽搁,马不停蹄地奔向县城。

到了县城之后,李建军将大桥桥头堡异常的消息通知了刘文启,让他带着工作队去侦查一番,很快通过刘文奇派来的通讯员,李建军这才得知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区中队果然叛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当时刘文启他们接到李建军的提醒之后,立马组织了区工作队的成员前往桥头堡一带去侦察情况,不料想果然有武装力量埋伏在草丛内,两支队伍互相试探之后,对方快速地退走了。

事情原委

直到东北解放之后,原先的区中队成员都被逮捕了起来进行改造,从他们的口中,李建军这才知道当年事情的原委。

李建军前往县政府的那一天,守桥的区中队成员就叛变了,他们本来就是无法无天,身染恶习的恶霸,根本不愿意让党的条条框框的规则来限制自己,反而觉得国民党那一方更适合他们,所以他们将前来换防的两名工作队成员控制了起来。

正当他们吃着饭菜,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计划该如何走时,便远远地听到了马蹄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定睛一看,竟然是李建军提着马来到了大桥旁边。本来这些叛徒心中都惴惴不安,自然不敢面对李建军便躲在了桥头堡旁边几处的树荫和草丛之中。

直到看见李建军是单枪匹马之后,这才慢慢松了一口气。

就在李建军进入桥头堡查看情况的时候,一众叛徒在紧急商量怎样对付李建军,但是叛军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为李建军的逃离创造了条件。

其中一部分人说道:

“直接将他打死吧,把他弄死之后,周边的地盘都是我们兄弟们的了,这确实让一群人蠢蠢欲动。”

但是,其中又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连忙劝阻道:

“现在谁还不知道这个山东来的李建军枪法好,连小麻雀都能一枪命中,如果咱们没能第一时间把他拿下,那么惨的可就是我们了。”

就在敌人内部产生矛盾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李建军胆魄竟然如此之大,竟然先发制人,骑着快马跑到了桥头上,然后对着叛徒们的方向,一顿乱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这一众叛军都吓呆了,都连忙趴在地上,根本不敢露头,更不用说拦截李建军了,只能眼瞅着骑着快马越跑越远。

直到多年以后,李建军再次回忆那件往事,还是觉得很是惊险,他能逃脱重围原本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的结果。

土匪的犹豫不决,加上野草树木的掩护以及自己的时机把握和非凡的勇气,这些条件但凡少一样,他也不可能如此简单地化解这一场危机。

李建军感慨道:

“我这一生戎马,到底跑过多少条路,跨过多少条河?经过多少座大桥我都记不得了,只有这次的经历还让我历历在目,永远不能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无数如同李建军的革命志士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埋没在了历史的草丛之中,无人知晓。

但是在革命史上,他们都散发着灿烂的光芒,缺少了他们,整个人民革命斗争的画卷就不完整,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热情将永远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