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月,酷暑难耐,守备第17师的一位战士刚刚吃过午饭,短暂歇息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只见他拿起一把猪草,左手按住一头,右手举起砍刀,手起刀落,干脆利落,很快猪草便被剁得整齐均匀。

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脊背滑落,才砍完猪草,双眼就已经被汗水糊住。

他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才发现远处有一群穿着军装的人,看模样应该是来视察的领导。

想到此,他更加卖力地干起活来,想给首长留下一个好印象。

刚剁完两把,一行人便已经走到他的旁边,于是他赶紧擦干脸上的汗水,站直立正,向其行军礼。

领导们回以敬礼,其中为首的人微笑着向他伸出手,但他有些不好意思,他常年工作,手又黑又脏,双手在衣服下摆擦了擦,犹豫着不敢伸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那人看出他的窘迫,直接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

“大家都是同志,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说罢让他继续工作,然后转身严肃问旁边的政委宋清渭

“你到大太阳底下站着去试试!这么热的天,战士们就这样工作,作为领导你心安吗?”

“明白,我马上就安排人为战士们搭建遮阳棚!”宋政委惭愧地答道。

说完立马叫来自己的助理,让其把搭建任务通知下去。

不出一个小时,搭建任务便陆陆续续地完成。

那么这位体谅基层战士,还敢批评宋清渭的首长是谁?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人,皮定均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烽火中成长,中原突围立奇功

皮定均家境贫苦,他为地主放过牛,更穷时还要过饭。受尽了旧社会的苦,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但在革命的烽火中,他成长得很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爆发后,他奉命率领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到潞城一带打击敌军,保卫太行根据地。

不久特务团接获到一条情报,得知明天将有三百名日军秘密进攻漳河西岸。

最近几天由于连续的大雨,漳河水暴涨,日军主力在河东岸,按照预计进攻时间来看,这三百名日军只能停驻在漳河西岸附近的河南店。

皮定均意识到,这是一个进攻的好时机。趁着他们与主力军队相隔,不仅可以将其一网打尽,还可以借此震根据地的军心,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

于是,当天他便指挥特务团趁夜冒雨速行,于第二日凌晨包围了河南店,将三百名还在睡梦中的日军一举全歼。

此外,他还将缴获的武器分发给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使得他们得到武装,很快便发展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刘伯承在总结报告中,特意点出这次巧妙的作战,高度表扬了皮定均行事果断、有勇有谋的战斗作风。

后来他又在解放战争时,平原突围立下一奇功。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

那时,皮定均正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的旅长,部队被称为“皮旅”

蒋介石将国民党军队十个师的力量整编,用二十多万人的部队,把中原解放区六万人,包围在以宣化为中心的一片狭小区域。

敌我力量悬殊,面对这种危急时刻,中央决定采用障眼法:

由皮定均率领第一旅迷惑敌人,与敌人周旋,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

按照要求,皮定均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让对方在三天内不能准确判断出我军主力的行进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敌方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探查方式也较为先进,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接到任务后,皮定均思考了一整夜,才制定出掩护方案。白天他带领队伍向东行进,佯装追随主力部队,夜晚又向西行进,来回绕,让敌人摸不清方向。

两天后当敌人发现我军主力部队已经向西完成突围,气急败坏之下,便将所有火力转向还在包围圈内的“皮旅”。

面对猛烈的炮火,第一旅顽强抵抗,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整整周旋了二十四天,最终向东实现突围。

这些天内,“皮旅”行走七百多公里,与敌人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十余次,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对方摧毁中原解放区的妄想,保住中原革命的有生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皮定均带领第一旅安全突围的消息传遍全国,一时间“皮旅”的威名响彻海内外。

1955年全军授衔前,毛主席在审阅少将军衔名单时,曾亲手写下“皮有功,少晋中”,皮定均因此晋升为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得当,家风优良

皮定均除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如神之外,在教育儿女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

他将母亲教的简朴记在心中,一家人总是能省则省。家中五个孩子,衣服总是轮流穿,大的穿不下了,就给小的穿,就这样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

他的长子皮国宏自从上高中起,就经常穿着他的旧军装。

一年春节,皮夫人张烽给长子用新布,做了一件卡其色的中山装。

但因为布匹不足,衣服不够长,只能在里面又缝上一件皮定均穿旧的黄色军袄,露出一寸左右的长度,颇显得有些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皮定均回到家,皮国宏急切地跑到他面前,一个立正,拍着衣服问他:“爸,你看我的新衣服,好看吗?”

看着儿子面上掩不住的欣喜,他开玩笑说:“新衣服当然好看,就是这下面露出的一截黄袄,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一旁的张烽笑了笑,解释道:“新买的布只有六尺,国宏长高了,布有些不够用,等明天我将多出的裁掉,凑合着也能穿。”

“算了,不用裁掉,这样等明年他个子再高些,这衣服还能穿,不然就浪费了。”

于是这件衣服就没再修剪,老大穿完又给老二穿,老二穿完又给老三,直到家中彻底没人能穿得上为止。

多年行军打仗,也让他养成了“过细”的习惯。

战场上,一个小小的差错都可能酿成大祸,因此他格外看重每一个细节,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在孩子们都还小时,他常常带着他们挖树坑,玩乐的同时还能植树,既有趣又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他会带着一起挖,后来便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后他再来检查。

为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他每次都会设置一个奖励,谁挖的树坑符合标准,谁就能拿到。

在奖励的激励下,孩子们都很努力,等他拿着皮尺来检查时,基本上每个坑都是符合标准的。

后来儿子皮效农再提起这件事,还感慨道:

“父亲总要求我们要认真,要仔细,他这种‘过细’的做事风格,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易近人,爱护群众

皮定均为人亲切,总是满怀热情去帮助有困难的广大人民群众。

1961年时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比较困难,临近春节,军区供应了一些猪肉、鱼虾和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年三十晚上,张烽做了一桌丰富的菜肴,一家人就等着皮定均回来吃饭。

谁知,为让值班的战士多多休息,皮定均自己在值班室值勤到十一点钟才回到家。

回家后,他先是对家人说了声抱歉,然后又问:

“过年了,怎么不叫炊事员他们一起来吃?大家在一起,才叫团圆嘛!”

张锋听完,一拍手,说:“光顾着等你,把这事给疏忽了,这样,为表示尊重和歉意,咱俩一起去把他们请来!”

于是,俩人又将司机等人都请到家中,十多个人一起吃了顿热闹的团圆饭。

几年后,皮定均调任兰州军区总司令,次年春节,福州军区的同志来看望他,带了十大筐福州黄岩橘,个个橙黄饱满。

当时恰巧他在青海视察未归,妻子张烽知道其定不愿意收,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便让人放到办公室,等他回来再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回来见到办公室中的橘子,找来工作人员问这是怎么回事。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便找到通讯员小刘,让其送到后勤部,说:

“腾格里大沙漠工作的同志们比我更需要这些橘子,都给他们送去吧,我一个司令员,难不成还买不起橘子吗?”

于是这些橘子就被送到沙漠,慰劳辛勤工作的战士们。

除自己以身作则外,皮定均也经常教育孩子,不要因他的身份而傲慢,要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

他有一个朋友,名叫段修德,二十多岁起就一直在他的队伍中,任劳任怨,做过很多事。

年轻时在一次战斗中,段修德左手手指全部被炸断,紧急送医后,也只保下大拇指和食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每次他伸出左手都会呈八字形,时间久了,大家都不再叫他的名字,而是称他为“老八字”。

起初他并不是开心,毕竟这是在拿他的伤痛在开玩笑。

后来皮定均察觉到他对此有些情绪,但大家都这么说,不容易改口,就安慰他说:

“老八字多好,当年咱是八路军的时候,相互之间打招呼,手一比,就知道对方的身份。

八呀,代表的是咱的光荣形象,不用过多在意!”

虽是这样安慰他,皮定均却不允许家里人这样称呼,他自己叫他老段,孩子们都叫他段伯伯。

有一次他偶然听到小儿子和通讯员小刘聊天时,称老段为“老八字”,他十分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回到家后,立马把小儿子叫到面前,让他跪下,严厉地说道:

“老段比我的年纪都大,叫他‘老八字’成何体统!你就在这跪够一个小时,好好反省!”

面对父亲的批评,皮效农很是惭愧,从此之后再也没喊过其外号,总是尊敬地叫“段伯伯”。

此外,也许是出身农民,他对劳动人民总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

每次外出,在路上见到担着沉重东西的群众,他都会让司机停车,有空位就捎上一程,没空位就挤一挤。

一次去同安的路上,有一段很长的上坡路,他看到一个拉着满满一车瓷缸的中年人,艰难地向上走着,累得满头大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立即招呼司机停下来,然后和随行人员下车,帮助其推到坡上平地。

皮定均深知劳动人民的不易,他认为看见别人遇到困难,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是做人的基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作为安徽金寨的游子,他也从未忘本。

他时常教育子女,有机会就要多为家乡做贡献,帮助家乡发展,帮助乡亲们富裕。

在他去世后,他的后辈谨记教诲,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资助家乡的教育事业。

2010年时,他的家乡槐树湾兴建起了许多皮定均希望小学,后续又持续建造了许多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教学楼。

皮定均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至理名言,但他留下了优良的家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